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1637年:连环计之宣府失守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9章1637年:连环计之宣府失守

却说第二天多铎大军到了张家口,听说噶赖头一天已经率军去攻打宣府了,气的破口大骂,李自成便道:“末将一直劝噶赖大人不要草率,但无奈人微言轻,噶赖大人只是不听,不过想来噶赖大人作战英勇,小小宣府不在话下。”两人正说着,噶赖的军报已经到了,多铎不看则已,一看便大怒道:“这个混账噶赖,不但没有拿下宣府,还损兵折将,我定要重重罚他!”李自成便忙劝道:“贝勒爷息怒,噶赖大人也是一片赤诚,还请贝勒爷从轻发落!”多铎便道:“如今咱们孤军深入,只有速战速决才是上策,岂有在一座城下耽搁时间的道理?传我军令,大军不必休整了,即刻开拔!”

李自成便道:“只是这张家口位置险要,末将不才,愿意留下为贝勒爷殿后。”多铎便笑道:“嗳,这汉八旗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在你的带领下,甚是英勇,如今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殿后岂不是委屈了,让多尼库鲁克率一万人留下殿后就行了。”李自成无奈,只有率军跟随。

五月三十一日,多铎大军到达沙岭,噶赖脱去上衣,让人把自己反绑着,跪在营门,多铎骑在马上,用马鞭子抽了噶赖三鞭子,然后厉声道:“狂妄!宣府乃北京重镇,别说你这两万骑兵了,只怕在来两万也是白给,来人,给我拖下去砍了!”众人纷纷跪下求饶,李自成也道:“贝勒爷息怒,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如让噶赖大人将功赎罪。”

多铎这才说:“若不是看在大家的份上,我定要斩了你,把你的部下交李将军统辖,你来做李将军副将,将功补过,若再有差池,定斩不饶!”多铎等人这才进了大帐,各自坐下后,多铎便说:“谁可率军,拿了宣府?”众人交头接耳,不敢说话,李自成便起身道:“贝勒爷,末将愿往。”

多铎大喜道:“哦?李将军果然英勇,可需要多少人马?”李自成便道:“末将麾下原有汉八旗一万人,如今又加上噶赖大人一万三千余人,足矣。”多铎知道他必定有自己的办法,便道:“好啊,将军若能拿下宣府,便是大功一件!”

第二天,李自成率军到了宣府城下,刘光震如法炮制,还是先命火炮在城上开炮,李自成单等开了炮,便忙命大军有条不紊的后撤到火炮射程之外,等炮停了,又命大军在往前推移,如是再三。

却说宣府这里朝外打炮,但李自成指挥若定,并没有慌乱,马万年也自然不敢率骑兵出城,到了晌午,李自成又率军攻了过来,城上的火炮又开炮了,但这次李自成却没有后撤,而是顶住炮火继续前行,随着火炮的轰射,李自成军队也出现了一阵阵的慌乱,马万年见状,忙率骑兵杀了出去。

刘光震和高朗在州衙等着,忽然间,只听外边有一阵阵喧哗,刘光震便道:“出去看看,何人在州衙外喧哗?”衙役出去探查,不一会儿回来说:“回老爷,是三十四个百姓在外边,都嚷嚷着要参军,协助守护城防。”刘光震便笑道:“好啊,高大人,咱们宣府百姓如此,何愁守不住啊。”高朗便道:“刘知州言之有理,百姓有这样的觉悟,理应嘉奖,不如我出去宽慰一番。”刘光震笑道:“还是我去吧,本官身为知州,此乃本官应尽之责。”高朗便拱手笑道:“既然如此,本官就不必越俎代庖了。”

刘光震到了州衙外,果然见几十个百姓跪在外边,刘光震大为感动,忙上前将百姓扶起,正要说话,只见当头一人突然从怀里掏出一把尖刀,“噗”的一声刺进了刘光震胸膛,刘光震猝不及防,被刺倒在地,周围衙役也被这突然的变故吓傻了。

这几十个百姓便各自从怀里掏出弯刀,对着周围衙役一阵乱劈乱砍,又夺了州衙大门,朝里边杀了进去,高朗此时正在大堂,听得外边喊杀声四起,忙出来查看,却看见了一群歹人进了州衙,心知不妙,忙往后堂逃去,正好被歹人看见,一个歹人便喊道:“那里有个当官的!给我杀!”

说着便朝高朗追了过来,幸好高朗仗着年轻,跑的倒是飞快,说话间就逃出了州衙后门,正慌不择路,正好遇到方孝标领着巡城的锦衣卫,忙喊道:“方大人救我!方大人救我!”

方孝标见是高朗,忙上前扶住高朗道:“这是怎么回事!”高朗便道:“有歹人假扮百姓,刺杀了知州大人.”未及说完,那些歹人便追杀了过来,方孝标忙带着锦衣卫杀了过去,幸好那些歹人人数不多,锦衣卫又是武功高强的,不多时,便将那些歹人杀了个干净,高朗和方孝标忙来到州衙前,只见刘光震躺在地上,高朗忙上前扶起刘光震,大声道:“刘大人!刘大人!”刘光震缓缓睁开眼,见是高朗,便张开嘴,想要说些什么,但鲜血不断的从嘴里喷出来,刘光震什么也说不出来,他只是狠狠的抓着高朗的衣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一会儿,他眼中的精神散开了,手也慢慢松开了,高朗不由得悲痛欲绝,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如今却是天人永隔。

突然间,方孝标抬头看见城门那边燃起了火光,便道:“不好!城里有贼人的内应!高大人,你们快逃吧!”高朗便道:“值此国难,我岂能独活!”方孝标便道:“留的有用之身,才能报仇雪恨,否则大家都死在这里,对国家有何益处?趁着现在贼人还未进城,赶快去其他衙门联络一下,逃出宣府,向京城报信去吧!”

高朗便道:“那方大人你”方孝标笑道:“我是锦衣卫,圣上爪牙,岂有逃跑的道理?高大人赶快去吧,我带着锦衣卫还能为你们拖延一些时间!快走!”高朗一跺脚,便首先到了按察局,与通判吴贞毓召集了一百多衙役,将学政局教授卢若腾、肃政廉访局州尉冯源淮等接了出来,当接到布政局州丞黄正遇的时候,黄正遇死活不走,黄正遇平静的说:“请高大人回去告诉皇上,我们黄家也有为社稷死难的忠臣。”高朗苦劝,黄正遇只好道:“高大人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还是赶快护着其他大人出城吧,我当率衙役和亲卫,为诸公拖延一时半刻。”高朗无奈,只得离去。

黄正遇便率了布政局衙役和府上亲卫到城门处协助方孝标,最终与方孝标一同殉难。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黄正遇正是黄奇遇胞弟,黄奇遇便是一个贪生怕死,只会媚上的奸臣,他弟弟却是一个忠君爱国的烈士,真是令人唏嘘感慨。

却说马万年率骑兵出了城,李自成却不慌不忙,命变换阵营,刀兵变盾兵,马万年一时竟不能得手,正此时,只见李过和噶赖各率五千骑兵从两翼杀出,马万年及麾下三千骑兵,苦战几个时辰,只是清兵人数太多,马万年便道:“撤!”

刚撤到城门,只见城门紧闭,马万年便喊道:“快开城门!快开城门!”却没有动静,只见上边扔下一人头,马万年仔细看去,竟是方孝标,便知城内有变,正当此时,清兵也追了过来,马万年率剩下的骑兵,在城下血战,最终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竟无一人投降。

马万年:伏波军总兵马祥麟长子、贵州总督秦良玉长孙,生于公元1617年,初以荫功入皇家军官学堂军官学院学习,后在京营效力,1635年调任顺天府宣府州都尉局同知,1637年殉国难,终年20岁;

方孝标:财税部监督司员外郎方拱乾之子,生于公元1617年,初以荫功为国子监监生,后入锦衣卫效力,1637年任锦衣卫顺天府宣府州百户所百户,同年殉国难,终年20岁;

黄正遇:黄奇遇胞弟,生于1605年,1619年入东林书院读书,1626年拜高弘图为师,1628年崇祯元年进士及第,先后任礼部掌固、考功司考录局司丞、翰林院阁司学士、户部主事、顺天府营州按察局通判,1633年调任顺天府宣府州布政局州丞,1637年殉国难,终年32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