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他要给喜欢的姑娘做桃木簪,让我替他保密。
桑晚:“不会忘记。”
祝桃的眼里划过一丝释然,她苦笑道:“果然人和人之间是不一样的。”
“也怪我,是我有些魔怔了,我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同我一样一直记得一个死去的人。”
“佑之哥哥也一定不会怪她,他只会希望她开心。”
在他的眼里,江漓卿永远是那个单纯又善良的江二小姐。
桑晚在听见祝桃口中所说的“佑之哥哥”时,脸上的表情发生了一丝变化。
桃桃口中所提到的佑之,莫不是指原书中女主的白月光———临昌王府的小世子池佑之。
这位小世子,在原书中可是最令人心疼的存在,他不仅是女主的白月光也是众多读者心目中的白月光。
因为他实在是太好了,在原书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存在,而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治愈女主。
女主江漓卿是建安侯府的庶女,因为是庶女的缘故经常被自己的嫡姐江梦晚欺负。
罚跪,辱骂,毒打,跪祠堂,抄经书,对于年幼时的江漓卿来说已经是最习以为常的事情。
可最令她绝望的却不止这些,在女主四岁之时,她亲眼目睹她的母亲祝氏被父亲建安侯亲手所杀。
这件事给女主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也是在那时她不再开口说话,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女主江漓卿与小世子的初见就是在那时。
小世子的母妃崔氏与女主的继母林氏是手帕交,在第一次去建安侯府时,池佑之正好撞见了女主被嫡姐江梦晚推入河中的画面。
因为此地太过偏僻,周围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来。
眼看着女主快被淹死,为了救女主年仅六岁的小世子亲自跳入河中,将女主救出。
只不过他刚一将女主救上岸,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小世子的母妃崔氏也因为这件事差点与林氏断绝手帕交。
在原书中池佑之自出生起就体弱多病,患有心疾。
下水救人这事,对他本就孱弱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
连续发烧,烧了三日才醒来。
他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让母妃不要因此怨恨女主。
崔氏这才没有对女主动手。
不过为了让崔氏消气,女主的继母林氏却逼着女主给崔氏赔罪。
而池佑之也是在那时看见了女主裸露在外的伤疤。
他一向心善,在知道女主在侯府的艰难处境后,便下定决心要帮女主。
为了让女主在建安侯府好过一些,池佑之以崔氏与林氏是手帕交为由,让崔氏收了女主和江梦晚为干女儿。
在崔氏的照拂下,女主在建安侯府的日子要比之前好过些。
也是借着这一层关系,两人渐渐熟悉起来。
他教她读书写字,知人识人。
怕女主会再次落水,他还特意教她凫水。
池佑之可以说是女主的第一个老师,他将他所会的一切都教授给了女主。
也是在他的帮助下,女主才能从母亲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女主渐渐喜欢上了池佑之。
可池佑之却因为心疾的缘故,注定活不过十六岁。
他不想耽误女主,便将对女主的喜欢埋藏于心中。
但因为一次意外女主发现了池佑之对她的喜欢,两人才最终走到一起。
不过在女主十四岁时,池佑之就因为心疾的原因病故了。
从此成为了女主心中不可磨灭的白月光。
不过听晚晚的意思似乎也认识池佑之。
因为太过难过,祝桃的声音都带着一丝哽咽:“其实我和江漓卿认识也是因为佑之哥哥。”
她缓缓向桑晚解释道:“我和太子哥哥,傅姐姐,还有佑之哥哥他们四人自幼一起长大。”
“佑之哥哥因为体弱多病的缘故,自小便不爱出门,但有一次我却意外撞见他亲自外出摘取桃枝。”
“被我看见,他不好意思的看着我,对我说———他要给喜欢的姑娘做桃木簪,让我替他保密。”
说到这里,祝桃的眼眶微微泛红,眼里充满怀念之色:“我当时高兴坏了,为佑之哥哥有喜欢的人开心,也很好奇那个被佑之哥哥喜欢的姑娘。”
“在一场春日宴中我见到了江漓卿头上戴着的桃木簪时,便认出了她就是佑之哥哥喜欢的姑娘。”
“由于佑之哥哥的缘故,我总是有意无意的照顾她,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其实一开始我与江漓卿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她突然刻意的疏远我,我有好几次想找她问清楚,但都被她拒绝了。”
“后来我再也没有找过她,一年前建安侯府发生了一场大火,府里上上下下几百余人都被烧死了,无一人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