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恪记茶砖换陈粮 - 大唐躺平王 - 大唐皇子开局被流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大唐躺平王 >

第237章恪记茶砖换陈粮

商队往石缝河谷去时,骆驼背上驮的不是连弩火药,而是压得紧实的茶砖——青砖茶被蒸软了压成块,每块足有十斤重,外面裹着麻布,看着不起眼,却比铜钱还金贵。

李恪特意让人从库房翻出两囤陈粮,是去年没吃完的粟米,虽不新鲜却没发霉,装在麻袋里鼓鼓囊囊。

"就用这换黄金?"程咬金跟着商队走了半程,扒着麻袋看陈粮直皱眉,"吐蕃人要是发现了,不得拿刀劈了掌柜?"

商队掌柜嘿嘿笑:"将军放心!咱早跟论钦陵的人说好了——茶砖是硬通货,牧民拿它能换羊换盐;粟米嘛...说是'安西新收的细粮',他们哪见过新鲜的?"

交易地点选在河谷中段的空地上。

论钦陵派了五十个亲兵来,领头的还是上次那汉子,怀里抱着个木匣子,见商队卸茶砖,眼睛都直了。

"茶砖!真有茶砖!"他扑过去抱起一块就往嘴里啃——茶砖硬得硌牙,他却嚼得香。

"武器呢?"汉子含着茶渣问。

掌柜往骆驼后一指:"那不是?"两箱连弩摆在地上,看着锃亮——却是杜明月让人修过的旧弩,扳机偶尔会卡壳,远不如安西新造的好用。

汉子没细看,让人打开木匣:"黄金五十两!还有这碎片!"匣底躺着块巴掌大的玉片,上面刻着个"受命于天"的残字,正是李恪要的玉玺碎片。

掌柜捏着碎片对着太阳看,故意磨蹭:"这玉片...值不了十箱茶砖吧?"

汉子急了:"再加三匹锦缎!是从长安贵妇身上扒的!"他让人扛来锦缎,上面还绣着凤凰纹——果然是宫里头的东西。

掌柜假意松口,让人把陈粮卸下来。

吐蕃人扛着麻袋往回走,有个小兵捏了把粟米放嘴里嚼,"呸"地吐出来:"这粮咋发苦?"

掌柜赶紧打圆场:"高原上水土不一样!煮的时候多放把盐就甜了!"

交易刚完,河谷那头突然吵起来。

是几个小贵族带了人来,见论钦陵的亲兵扛着茶砖,红着眼冲过来:"凭啥都给你们?咱也出了力!"

"滚!"领头的汉子举着刀喊,"是论钦陵大人换的货!"

两伙人推搡着差点打起来,最后把茶砖分了一半才罢休。

商队的伙计蹲在旁边系鞋带,偷偷把听到的记在布片上——"论钦陵的亲兵只认黄金""小贵族怨他独吞"。

消息传回安西时,李恪正让长孙雨辨那玉玺碎片。

长孙雨用软布擦着玉片上的土:"是真的!这纹路是贞观年间的刻法——当年玄武门后丢过半块,没想到竟落到吐蕃人手里。"

"能用它换点东西不?"李恪摸着下巴笑——他还记着武后催长孙雨进京的事,要是把这碎片送回去,说不定能换个"免召"的旨意。

秦红梅却凑过来看布片上的字:"小贵族和大贵族闹掰了!要不咱再送批茶砖?只卖给小贵族,让他们内讧得更厉害!"

"好主意!"李恪拍着桌子,"让掌柜带二十箱茶砖去逻些城,就说'只跟肯拿铜矿换的人交易'——小贵族手里有铜矿,肯定会动心。"

武后的使者在驿馆听说换了玉玺碎片,急得直跳脚。

他偷偷往洛阳写信:"李恪得传国玉玺残片,恐有不臣之心!"可写完又犯愁——这碎片是吐蕃人抢的,李恪拿回来算是"复得国宝",武后要是见了,说不定还得赏他。

第二趟交易比头回更热闹。

小贵族果然带了铜矿来,还偷偷告诉掌柜:"论钦陵的粮仓早空了!他手里就剩那点黄金!"掌柜趁机问:"你们营地的兵卒...还肯听他的不?"

小贵族啐了口:"听个屁!昨日还有人偷偷往商队跑,想拿弓箭换茶砖呢!"

商队回来时,不光带了铜矿,还拉了车吐蕃兵卒偷偷塞的布防图——上面歪歪扭扭画着逻些城的哨卡位置,连守哨的时辰都标得清清楚楚。

李恪把图往墙上一贴,程咬金看得直拍大腿:"这要是打过去,跟走自家院子似的!"

正说着,掌柜突然从怀里掏个小盒子:"殿下,最后交易时,小贵族塞给我的——说要换五十把新连弩,还说这是'前朝传下来的真玉玺'。"

盒子打开,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玉印,印文刻着"汉承天命"——竟是块汉朝的玉玺!

李恪捏着玉印愣了愣。

这东西比唐朝的碎片更值钱,要是送回洛阳,武后怕是要眼睛发亮——她刚临朝称制,最缺的就是"天命所归"的由头。

"他们要五十把新弩?"李恪突然笑了,"告诉小贵族,弩可以给...但得让他们把论钦陵的粮仓位置画出来。"

他要的哪是粮仓位置?是想借小贵族的手,把论钦陵彻底拉下马——等吐蕃内乱起来,哪还有心思犯安西?

风从窗缝吹进来,吹得茶砖的麻布响。

长孙雨抱着孩子进来,孩子伸手去抓玉印,李恪赶紧把印收起来:"这东西金贵,别摔了。"

"真要送回洛阳?"长孙雨轻声问——她知道李恪想用玉印换她不用进京。

李恪摸着她的头发笑:"先不送。等武后再催,咱就说'找到国宝需亲自护送'——到时候去洛阳走一趟,顺便看看她的反应。"

可谁也没料到,小贵族拿了玉印的消息竟被论钦陵知道了。

当夜逻些城就乱了,论钦陵带兵围了小贵族的帐篷,两伙人在城里打了半夜,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商队掌柜把消息传回时,还带着个吐蕃小兵——是小贵族派来的信使,哭着喊:"求殿下发兵!论钦陵要杀我们全族!只要肯帮,我们愿把逻些城的铜矿都献出来!"

李恪捏着汉朝玉玺,指尖在印文上划了划。

发兵?还是继续坐山观虎斗?这玉印要是送对了地方,说不定能换个"安西节度使"的实职——到时候安西就真成了他的地盘。

夜色里,玉印在灯下泛着光。

谁都知道,这小小的印章,比十车茶砖、百箱陈粮都管用——它能让长安的武后动心,也能让吐蕃彻底乱成一团。

只是...借外人的手收拾论钦陵,真的稳妥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