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第180章
【方歌】癣证情形有六般,风热湿虫是根原,干湿风牛松刀癣,春生桃花面上旋。
【注】此证总由风热湿邪,侵袭皮肤,郁久风盛,则化为虫,是以搔痒之无休也。其名有六:一曰干癣,搔痒则起白屑,索然雕枯;二曰湿癣,搔痒则出粘汁,浸淫如虫行;三曰风癣,即年久不愈之顽癣也,搔则痹顽,不知痛痒;四曰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五曰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六曰刀癣,轮郭全无,纵横不定。总以杀虫渗湿,消毒之药敷之。轻者羊蹄根散,久顽者必效散搽之。亦有脾、肺风湿过盛而肿痛者,宜服散风苦参丸,解散风湿,其肿痛即消。又有面上风癣,初如(倍)癗,或渐成细疮,时作痛痒,发于春月,又名吹花癣,即俗所谓桃花癣也,妇女多有之。此由肺、胃风热,随阳气上升而成,宜服疏风清热饮,外用消风玉容散,每日洗之自效。
方剂:羊蹄根散组成:羊蹄根(末,八钱)枯白矾(二钱)共研匀,米醋调擦癣处。
【方歌】羊蹄根散敷诸癣,羊蹄根共枯白矾,二味研末加米醋,搽患渗湿痒可痊。
又方:必效散组成:川槿皮(四两)海桐皮大黄(各二两)百药煎(一两四钱)巴豆(去油,一钱五分)斑蝥(全用,一个)雄黄轻粉(各四钱)共研极细末,用阴阳水调药,将癣抓损,薄敷。药干必待自落。
【方歌】必效大黄百药煎,川槿海桐巴豆斑,雄黄轻粉阴阳水,调搽诸癣久年顽。
又方:散风苦参丸组成:苦参(四两)大黄(炒香)防风枳壳(麸炒)元参独活黄连(各二两)黄芩栀子(生)菊花(各一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滚水送下,日用三服,茶酒任下。
【方歌】散风苦参风湿盛,癣疮多痒肿痛兼,大黄芩独防风枳,元参栀子菊黄连。
又方:疏风清热饮组成:苦参(酒浸,蒸晒九次,炒黄,二钱)全蝎(土炒)皂刺猪牙皂角防风荆芥穗金银花蝉蜕(炒,各一钱)酒、水各一钟,加葱白三寸,煎一钟,去滓;热服,忌发物。
【方歌】疏风清热风癣患,时作痛痒极缠绵,苦参蝎刺猪牙皂,防风荆芥银花蝉。
又方:消风玉容散组成:绿豆面(三两)白菊花白附子白芷(各一两)熬白食盐(五钱)共研细末,加冰片五分,再研匀收贮。每日洗面以代肥皂。
【方歌】消风玉容绿豆面,菊花白附芷食盐,研加冰片代肥皂,风除癣去最为先。
黄水疮
【方歌】黄水疮如粟米形,起时作痒破时疼,外因风邪内湿热,黄水浸淫更复生。
【注】此证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宜服升麻消毒饮,热甚外用青蛤散敷之,湿盛碧玉散敷之即效,痂厚用香油润之,忌见水洗。
方剂:升麻消毒饮组成:当归尾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牛蒡子(炒)栀子(生)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生)升麻桔梗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如疮生头面,减去归尾、红花。
【方歌】升麻消毒却风湿,归芍银花蒡翘栀,羌芷红花防草桔,黄水浸淫服渐失。
又方:青蛤散(见鼻部鼻(匿)疮)碧玉散(见面部燕窝疮)
暑令疡毒小疖
【方歌】暑令疡疖焮肿疼,头晕口苦背肌红,较之痈疽发热异,不分日夜似火攻。
【注】此证系暑令所生疡毒小疖,初发背心肌肤红晕,次生肿痛,发热无时,日夜不止,兼头目晕眩,口苦舌干。心烦背热,肢体感倦。初宜荆防败毒散加藿香、黄连、石膏服之,外治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
瘴疽
【方歌】瘴疽因受山瘴毒,伏藏久痛附筋骨,初黑次青如拳打,急砭恶血后脓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