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卷第四百四十五章屠城
第9卷第四百四十五章屠城
万嬷嬷惊道,“是贺先生!”
是贺慕云。
姜姒骇目惊心,怎么都想不到会是贺慕云。据说贺慕云生在甘州,从前便颇有名声,自宣德元年做了帝师,其后一直在天子身旁教习些为君之道,至今已有七年,深受天子信赖。
不料蛰伏多年,竟趁大疫起事,单从今日所见兵甲战马的数目来看,贺慕云的叛乱之心已是由来已久。
姜姒斥道,“贺慕云!你身为帝师,竟敢窃国谋逆!”
贺慕云笑得风淡云轻,“阿姒,你看清楚我是谁。”
他慢条斯理地擡手至耳畔,竟缓缓撕下了一层人皮面具。
那人皮面具之下,赫然是许鹤仪的脸。
因易容日久,那张脸看起来十分苍白诡诈。
他扔了人皮面具,堂而皇之笑道,“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昭武帝愚而不明,不得天道,不保子孙黎民。昭武大疫是上天示罚,我等替天行道,怎会是窃国谋逆?”
姜姒心里如惊涛骇浪,脑中似有什么碎片倏忽闪过。她仔细去想,仔细分辨,拼命把这一片片的碎渣黏合起来。
脑中的碎渣松松散散,将将要凑在一处却又被什么兀自打破,她想不起来。
她什么都想不起来。
她对昭平五年之前的事,当真是一片空白。
但端坐马上的许鹤仪,那张脸却兀自与一块碎片重合起来。
昭平五年,少年将军血洗宫城。
那张脸分明就是许鹤仪的脸呀。
她记起那年冬日逃亡西北问起许之洐的话,她问,“你杀我父皇母后的时候,竟然没有见过我吗?”
许之洐神色错愕,甚至起誓,“若是我杀了你的父母,便叫我不得善终,短折而死!”
他还说,“阿姒,我必活捉许鹤仪,叫他亲口告诉你——是他屠的城。”
她望着马背上的许鹤仪,心里什么都明白了。
她跟了十一年的大公子,也爱了十一年的大公子,他才是屠戮她父母亲族的刽子手。
为他人作嫁衣裳,原来已是那么多年了呀。
又想起多年前被夏侯起弃在荒野之中的那个梦来,梦里许鹤仪将她提鸟笼一般悬在枝头,笑言,“你是我为许之洐豢养的金丝雀。”
一时间胸中支离破碎,却又释然了。
不是许之洐。
他果然不曾骗她。
此时许鹤仪高高在上地打量着周遭,即便姜姒只着了素布袍子,一支木钗束发,又以白帛遮了口鼻,但那人仍旧一眼认出她来。
因而趋马上前,朝姜姒伸出手来,微微笑道,“阿姒,上马。”
姜姒不肯。
她傲然立在人群之中,正视着许鹤仪,“大公子可愿放他们一条生路?”
许鹤仪微微蹙眉,“不过是些疫民,便是活着也没什么用了,倒不如早些死了,早点投胎去。”
姜姒遽然全身发寒。
宣德元年冬干朝国破,许之洐因了长安百姓才甘愿留下为囚,因而他有民心,即便在最落魄的境地依旧有大将生死追随。
而许鹤仪十五岁屠城,二十九岁抛妻弃子,三十六岁复又屠城。
这才是暴君。
这才是暴虐之君。
一个面如君子芒寒色正,却心为禽兽似虎豹豺狼的暴虐之君。
姜姒心中凄怆不已,因而问道,“大公子今日屠城,可会得民心?”
那人不以为意,“我要的是天下。”
姜姒目光悲凉,“民心便是天下,大公子总比我懂。”
那人笑道,“我要建立的王朝,不需半死不活的疫民。”
想起当年永宁北巡,他竟也能说出“天下女子,皆可为朕的女人,有何该与不该”这般话来。
姜姒立在风中,铿锵问道,“短短半生屠城两次,大公子不怕因果报应吗?”
许鹤仪朗声笑道,“这世间哪有什么因果。”
话音甫落,便朝诸将挥手。诸将得了令,又一次举起屠刀坑杀起来。
姜姒跪了下来,“大公子!染了疫病的人,原也活不了多久了,又能对你的王朝有什么威胁!”
尚还活着的疫民亦是相继搀扶着跪了下来,但他们没有求饶,而是伏地哭道,“公主!”
庆朝的公主为他们施药放粥,跪地求情。而马背上的人视他们如犬马草芥,刍狗蝼蚁。他们虽知必死,依旧感念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