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第154章
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榻)渍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温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间断。凡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明窗以避风凉。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恐变纯阴。夫洗药不一,如初肿与将溃者,俱用葱归(榻)肿汤烫洗。如阴证不起者,俱用艾茸汤敷法。如溃后,俱用猪蹄汤烫洗。用猪蹄汤者,以肋肉之气而逐腐也。此涤洗之法,乃疡科之要药也。
方剂:葱归(榻)肿汤主治:此汤治痈疽疮疡,初肿将溃之时,用此汤洗之,以疮内热痒为度。
组成:独活(三钱)白芷(三钱)葱头(七个)当归(三钱)甘草(三钱)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汤醇,滤去渣,以绢帛蘸汤热洗,如温再易之。
【方歌】葱归(榻)肿洗诸毒,初起将溃用之宜,洗至热痒斯为度,独芷葱归甘草俱。
又方:艾茸敷法主治:此膏治阴疮黑陷而不痛者,用之为良。以知痛则生,不知痛出紫血者死,然必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
组成:硫黄(五钱)雄黄(五钱)艾茸(一斤)上以硫、雄二味为末,同艾入水煎半日,水将干,取艾出,捣烂,温敷患处。再煎再易,十余次为度。
【方歌】艾茸敷法治阴疮,黑陷不痛用之良,石硫黄雄同艾煮,捣成膏敷定能康。
又方:猪蹄汤主治:此汤治痈疽、诸毒流脓者,熬好洗之,以助肉气,消肿散风,脱腐止痛,去恶肉,活死肌,润疮口。如腐尽者,不必用之,当以米泔水热洗之,令疮洁净。不可过洗,过洗则伤水,皮肤破烂,难生肌肉敛口矣。
组成:黄芩甘草当归赤芍白芷蜂房羌活(各等份)上七味,共为粗末,看证之大小,定药之多少。先将(火贲)猪前蹄一只,用水六碗,煮蹄软为度,将汁滤清,吹去汁上油花,即用粗药末一两,投于汁中;再用微火煎十数沸,滤去渣,候汤微温,即用方盘一个,靠身于疮下放定,随用软绢蘸汤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尽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覆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可以洗通血气,解毒止痛去瘀也。洗讫用绢帛挹干,即随证以应用之药贴之。
【方歌】猪蹄汤治痈疽毒,已溃流脓用此方,消肿散风能止痛,芩甘归芍芷蜂羌。
膏药类方
方剂:万应膏主治:此膏治一切痈疽发背,对口诸疮,痰核流注等毒,贴之甚效。
组成: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土木鳖穿山甲乌药甘草独活元参定粉大黄(各五钱)上十九味,定粉在外,用净香油五斤,将药浸入油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足,入洁净大锅内,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去渣,将油称准,每油一斤,对定粉半斤,用桃柳枝不时搅之,以黑如漆,亮如镜为度,滴入水内成珠,薄纸摊贴。
【方歌】万应膏用贴诸毒,发背痈疽对口疮,川草乌同地莶芨,象皮桂芷芍归羌,苦参木鳖穿乌药,甘独元参定粉黄。
又方:红珠膏主治:此膏治一切痈疽肿毒,流注顽(月廉),风寒湿痹,瘰历乳痈,痰核,血风等疮,及头痛牙疼,腰腿痛等证悉验。
组成:制麻油(四两)制松香(一斤)上将麻油煎滚,入松香文火溶化,柳枝搅候化尽,离火下细药末二两三钱,搅匀,即倾于水内,拔扯数十次,易水浸之听用。
加减:一、瘀血肿毒瘰历等证,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随膏之大小,患之轻重,每加半分至三、二分为率。
一、毒深脓不尽,及顽疮对口等证,虽溃必用此膏获效。
一、未破者贴之勿揭,揭则作痒。痛亦勿揭,能速于成脓。患在平处者,用纸摊贴;患在湾曲转动处者,用绢帛摊贴。
一、(月廉)疮及臀、腿寒湿等疮,先用茶清入白矾少许,洗净贴之见效。
一、头痛贴太阳穴,牙痛塞牙缝内。
一、内痈等证,作丸用蛤粉为衣服下。
一、便毒痰核,多加魏香散;如脓疮,再加铜青。如蟺拱头,癣毒,贴之亦效。
制法:制油法:每麻油一斤,用当归、木鳖子肉、知母,细辛,白芷、巴豆肉、文蛤(打碎)、山茨菇(打碎)、红芽大戟,续断各一两,槐、柳枝各二十八寸,入油锅内浸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听用。查朝鲜琥珀膏,多续随子,此方宜加之。
制松香法:择片子净嫩松香(为末)十斤,取槐、柳、桃、桑、芙蓉等五样枝各五斤,锉碎,用大锅水煎浓汁,滤净再煮一次各收之,各分五分,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滚,入松香末二斤,以柳、槐枝搅之,煎至松香沈下水底为度,即倾入二次汁内,乘热拔扯数十次,以不断为佳,候温作饼收之。余香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