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征灭东瀛该用何人为帅?
第466章征灭东瀛该用何人为帅?
对于东瀛的态度。
朝中文武九成以上的态度基本都是打。
区区弹丸之地,小小倭奴,也敢犯我大明天威,其最不容诛。
没有什么文臣主和,武将主战。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群情激昂,纷纷请战。
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早已明白大明的今非昔比,过去太祖高皇帝将东瀛列为不征之国,那是因为那里悬于海外,彼时的大明初立,海上军事力量不算充足。
再加上觉得小小倭奴所在,资源贫瘠,没有什么好东西。
打不打都无所谓。
现在,东瀛倭奴趁着大明朝政动荡时侵犯东南沿海,并且胆敢行屠城之举,无论他们是否被利用,真正动手的是不是他们。
这个罪责,都需要血债血偿。
更别说,身为玄甲秘卫大统领的燕忆眉,还连同户部和护龙山庄拿出了一份关于东瀛石见银山,近年来产出的白银黄金的数目,以及东瀛那边隐瞒的种种消息。
一下子点燃了满朝文武的战争欲望。
“陛下,老臣张懋请战。”
“区区三岛倭奴,弹丸之地,给老臣一个月,必灭其国,以正我大明天威。”
说话间,张懋眼神悄悄注意着天策和苍云诸将,生怕他们跳出来和他抢这份征讨东瀛的差事一样,眼中精芒四射。
张氏自洪武一朝开始历经数帝到如今,一门“两公一侯”三大爵位,俨然是大明如今最显赫的勋贵。
而朱缙振登基称帝,强势将大明兵权尽数收回,张家不仅没了对京营的掌控,对于边军和各地卫所,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底牌也一张张消失。
自然就只能另寻出路。
而张家作为勋贵之首,之所以能屹立不倒,除了他们更懂得审时度势之外,也因为他们确实对大明,对皇帝一直忠心耿耿,哪怕张懋掌大明兵权四十载,历经弘治和正德两朝,都没有过二心。
至少明面上没有过。
所以张懋想到的或者整个张家,现在能做就在战功方面想办法。
尤其是封神榜出现,且自身作为第一批封神榜受益者,张懋自然清楚相比起世代承袭的爵位,最为有用的还是封神榜上列名姓。
可问题是,张懋是靠着张家累世功勋加上他的半生功绩,国公之位才有资格上封神榜,他张家的其他人又能有什么办法?
文官还能靠着政绩卷一卷,张家作为武勋世家,自然就只能想方设法的立下战功。
眼下,大明还不会直接和天下列国开战,最为接近他们的战争,就是今日朱缙振在朝堂上提出的对东瀛之战,张懋自然不可能错过,也不想错过。
这才有了张懋殿前请战的一幕。
其他文官武将也抱着差不多的心理,纷纷请战。
天策和苍云作拥数十万金刚境武者,十万以上指玄宗师,此等凶悍的军队,莫说远渡重洋,就算让他们带兵一路横推到日落之地,他们都不带虚的。
打一个小小东瀛而已,就算主帅蠢得无可救药,天策和苍云也能让东瀛那些小小倭奴明白,何谓大明天威,何谓犯之则死,动则灭国。
最主要的是……
只要能覆灭东瀛,灭国之功还不唾手可得?
到那时,加官进爵,封神榜气运加身,青史留名。
这诸般种种天大诱惑,谁又能按捺得住呢? 朱缙振扫了眼骚动的群臣,似能看穿他们心底的想法,最终将目光落在张懋的身上:“英国公拳拳之心,朕深感欣慰。”
“但征讨东瀛的主帅,朕另有想法。”
英国公张懋请战,朱缙振不意外,在他没有靖难之前,大明的兵权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有超过半数控制在张家的手上。
纵数大明勋贵,自大明开国之初始,黔国公沐家远在云南,成国公朱家势单力薄,淇国公丘家被除爵,曹国公李家爵位中断,常遇春一脉早已没落。徐达的后裔魏国公和定国公两支虽然勉强还算兴旺,但远没有英国公张家得势。
张懋想要继续壮大延续张家的荣光,自然只有走战功这一条路。
但可惜……
如果是在朱缙振签到出鼠符咒之前,朱缙振或许会考虑让张懋挂帅东征,讨伐东瀛,他相信为了张家的荣光,张懋绝对会一丝不苟的执行他的命令。
现在嘛?
朱缙振唇角噙着莫名的笑意。
“穿越之前,曾有沙雕网友提出。”
“若是攻打古代的小日子,当由人屠白起挂帅,冉闵为副将,常遇春为左先锋,黄巢为右先锋,贾诩为军师,李儒为随军谋士之一,程昱总管后勤。”
“毕其功于一役。”
“其他人就算有此想法,也难以实现,可我不一样啊!”
鼠符咒,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朱缙振按下攻打东瀛的文武百官请战,不是要指派苍云或者天策将领去,而是准备在确认完鼠符咒之力后,让东瀛那些倭奴体会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绝望。
张懋见朱缙振强硬的态度,知道想要领兵为张家再博一博的想法终究落空。
转念,他又想起一事,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