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来自中国的“汽车人” - 没钱赛什么车? - 无限循环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0章来自中国的“汽车人”

第280章来自中国的“汽车人”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车队管理层成员并没有在p房呆多久,他们还有其他工作要做去。

比如说调试系统,检测各种传感器数据,还有便是制定赛车调校方案跟比赛策略。

作为一条全新赛道,没有任何先例可供参考,就更为考验车队的调校功底,以及赛道策略的正确性。

千万别小看调校带来的影响,放在f1里面发挥出来的作用,可能要大于车手本身实力以及赛车性能之间的差距。

说白了f1车手之间的实力远比想象中要小。

除非井出有治这种真没开过,硬生生被铃木亚久里赶鸭子上架的车手,会出现极端差距之外。

其他情况下哪怕最强车手维斯塔潘,跟著名导演拉提菲“拉导”进行对比,某些赛道开同一辆好开的赛车,最终圈速快慢也就在1秒左右。

当然,前提是好开!

极端调校的赛车,拉提菲的水平把握不住,跑不完整圈估计就上墙了。

如果还要找个调校例子的话,那24赛季的周冠羽跟博塔斯同样明显。

很多国人都知道争夺席位导致两位车手没有共享调校数据,却很少有人知道到底能带来多大的影响。

共享调校方案的前提下,22年双方排位赛均差在0.122秒,23年则为0.288秒。

说实话两位车手0.2秒左右的排位赛场均差,对于当时的索伯车队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博塔斯算得上一个排位赛高手,曾经在梅奔车队证明过自己的绝对速度。

哪怕年龄稍大状态跟竞技能力下滑,可周冠羽同样是一个新秀车手,此消彼长勉强还算在追赶范围之内。

隐患就是第二年拉开的排位赛差距,会降低周冠羽潜力估值以及续签合同的竞争力。

可是到了24赛季,排位赛场均差就飙升到了0.5秒开外!

也就是说不同调校方案带来的影响,足有单圈0.2秒到0.3秒之多,甚至有可能还更大。

如果一支车队工程师调校给力,能精准回应车手的反馈,那么就能抹平赛车绝对性能之间的差距,创造小车队战胜围场内大车队的奇迹。

很多时候某条赛道小车队成绩异军突起,就是赛车设计风格或许调校方向很符合赛道特性,获得了超水平的性能释放。

当然,也有可能是调校摸奖,意外中奖了。

至于车队策略带来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进站时机跟次数的选择,轮胎方案的搭配,都将直接影响到车手名次跟最终成绩。

后世法拉利车队策略组之所以被称之为“小丑”,就在于他们策略组成员昏招频出,完全看不出一支豪门车队的纠错跟底蕴。

如果某支车队能完美做好这两项工作,让拉提菲这个级别的车手去跟维斯塔潘掰手腕,可能会有些吃力。

但让拉塞尔、勒克莱尔这种差距不大的车手,去干掉维斯塔潘应该问题不大。

就如同没有一辆好车,维斯塔潘也开不过诺里斯跟皮亚斯特里一样。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陈向北也不知道自己开了多久,就是感觉肚子有些饿了,然后高强度的模拟器训练带来全身肌肉酸痛,到了该活动活动的时候。

另外则是屏幕左上角的单圈计时,几乎是停滞在1分35秒5出头的圈速,这个成绩跟维尔特的杆位成绩相差无几,理论上来说足够休息。

事实上而言就却有一段差距。

原因很简单,模拟器终究是模拟器,现实中灵岩赛道非常复杂。

不仅仅是布局或者地形,还存在着工程质量等等缺陷。

比如说沥青开裂的地点,如果刚好底盘最低点金属条挂到,会直接被削掉一层导致赛后检测不通过。

甚至沥青断裂处遇到比较尖锐的截面,超过三百公里时速的f1轮胎撞上去就跟一颗子弹差不多,瞬间就能引发爆胎。

陈向北的模拟器目标是大幅度超越维特尔的杆位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在正式比赛中战胜对手。如今却好像是陷入了某种瓶颈期,再也无法靠着量变去引发质变。

既然如此,那干脆就放松一些,劳逸结合说不定会有新的领域。

就在陈向北伸了个懒腰起身,意外看到了佩雷兹正站在自己的身后,脸上神情十分复杂。

他是第一次见到陈向北的模拟器训练,也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可以把完全陌生的赛道,跑的如此流畅精准。

哪怕到最后圈速没有太大提升,可站在佩雷兹的视角,他已经找不出陈向北驾驶技术上面的瑕疵,可以说已经触摸到了这条赛道的上限。

太夸张了,难道说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天赋怪物吗?

“你有什么事情吗?”

见到佩雷兹不说话,陈向北主动询问了一句。

“你……模拟器速度很快。”

佩雷兹迟疑片刻,终究还是称赞了一句。

这种适应能力跟学习速度,至少他在gp2里面看不到。

“多练习自然就快了。”

“我能跑几圈吗?”

佩雷兹反问了一句。

看了这么久,他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当然,你也是hrt车手。”

陈向北点了点头,自己只是享受第一车手的优先资源,又不是独占整支车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