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本官摊牌了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一笑澄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14章 本官摊牌了

京城,寒风刺骨。

马车急停于周府,周还真敢卖,严成锦知道陛下要龙颜大怒了,木炭竟涨至一百文一斤。

陛下宣他,是为了木炭的价钱。

入宫前,他特意给周一次机会,毕竟,太后会念及他的好。

不过,以周不见银子不落泪的性子,除非给银子,否则是他不会降价的。

“长宁伯,本官听吴鉴说,你买光了宛平的山林,可否将木炭的价钱降到二十文?”

京畿的山林,全被周或租或买走了。

京城,除了他与张家兄弟,没有谁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银子,将京城的木炭垄断。

不得不说,周真比张家兄弟会做生意,若没有无烟煤,他必定赚个盆满钵满。

周噎住了一下,吴鉴那狗官竟敢走露风声,恬不知耻笑道:“老夫买山林做什么,木炭涨价关老夫什么事?哎呀,老夫也烧不起木炭了,那狗奸商,竟涨到一百文!真是黑心,贤侄你说是不是?”

买山林就是为了赚银子,他是商人,又不是官,百姓关他什么事?

严成锦故作疑惑道:“真不是长宁伯?”

“真不是老夫,老夫也两日舍得烧炭了。”周脸色不红地笑道。

“那本官就放心了。”

周心头打鼓,这小子向来会吓唬人,张家那两个傻子,就被他唬住了。

“贤侄啊,可是有事要发生?”

“不是,木炭很快就不值银子了,若真是长宁伯,不妨将这些山林和木炭,卖给良乡商会。”严成锦道。

除了宛平三座煤窑,京畿有木材的地方,多半被周买了。

而宛平、门头沟、香山这些地方,下面极有可能藏着煤炭。

毕竟,在后世,这些地方是煤炭的产地,要先买过来。

周面露喜色,原来是想骗他手里的山林,稳了,他是绝对不会卖的。

“贤侄啊,不是老夫不给你面子,真不是老夫买的。”

……

东暖阁,

弘治皇帝等得有些着急了,看向外边的小太监,高声:“严成锦还没到吗?”

牟斌走进来道:“到京城了,他又绕道去了长宁伯府。”

别人对此僚,避之不及,李东阳沉思般地望着脚下,此子去长宁伯做什么?

不多时,严成锦踏入大殿中,朝弘治皇帝躬身后,退到一旁。

萧敬将疏奏拿给他看了眼。

荣王的疏奏,向朝廷请乞二十万两赈银。

若按后世,他如今建城于黑龙江一带,没有暖气,真会冷死人,而朝廷是不会拨银养一群百姓的。

严成锦抬头问:“臣听闻,秦大人请乞致仕了?”

若他记性不差,秦熬不过今年的冬天了,又到了举荐兵部尚书的时候。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把老爹调回京城,三边总制,不如兵部尚书。

弘治皇帝心烦意乱,正是用人之际,秦在关键时刻致仕。

“朕还未准许,先议辽东之事,卿等以为,卿等以为,改撤回辽阳,还是拨赈银?”

韩文躬身道:“臣请谏,撤回辽阳城内,这才一月,撑到三月要多少银子?”

国库没有银子了,收入越多,开支也变得越大,因为严成锦总是改制,又修运河,又修长城,还要养海外的舰队。

就算母猪有十八个奶,也喂不过来。

“不可撤,若撤走,岂不将城池拱手送给鞑靼人?”严成锦发对。

李东阳几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要辽东这块盐碱地。

弘治皇帝微蹙眉头,看向严成锦:“朕和诸公心意已定,找你来,是问你的经济司,降低木炭的价钱。”

别说辽东,京城的百姓都快烧不起木炭了。

如果严成锦没有办法,他就下旨勒令降价,让厂卫将哄抬价钱的奸商,抓起来。

严成锦躬身:“臣或许有办法,让木炭一文不值,陛下,可否将京畿的荒山,都卖给臣,还有山西的荒地,有多少,臣要多少。”

有些还属于无主之地,也就是朝廷的地。

弘治皇帝狐疑地看向严成锦,你想造反?朕跟你谈木炭,你要荒山做什么?

“先说正事!”

“为了降低木炭的价钱,三日后,木炭的价钱或许会降下来。”

韩文看向严成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