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吐蕃掠种痘医童 - 大唐躺平王 - 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躺平王 >

第233章吐蕃掠种痘医童

河西的麦子刚割完一茬,田埂上就多了些新插的木牌——上面写着"种痘点",旁边摆着长孙雨留下的瓷瓶。

有老农扛着锄头经过,还会对着木牌作个揖:"多亏这牛痘浆,娃们脸上才没长痘。"

谁料这天半夜,玉门关外的小村子突然响起马蹄声。

三十多个吐蕃骑兵裹着狼皮袄,举着弯刀踹开了接种点的门——屋里的医官正给娃换药膏,冷不丁被绳子捆了个结实。

"牛痘浆!交出来!"领头的吐蕃头领操着生硬的汉话喊,刀尖指着瓷瓶。

他身后的亲兵早把两个学医的小童扛上了马,小童的哭声在夜里传出老远。

"你们是...吐蕃人?"老医官挣扎着问。

头领"哼"了一声:"雪山那边也闹痘!拿方子来,饶你们不死!"他见医官摇头,直接踹翻药箱,带着人策马往高原跑——马蹄扬起的尘土里,落着片小童掉落的衣角。

消息传到安西时,李恪正看着新送来的橡胶密封囊。

这是杜明月新做的,软乎乎的能装药,泡水都不漏。

秦红梅掀帘子进来,手里攥着那片衣角,脸色比冰还冷:"吐蕃人干的!抢了三个医官、两个小童,还有半箱痘浆!"

"雪山那边也闹痘了?"李恪捏着密封囊站起身——他记起前世史书里,吐蕃常遭痘症折腾,有时一场疫症能死一半人。

程咬金扛着斧头就往外冲:"我带骑兵去追!把兔崽子们劈成两半!"

"别冲动。"李恪按住他,转头对秦红梅道,"带两百轻骑,马蹄都钉上铁掌——吐蕃人的马没这东西,跑不快。"

他又从怀里掏个布包,"这里是红景天,之前听老商旅说的,嚼着能治高原上喘气难。"

秦红梅接过布包往马鞍上一搭:"天亮前准能追上!"

骑兵队追得飞快。

秦红梅选的都是安西最能跑的马,马蹄铁敲在石子路上"哒哒"响,比吐蕃人的裸马蹄快了足足两成。

第三天傍晚,就在日月山脚下见着了吐蕃人的影子——他们正围着篝火烤羊肉,被掳的医官和小童捆在旁边的石头上。

"分两队!"秦红梅压低声音,"一队绕后堵路,一队正面冲!"

吐蕃人没防备,被马蹄声惊得慌了神。

有骑兵刚拔弯刀,就被秦红梅的连弩射落了马。

她翻身下马踹开头领,一把将小童搂进怀里:"没伤着吧?"

小童哭着指身后:"他们...他们要灌我们喝痘浆..."

谁料那吐蕃头领突然吹了声口哨,山坳里竟又冲出二十多骑兵!

原来他们早留了后手。

秦红梅让人护着医官先走,自己举着刀迎上去——刀锋劈在吐蕃人的甲胄上,"当"地一声火星子直冒。

厮杀了半个时辰才把吐蕃人打跑。

秦红梅带着人往高原追,刚过橡皮山就不对劲了——兵卒们开始喘粗气,有两个竟直接栽倒在地上,脸憋得发紫。

"是高原上的气不够!"老医官急喊,"快拿红景天!"

秦红梅赶紧让人嚼药,可嚼了半晌也没缓过来多少。

她自己也觉得头晕,扶着马鬃才站稳——心里暗叫不好,这高原比想象中难走。

吐蕃头领回头见唐军没跟上来,得意地拍马大笑:"汉人到了高原就成软脚虾!追不上咱!"

他让人把医官绑在马后拖,小童的鞋都磨掉了,脚底板淌着血。

走在最后的小童叫石头,是杜明月收的徒弟,手里总攥着个橡胶囊——里面装着种痘用的细针。

他趁吐蕃人不注意,偷偷把橡胶囊塞在了石缝里,还在上面压了块带红纹的石头。

秦红梅缓了两天才接着追。

兵卒们虽然还喘,但比之前强多了。

她沿着吐蕃人的马蹄印往雪山走,越走越冷,地上开始有积雪。

"将军你看!"有兵卒指着石缝喊。秦红梅凑过去一看,眼睛亮了——是个橡胶囊,上面压着块红石头,正是她教小童们认的记号:遇险要留红纹石为记。

她捏着橡胶囊往山上望,雪地里的马蹄印一直延伸到个垭口。

垭口那边隐约有炊烟,怕是吐蕃人的营地。

"他们就在前面。"秦红梅把囊揣进怀里,"歇半个时辰,咱冲进去救人!"

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生疼。

兵卒们搓着手哈气,没人往后退——都知道里面有等着救的人。

程咬金在安西听说追进了雪山,急得直跺脚:"我就说该让我去!那丫头片子哪懂雪山打仗?"

李恪却望着高原的方向没说话。

他知道秦红梅能行,但吐蕃人敢这么冒险抢医官,肯定是雪山那边的痘症闹得厉害——要是救不回人,吐蕃会不会再来抢?甚至...联合其他人?

远处的驼队带来消息,说武后又派了使者来安西,这次是来催长孙雨进京的。

"先不管长安。"李恪对长孙冲道,"给秦红梅送些厚棉袄和烈酒——雪山里冷。"他捏着那枚从小童身上掉的衣角,指节泛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