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158章
【注】此毒一名欬痈,肿痛焮赤,速溃易治;一名承浆疽,坚硬痛肿,迟溃难治。若根深,形小似豆,麻痒痛甚,恶寒发热,心烦作呕者疔也,当从疔治。皆由过食炙(火搏),以致胃肾二经积热上攻任脉而成。痈疽二证初起,宜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桔梗消之,若便秘、唇焦、大渴者,宜内疏黄连汤清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初起麻痒如疔,治法按疔门。
方剂:仙方活命饮、内疏黄连汤(俱见肿疡门)
燕窝疮
【方歌】燕窝疮在下颏生,如攒粟豆痒热疼,形类黄水疮破烂,此证原来湿热成。
【注】此证生于下颏,俗名羊胡子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宜服芩连平胃汤,外搽碧玉散即效。
方剂:芩连平胃汤组成:黄芩(一钱五分)黄连(一钱)厚朴(姜炒,一钱)苍术(炒,二钱)甘草(生,五分)陈皮(一钱)水二钟,姜一片,煎八分,食后服。
【方歌】芩连平胃燕窝疮,除湿清热服更良,姜炒厚朴苍术草,陈皮同煎引生姜。
又方:碧玉散组成:黄柏末红枣肉(烧炭存性,各五钱)共研极细末,香油调搽患处。
【方歌】碧玉散搽燕窝疮,色红疙瘩津水黄,枣炭柏末香油拌,消疼止痒渗湿方。
雀斑
【方歌】雀斑淡黄碎点形,火郁孙络血风成,犀角升麻丸常服,正容散洗渐无痕踪。
【注】此证生于面上,其色淡黄,碎点无数,由火郁于孙络之血分,风邪外搏,发为雀斑。宜常服犀角升麻丸,并治一切粉刺、酒刺、(黑干)(黑曾)靥子等证。外用时珍正容散,早晚洗之,以泽其肌,久久自愈。亦有水亏火滞而生雀斑者,宜服六味地黄丸。
方剂:犀角升麻丸组成:犀角(一两五钱)升麻(一两)羌活(一两)防风(一两)白附子(五钱)白芷(五钱)生地黄(一两)川芎(五钱)红花(五钱)黄芩(五钱)甘草(生,二钱五分)各研细末,合均,蒸饼为小丸,每服二钱,食远临卧用茶清送下。
【方歌】犀角升麻油雀斑,(黑干)(黑曾)靥子亦能痊,犀升羌防白附芷,生地芎红芩草丸。
又方:时珍正容散组成:猪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甜樱桃枝(各一两)焙干,兑鹰粪白三钱,共研为末。每早晚用少许,在手心内,水调浓搓面上,食久以温水洗面。用至七、八日后,其斑皆没,神效。
【方歌】正容散洗雀斑容,猪牙皂角紫浮萍,白梅樱桃枝鹰粪,研末早冕水洗灵。
又方:六味地黄丸组成:怀熟地(八两)山萸肉怀山药(炒,各四钱)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方歌】六味地黄善补阴,能滋肾水并生津,萸苓山药丹皮泻,研末蜜丸服最神。
黑痣
【方歌】黑痣生面霉点斑,小如黍粒豆形圆,孙络之血阳束结,挑破水晶膏点痊。
【注】此证生于面部,形如霉点,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比皮肤高起一线。有自幼生者,亦有中年生者,由孙络之血,滞于卫分,阳气束结而成。宜用线针挑破,以水晶膏点之,三四日结迦,其痣自落,用贝叶膏贴之,兼戒酱醋,愈后无痕。
方剂:水晶膏用法:矿子石灰水化开,取末五钱,又用浓碱水多半茶钟,浸于石灰末内,以碱水高石灰二指为度。再以糯米五十粒,撒于灰上,如碱水渗下,陆续添之,泡一日一夜,冬天两日一夜,将米取出,捣烂成膏。挑少许点于痣上,不可太过,恐伤好肉。
【方歌】水晶膏能点黑痣,碱水浸灰入糯米,一日一夜米泡红,取出捣膏效无比。
又方:贝叶膏(见溃疡门)
黧黑皯(黑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