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北上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张九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2章北上

第242章北上

一众刚来长城边的少年人纷纷帮着韩信将粮草搬上车,忙碌之余这些孩子还会抬头看一看长城,看向那些站在长城的秦军。

韩信坐在车辕上,又看了看这些搬着粮草的孩子,又道:“你们还想去长城上戍守?”

见几个孩子愣愣点头,韩信拿出自己的水囊,先是喝了一口水,笑道:“你们要跟着我去草原。”

这些少年人又愣住了,他们一度以为只是帮忙运好粮食之后就能够去长城上戍守,而后一天天的煎熬过去。

正在众人还迷茫,却见有一人走来。

来人喝道:“站好!”

还有少年抱着一捆粮草,被吓得当即放下了手中的粮草,吓得站在原地低着头。

韩信先是看了眼走来的董翳,行礼道:“董将军,这些孩子我来带吧。”

董翳是丞相李斯安排在北方的,与咸阳往来诸多文书也都是董翳准许之后,才会送去咸阳。

虽说对董翳没什么好感,但韩信能客气就客气。

董翳也知这个韩信是公子扶苏的太仆御官,此人正在帮着蒙恬大将军的大军养马,自然不能怠慢。

董翳瞧着眼前几个小娃娃,又看看韩信,道:“有劳韩校尉了。”

韩信点头,再一次行礼。

等那些看着就很凶的董将军离开之后,这些少年人才长出一口气。

韩信道:“你们分到我的麾下了,以后不要随意跟着别人走。”

“是。”这些孩子三三两两应声。

韩信又道:“跟着我去北方,到了大营之后你们在草原锻炼两月。”

这句话该不是玩笑了,众人都听出了韩信话语中的严肃。

言罢,韩信让他们将余下的粮草都搬运好,又带了一支百余人的秦军,众人出了城关,就过了长城。

回头看去,立于高坡上的长城挡住了阳光,只是走了一段路之后,慢慢地就离开了长城遮挡下的阴影,眼前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原。

这是这些孩子第一次从北面看长城,连绵不绝一眼看不到的长城令人惊叹。

以前匈奴人也是这样遥望长城的,他们一度想要越过长城,但这一次被蒙恬大将军拦在了这里。

而现在,秦军已拿下了大片的漠南,秦军的大营就在贺兰山下。

韩信道:“看吧,等你们到了贺兰山就要好好练练了。”

“韩将军,贺兰山在哪里?”

韩信坐在车辕上,还有些慵懒地道:“北面,以前的贺兰山并不叫贺兰山,匈奴人将那里叫作卑移山,是当年头曼单于王庭木马的所在,在很久以前呀,匈奴人会将战死的战马葬在贺兰山下……”

言至此处,韩信又补充道:“贺兰山这个名字是公子扶苏给它起的,既然是秦军打下的地界,就应该用秦人所起的名字,就像是河西走廊,乌鞘岭以西的河西走廊也是公子扶苏所取的名字。”

这些孩子都知道公子扶苏,他是支教的夫子们口中的贤明公子,这位公子爱民,爱天下人。

公子扶苏还希望人们能够爱自己,教导人们明是非,知荣辱,要有良好的品德。

那是孩子们心中所敬仰的人,将来他们一定会敬爱公子扶苏。

因与公子扶苏有关的传闻实在是太多了,这些传闻有好有坏。

但只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就会一直敬爱那位贤明的公子。

当年六国的旧贵族十分害怕皇帝,皇帝也就是以前的秦王,而这位秦王却有一位十分贤明的儿子。

如果公子扶苏将来也成了皇帝,人们也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吧。

除了公子扶苏,不论是谁都坐不稳皇位的。

“我没见过尧舜,我觉得世上若真有尧舜这般的人物,就该是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让我读书了,支教的夫子还治好了我爹的病。”

“我们县的夫子不会治病,可他会教我们织布。”

另一个孩子道:“我从蜀中江原县来的,我们县韩夫子什么都会,就连县令都十分依仗他……”

……

韩信听着孩子们议论公子扶苏,他面带笑意,没有打扰他们。

其实不只这些孩子如此,在关中的拥护公子扶苏的人更多,而且只会比这些孩子更热烈。

韩信亲眼见过人们将一碗碗的粮食放在公子扶苏曾经所住的地方,那些粮食可以在屋前堆成一座小山。

每每听那些老农说起当年的渭南,他们总说渭南的新民是在寒冬中一无所有地来到关中的,公子扶苏给了他们许诺过的一切……

运送粮草的队伍走了一段路,距离贺兰山越近,马匹就跑得越快。

众人在草原上过了一夜。

翌日,天还未亮,韩信就喊醒了还睡着的少年们,继续押送粮草。

今天也是这些孩子第一次吃军中的干粮,一大块硬如石头的饼,众人要砸开才能分着吃。

韩信已吃习惯了这种干粮,便继续任由这些少年人好奇地在粮车上争抢粮食。

直到午时,队伍终于到了贺兰山大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