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当老师的也尬聊?
教室后方的画报墙上,写满了备战高考的心灵鸡汤。同时,还用红色的粉笔写着倒计时“135天”,135天是加粗的,很醒目。
突然,徐朋愣住了,那就是说今天是正月十六,开学第一天呀。
“还有四个多月就高考了,你不能再浑浑噩噩的了。”
又是一张小纸条,传了过来。
“好。”徐朋急忙回复。
但他也琢磨出点事情,如果可以的话,自己是不是就有机会和王雪莉上同一所大学了?可以提前几年认识王雪莉,那就太完美了。
但这年高考,徐朋铆足了劲儿,也只考进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也就是后来的长春理工大学,主修是多语言翻译。
论外语,徐朋可是行家,上辈子就是某知名上市培训机构的董事长,虽然穿越回来了,可外语的几个语种都没丢,说起来贼溜。
可高中的其他知识,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只剩下四个多月,怎么学?顿时对大连外国语学院完全泄气。
除了英语和语文,其他基本从零开始,考的是基础,时间估计也不够用了。
那么,现在又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他现在的状态,别说长春理工了,就连大专都够呛能考上。
一旁的张爱琪,看着时而皱眉、时而失落沮丧、时而兴奋傻笑的徐朋,突然像是看精神病一样。
可很快,张爱琪的脸刷的一下红了,充斥着错愕:貌似,叫她小爱的只有父母,徐朋是怎么知道自己小名的?
轻咬着嘴唇,正在犹豫要不要问一下,最后一节课的铃声突然响了。
所有人都兴奋的站起身,有的抻了一个懒腰,疲惫之色一扫而光,“终于放学了。”
在教室门口,徐朋却看到了于文龙,见其对自己招手,徐朋急忙走了出去。
于文龙双手背负在腰后,走的不紧不慢,徐朋就在后面跟着。
这是一种习惯,有时候于文龙会当面训斥学生,有时候也会在学生犯错之后找学生去操场转几圈,谈谈心。
“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和张爱琪安排在一桌吗?”
篮球场有压篮球架的大石块,于文龙也不嫌弃,一屁股坐下来。
“我父亲的师傅,是您老丈人,您怕我考不好,特意给我安排一个学习好的,希望带动我学习的积极性。”徐朋回答的很诚恳,嘴角还露出微笑。
“高中我不赞成早恋。”
于文龙瞥了徐朋一眼,徐朋老老实实的递上一根烟,习惯性的放在自己嘴里一根。
嗯?
于文龙一立眉。
徐朋略显尴尬,“误会,误会。”
“早恋?”
于文龙又重新上下打量了一翻徐朋,这才摆脱掉自己无聊的想法,“张爱琪家是书香门第,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前途一片光明。你父母是职工,家里只是小康水平,门不当户不对,她也根本看不上你。”
“我……”徐朋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作为老师、作为亲戚,作为长辈,你就这么把嗑给唠死了?
“你除了文科好,其余几科都太次了,多和张爱琪学学。”说着,于文龙又像是警告徐朋一样,“很多家长都私底下找过我,想让自家孩子和张爱琪同桌,我都随口应付了事了。”
“因为家长的目的很单纯,可孩子的目的就不同了。”徐朋顿时懂了,张爱琪是校花,很多人追求,搞不好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会下降。
“那你为什么选择我?万一我也有非分之想呢?”
“你?”
弹了弹烟头上的烟灰,“你要敢,我当你爸面,抽你!”
“哦。”
徐朋吓得一哆嗦,他曾经辍学过一年,没有老师接收,是于文龙顶着压力留在自己的班级。
那件事也是个硬伤,体罚打骂学生的事情屡见不鲜,因为高中数学老师把他打急眼了,他和老师扭打在一起,被开除学籍了。
整整一年都待在家里,后来父母四处托人,事情都没办成,还是于文龙出面,让他得以重新读书。
再加上两家的关系,抽他还真没毛病。
“原本想单独给你补补英语的,可最近你姑姥爷病了,我没工夫。你多请教请教张爱琪,她拿过省里好几科竞赛成绩,虚心一点。”
丢掉烟,于文龙站起身,拍拍屁股,“去吧,回家吧。你也老大不小了,我不想看到你就有抽你的冲动。抽空去给潘老师道个歉,都拖了一年半了,你也该去了。”
“好嘞。”
徐朋心里很感激,拎着书包就离开,还没走几步,就传来于文龙的声音,“对了,抽空我就去医院检查。”
“洋洋哥也会很开心的。”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徐朋一转头,很欣慰的笑了:那年,于洋哭的像是个孩子……
嘁,这小子……
迈出几步,于文龙突然间觉得,一直紧张的心,舒畅了许多豁然开朗起来。
毕竟,带的都是毕业高考班,说没压力是假的。
桃李满天下不是说说而已,90年代的教师打心眼里还存在古代的教育结节:尊重是相互的,师生情谊是亦师亦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