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和谈(二)
第466章和谈(二)
强者为尊加上阶级制度,就建立起这样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残酷世界。
在上位者们眼中,再多的贫民和奴隶也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就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只要放着不管一段时间就会自动再长出来。
但是在赵柱看来,这些可都是宝贵的人口资源。
本世界的生产力几乎完全与个人“实力”挂钩,再进一步说就是使用魔法或者斗气的能力。举个例子,如今身为工业部副部长的汉莫尔虽然只是个铁匠,但他的魔法掌控能力可丝毫不在德莉丝之下!正是因为有着打制魔法装备的能力,汉莫尔才能成为前费尔穆家族的“锻造师”而非铁匠。
“铁匠”,若是单指锻打金属的工人,在这个世界的身份地位就像农民一样卑微,随时都可能被替代或遗忘。
而赵柱要建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彻底颠覆这一传统。
借助机械化生产,新工业体系中个人“实力”的重要性被削弱到基本可有可无的地步,取而代之的则是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积累。在北原城未来的工厂中,需要的是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生产机器的工人,以及能够对生产方式进行改良优化的技术人员;而一个毫无实力的平民只要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就有可能成为这二者之一,并不需要斗气或者魔法能力。
当然了,赵柱也承认,如果是研究人员的话最好还是具备一定的个人“实力”。一个上过学的魔法学徒去改良一个魔法阵,总比一个上过学的普通人要更为得心应手。
不过如今北原城的三所学院都以落成,培养可堪使用的人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比之下,工业母机——或者说塑形师的事,才是赵柱如今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机械化——或者举个具体的例子:车床的出现,对北原城最重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赵柱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
是加工便利么?恐怕未必。单论加工能力而言,一个魔能工匠可以轻易的将一块熔化的金属用法师之手凭空捏成想要的样子,而无需经过车床那样的切削和刨铣。
真正的意义,其实在于“标准化”和“普遍化”。
魔能工匠的加工效率固然比车床要快得多,但魔能工匠是人,而人总是感性的,也是不精确的。
一百个魔能工匠加工一类零件,得到的一百个零件很可能根本找不出一样的来。换句话说,如果赵柱不对这些魔能工匠进行区分,直接就将他们生产的零件随机分配组合成魔晶大炮,怕是一开火就要炸膛。
这也就是为什么本世界生产力如此落后而低下的原因所在。这样的“误差因素”导致工厂和流水线永远都不会出现,取而代之的则是各有特色的工坊和工作室。在这种环境下,提升生产力就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
除此之外,魔能工匠的培养过程也十分漫长,往往要先学习二至三年的基础魔法知识,然后再经过三年以上的练习,才能成为一个魔能工匠。这之中消耗的培养费用自然也十分昂贵,昂贵到普通家庭无论如何都负担不起的地步。
而车床就不一样了。
发下去一个技术指标,一百个工人正常加工出的一百个零件,误差绝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而无论是培养工人还是制造车床都相对容易得多,以现在综合工业区的科技水准而言,基本是有手就行。
很显然,为了实现工业化,赵柱就必须造出第一台工业母机。而为了造出工业母机,赵柱就必须帮施维尔解决他的情感大事。
这叫什么事啊!赵柱一时间很是哭笑不得,他自己和希丽亚都还没修成正果,这怎么就开始给施维尔当起月老了?
嗯.要实在当不成夫妻的话,当哥们也是极好的嘛!反正施维尔也算是倾国倾城了,不管是当闺蜜还是当哥们都亏不了他就是了。
就在赵柱继续不着四六的胡思乱想之时,门口的卫兵敲了敲门:
“大人,拉托姆先生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