第130章第130章[VIP] - 卷王的六零年代 - 九紫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0章第130章[VIP]

第130章第130章[vip]

搞定了许家村几房的队长不服许红桦当大队主任,干活偷懒的事,许明月闲着没事,又在堤坝上溜达,顺便看下这时代和她小时候竹子河和堤坝的区别。

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要不是她知道自己穿越到了爷爷年轻的时候,几乎以为这里和她记忆里的家乡是两个地方。

现在的竹子河,完全是一片未被开发的蛮荒的景象,完全没有几十年后被两代人梳理过后的秩序。

她与记忆里的做对比,看着比记忆里大很多的也无什么堤坝的竹子河,喊来了新上任的大队书记江建军和许红桦,指着前方一大片的竹子河说:“我们光这样挑堤坝不行,得让堤坝利益最大化。”

许红桦不解地说:“现在旱灾过去了,也不能化河滩为良田了,堤坝不这么挑要怎么挑?”

他们这边的堤坝和河对岸的堤坝是不同的,这边的堤坝主要是为了防洪水,而河对岸的堤坝主要是修路,现在修的堤坝,全是以后的柏油马路,国道,省道。

许明月说:“防洪水的话,我们之前三年修的堤坝已经足够了,现在修的这条要是把去五公山公社的路修通。”

五公山的另一端,便是另外一个县市,这条路如果通了,五公山那头县市的人来往通商将会方便很多,这是上面的人安排下来挑堤坝的任务时,就是这样给他们规划的。

“如果我们只为打通去五公山公社的路,未免也太浪费人力了,我们可以在这里……”许明月在一个长条形的河道中间,画上一条线:“我们只需在这里筑一道一两百米的堤,就可以截断竹子河,将这一片河道全拢到我们临河大队里来,到时候在这一段河道里养鱼,每年不说多多少收成,光是这些鱼分给我们临河大队的队员,每家每户至少能多几条鱼补补身体。”

这是江建军和许红桦都不曾想过的,他们的脑筋还是很死,基本上上面怎么安排,他们怎么做,很少会去改变,会想着怎么在修建堤坝的基础上,能为本大队的人谋福利。

劳累与饥饿,让他们根本没有余力去想别的,每天只想着把上面安排的任务完成,把自己的完成,回家吃饭,睡觉,又是重复的新的永无止境的劳累的一天。

许明月看向许红桦和江建军两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好多人不服你们吗?要是你们能为大队里的村民们谋好处,带着他们吃饱饭,有肉吃,到时候还有谁敢在背后搞事情?”

许金虎的威望为什么那么高?不就是他年轻时带着全村人和周边的人抢水,每次都抢赢,带着全村人吃饱肚子吗?这三年干旱,他又是主持化河滩为良田,又是带领整个大队度过灾年,这才让他的威望一下子到达了顶峰,一跃成为了水埠公社二把手。

带着自己手下几百号人的民兵队,威名赫赫!

想到这里,许明月觉得,光和江建军和许红桦说还没用,这事还得和江天旺这个公社书记说。

一旦这条堤坝修到了五公山公社,将竹子河的水,引到了五公山公社那边,那么就意味着,以这两条堤坝为中心的河道,就直接辐射了河道两旁靠近五公山公社方向的上万亩土地灌溉困难的土地,要是计划通,临河大队可能收获土地很小,但是对整个水埠公社和五公山公社来说,那就是多出上万亩可种植的良田来。

这对新上任的江天旺和许金虎,甚至刚上任吴城副县长的周副县长来说,都是天大的功劳!

所以这事,光一个水埠公社的公社书记都完不成,得后面更高的,能够统筹水埠公社和五公山公社这两个公社书记及生产主任,才能把这事完成。

她先只把截断竹子河,给临河大队多一块养鱼场的事,跟许红桦和江建军说了,江建军和许红桦回去就召集了几个村子的村老和大队里的干部们来开会。

许明月说的方法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不过过去没人想到这一块,也就没有人提,现在许明月提出来了,许红桦和江建军只要一说,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样做对他们临河大队的好处,他们这一辈子,要修几百公里的堤坝,花了足足两代人,五六十年的时间,而许明月说的,只需多修一道不到两百米的堤坝罢了,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多难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修两百米的堤坝,只需在这头修个五六十米,对面堤坝修五六十米,中间用竹子网拦截起来,这样既保持了和竹子河里的水相通,又阻拦了养的大鱼跑到竹子河里。

至于竹子间的细缝让小鱼跑到竹子河里了咋办?

这就更好办了,竹子河占地面积两三万亩,而他们截留的这一小段,考虑到隔壁是石涧大队的问题,中间还要再隔断一次,最多也就三五十亩地面积,和整个竹子河的面积相比,真真就是九牛之一毛。

要知道,本地养鱼,是要喂鱼的,主要是喂牛粪。

竹子河那么大,这个年代的竹子河也没有被人承包,属于公有的,自然也不会有人喂鱼,所以如果有小鱼从竹子缝中穿梭,也是竹子河里的鱼苗往他们截留的这段鱼场里跑,不会是鱼场里的鱼苗往竹子河里跑。

而这个年代,因为修堤坝的事,又是截留竹子河为自家养鱼场的最好时机,等以后竹子河被人承包了,可就不能再干这样的事了,要被人打的。

即使这事被上面人知晓,又有谁会来大河以南这偏僻的地方检查?就是检查到了,又有谁会管?又有谁能管?这里可是许金虎和江天旺的大本营,这样给自己大队,给自己村谋好处的事,江天旺会反对?许金虎会反对?

绝对不可能啊!

大队里的干部们听了许明月给他们说的截留竹子河计划,一个个都兴奋的面色潮红,大声地说:“干了!擦,从前我们咋就没想到这样的方法来,有了这块养鱼之地,以后我们就再不用偷偷摸摸的去竹子河里偷鱼了!”

现在竹子河里的鱼属于公家的,他们下面的小老百姓是不能光明正大在竹子河里打鱼吃的,当然,你偶尔偷偷摸摸抓个几条,只要不过分,一船一船的打捞,平时也没人会跑到大河以南来管你。

这边的方案确定了后,临河大队的挑堤坝的任务,就从过去每日的浑浑噩噩无目的的完成任务,到如今有目的的干劲十足的完成任务。

他们现在就一个想法,才百米的堤坝,一定要在竹子河的河水完全涨上来前,把这道截留的堤坝给完成了,这样三四月份撒下鱼苗,到了年底,就能收成一大批鱼了。

这件事一确定,许红桦和江建军这两个新上任的年轻书记和年轻主任,一下子在新职务上站稳了脚跟。

且不说临河大队的人私下都在感叹,许明月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活络,站在堤坝上看一眼,就又为临河大队找了条开源的财路。

他们这些人,天天在堤坝上挑堤坝,天天在河滩上铲土,一年到头都在这里看这条荒芜的大河,怎么就没想过,还能干截留竹子河成为自己大队的养鱼场的事?

好多人傻笑着站在河堤上摸着脑袋,望着那片河道傻乐呵。

临河大队的事情梳理完,许明月就又要回到蒲河口了。

期间她和孟福生一起,又去了高家村一趟。

船身已经完全打好了,高顺正在给整个船身都涂上桐油,上完桐油后,并不是马上就能下水,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高顺非常感谢许明月给他家带的那近百斤的粮食,百斤粮食在丰收年间算不上难得,可在刚刚结束旱灾,新的农作物还未种下还未丰收的年景里,那简直就是救了他们全家的救命粮!

所以高顺一家对许明月的船只打造非常的用心,不光是木材都用的上好的老杉木,在乌棚的建造上,更是花了心思,要不是许明月要求不需要在乌棚上雕花刻字,他们都恨不能把乌棚的木杆上,都雕龙画凤才好。

高顺献宝一般的带着许明月参观完了他打造的乌篷船,又将之前许明月拖他做的可以给小孩子玩的拼接组装的小船模型给了她,“这段时间都在给你打造船,这还是我抽空磨的两套,给你孩子玩着,等船下水那日,人叫二姐再给你送几套,以后要是还要,随时跟我说,只要不忙,要多少我都给你打!”

高顺是真的打从心底感激许明月,虽然他也免了许明月打造船的钱,可在这时候,粮食和盐、冰糖比钱要珍贵多了。

高家其实不缺钱,他们却的是买粮食、买盐塘的渠道和票。

许明月接过高顺递给她的两套拼接模型,伸手摸了一下上面的木头,每一块木头、木片都被打磨的十分光滑,一根倒刺都没有。

许明月自然是十分高兴,从来都是人敬我一尺,她敬人一尺一,见高顺对她的事情这么上心,今后自家的船还需要他来保养,便也说:“等你交船后,我们去邻市,去公社也都方便了,我与我家属都是国家干部,还有些盐票,你们要是缺盐的话,我再帮你们买一些!”

高顺闻言更是大喜:“缺缺缺,一直都缺的!”

他双眼放光,明明是沧桑的汉子,偏睁着一双狗狗眼亮晶晶的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沉吟了一下,便笑着说:“行,以后缺盐就跟我说,多的可能没有,少匀你们一些还是可以的。”

她空间里每个月都能刷出来一斤盐,还是雪白的细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