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96章土匪叛乱
在江牧的正确示范下,众位当家对抄家有了深刻的理解。江牧又带着蒋罡去了一趟毛家,蒋罡见识到江牧拆家的那些手段后,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带着一帮拆的大呼过瘾。
江牧深感欣慰。
于是,江牧将抄家这个重担,放在了蒋罡身上。
经过蒋罡的不懈努力,以及各位将士的艰苦奋斗,历经半个月之久,费县的大户终于被抄完了……
毛宏信、齐良朋等人也被放了出来,他们回到家族,看着已经变成遗址的老宅,光秃秃的就剩下几根柱子,他们痛苦哀嚎,痛哭流涕,痛不欲生……
但是!
他们没有一丁点办法。
从前有人有粮的时候都斗不过青云寨,现在呢?
他们已经众叛亲离了,身边就剩下七八个嫡系子孙,一个个粉头油面,看起来弱不禁风。
而粮食呢?
青云寨就留给他们五六袋粮食!
这意思很明显,让他们自己种地,不然就等着饿死吧!
“青云寨,你等着,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毛宏信心中痛骂,当夜带着一家老少离开了费县。
得知毛宏信离开了费县,江牧并未理睬。
为什么不杀了这些人呢?
说实在的,这些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对江牧也产生不了一丁点威胁,杀不杀已经无所谓了。既然如此,倒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
而且,江牧目前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丈量田亩,清点费县花名册,分地!
另外,江牧提供了寄存服务后,一共获得价值二十万两的金银。
如何利用好这些金银,让这些金银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资,并且还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摆在江牧面前的头等大事。
最终,江牧拟定了两条方案。
一种是小微贷款。
百姓可以用自己的土地做抵押,从而贷出一些银两,用这些银两做一些小生意,或者养一些鸡鸭等……
这种模式,在江牧当山贼的时候就试验过。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至于说百姓贷出银两后,就携款逃跑,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要求这些百姓拿地做抵押,百姓不会舍得这些土地。
二来,现在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安稳的地方,如果逃出去,很大概率就变成了流民。
另一种就是工厂建设。
江牧这些青云寨的人,亲自组织进行大规模制造。例如制造农具、铁器、清理沟渠、开挖水井等。
总之一句话,让这些钱流动起来,用金银刺激费县的经济,迅速拉动百姓的生活水平。
于是,浩浩荡荡的费县大建设开始了。
首先是丈量田亩,费县一共有良田六十八万亩,民众五万人。
按理来说,每人应该分得十三亩土地。但是根据每人的劳作能力,还有费县的耕牛严重不足,也就导致每个人最多照料八亩田地。
于是,江牧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了第一条规矩。
每个人,无论男女老幼,自出生之日起,就可以获得八亩良田,死亡后,土地收归青云寨!
此乃土地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这条规矩提出后,立即在费县引起了轰动!
土地权,这就是划时代的构想啊!
整个费县百姓,直接陷入了疯狂。街头巷尾,都是在谈论青云寨的政令的实施情况。
今日分地轮到了哪个村子,哪个村子已经播种完毕之类的……还有假如没有钱买种子,青云寨可以给予种子,等到秋收后,再缴纳相同重量的种子。
包括养鸡养鸭等,青云寨都有相应的补助。而且担心百姓买不起鸡苗,还允许百姓赊欠。
一条条政令平稳实施,费县的生活大踏步前进。整个费县,在百姓日益高涨的欢呼声中,将青云寨的声望推向了最高峰。
第二条政令,土地不允许买卖,不允许抵押!
这条政令,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兼并土地!
对于这条政令,完全没有反对的声音。在百姓看来,这条政令,完全是在保护他们。
时间进入了七月份,分土地之事终于接近了尾声。
更大的工程已经开启,在全县钻井!
在江牧的构想中,每一个村庄,都必须有三口井。除去在河边的田地,其他的旱地,每一百亩土地,就必须有一口井!这么算来,整个费县,需要三千多口井!
“报!供奉大人,大事不好了!”
一个头发散乱,身上染血的士卒拼命跑过来,速度很快,片刻间便跑到江牧身边。
江牧正指挥众人凿井,听到声音,看到有人浑身血污的向自己跑来,不由得一怔。穿的衣服表明是青云军的将士,可是为什么一身鲜血呢?难道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