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239章杨安儿的困境
八月二十三日,杨安儿屹立于益都府城外的城门口上,在萧瑟的秋风中,眺望远处的树林。在那里,驻扎这四万五千金军!
城墙外,时不时有金军探子大摇大摆的从远处走过,似乎不把益都府的红袄军放在眼里。
杨安儿袖中的拳头紧紧攥着,目露凶光,他多想率领麾下士卒杀出城去。
但是理智告诉他,如果贸然杀出城去,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那个狡诈的完颜陈和尚……总是能看穿他的意图,从而加以反制。
对,此时杨安儿的心情,大概和被江牧打败的黑罕隆差不多,因为两个人,都是被完颜陈和尚(江牧)气的咬牙切齿的。
说实在的,杨安儿的领兵能力绝对不弱,如果放在金国,绝对能排到上游。
只可惜,他这一次遇到的是完颜陈和尚。
一开始交战,杨安儿就感觉到非常棘手,因为完颜陈和尚打仗风格非常沉稳,简直就是滴水不漏。
在博兴县时,完颜陈和尚大军就驻扎在十里之外,按部就班的攻城。攻城当中兵种搭配、战术战略,自然是高明无比。
期间,杨安儿用遍了浑身解数,例如夜袭、袭扰、偷袭粮道等方法……
但是完颜陈和尚似乎早有预料。
杨安儿每一次偷袭都没什么成效,甚至还搭上了己方不少士卒。
久而久之,杨安儿终于泄气了。
博兴县就这样被稳扎稳打的打了下来。
紧接着便是益都府,金军依旧是不着急,在城外摆开阵仗,每三日进攻一次,每次用弓弩、井阑车进行消耗。
久而久之,杨安儿也看穿了完颜陈和尚的意图。
就是在慢慢消耗红袄军的有生力量。
试想,要是金军全军齐上,想必益都府早在一个月前就被破了。
可是完颜陈和尚不愿意那样干,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完颜陈和尚知道,如果破了益都府,那么红袄军就可以持续后撤,以空间换时间。
于是乎,完颜陈和尚就这样慢悠悠的打,故意在消耗红袄军。
杨安儿知道完颜陈和尚这个计谋又能怎么样?
还不是要死守益都府?
再过十日,想必城池就要被破了吧?
杨安儿叹了一口气,益都府一破,就说明红袄军已经没有抵抗之力了。
看看城外肆意纵马奔跑的金国骑兵,就知道现在的形势到了何种艰难的程度。
甚至,现在整个益都府已经和外界切断了联系。
这场战事,他红袄军还有胜算吗?
杨安儿心中有些茫然。
最重要的还是青云军要及时赶过来!
杨安儿苦笑一声,这才刚刚四个月。四个月内,青云军要击溃三万金军,凿穿胶东半岛,再千里驰援益都府……这难度,想必比登天还难。
杨安儿心中根本没报什么希望。
“小子,你要是来晚了,就要给我和妙真收尸了!”
摇了摇头,杨安儿走下城墙。裹了裹身上的盔甲,在两个侍卫的陪同下,迈步进入了大营。
大营中,穆成礼等将领早已等候多时,见到杨安儿到来,嘈杂的议论声逐渐安静下来。
“汇报一下昨日的战事。”杨安儿坐在前座,淡淡道。
闻言,穆成礼脸色难看了几分,抱拳道:“昨日,我军与金军一战,虽然我军誓死抵抗,但是金军士气高昂。我军士卒伤亡三千有余,金军伤约三千人。”
杨安儿点点头,又问道:“城内百姓没有什么异动吧?”
“没有,城内百姓愿意助我军抵御金军!”穆成礼抱拳道:“昨日又在城内招募了三百青壮……可以暂时补充我军的缺口。”
杨安儿笑着点点头,不敢露出内心的彷徨。
自从退守益都府后,杨安儿便采用战时管理制度。
也就是收缴城内百姓的口粮,以十户为单位,每十天发放一次口粮。同时,若是有参军的家庭,则一次性给予一个月的口粮。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百姓哄抢粮食,同时还能激励百姓踊跃参军。
可即便是这样,他红袄军在金军的攻势下,依然是节节败退。
“主帅,我军的口粮还能再撑半个月。”穆成礼犹豫了一下,缓缓道。
听闻此言,杨安儿一愣。
只能再撑半个月了吗?
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半个月期间,他要么击败金军,要么败退益都府……可如果撤出益都府,那个狡诈的完颜陈和尚,会不会趁机掩杀……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从而彻底击溃他红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