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1637年:人事变迁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贺耀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9章1637年:人事变迁

多尔衮和多铎兄弟虽然定下了计谋,但多尔衮毕竟是一代雄才,并不敢武断孟浪,直到二月十日这一天,多尔衮得到了锦衣卫辽东千户所千户胡桂奇病逝的消息,这才下定最后的决心。多尔衮便将多铎、方有度等叫到一起,多尔衮便道:“胡桂奇这一死,正是好机会,若他还在,锦衣卫盯得太严,就算崇祯另派一个千户过来,一时半会的且也理不顺头绪呢,既然如此,此事还得再麻烦方先生了。”方有度便笑道:“这是自然,将军放心,我这就给大明皇帝写密信,就说皇太极与两位将军火并,将军被迫出走赫图阿拉,劝他来攻盛京。”

多尔衮便问:“崇祯能上当吗?”方有度便说:“上次刘世玉全军覆没后,大明皇帝怀疑过我,但上次议和的明使,我已经接上头了,听他的意思,大明皇帝虽有疑心,但我已经解释清楚了,疑心现在应该尽都消了。”多尔衮想了想说:“稳妥起见,可以这样办,什么时候接到了明军攻打盛京的消息,什么时候多铎再出发,方先生以为如何?”

方有度笑道:“妙啊,咱们就来个不见兔子不撒鹰。”多尔衮便对多铎说:“你也别闲着,等候的这段日子,务必好生召集部下,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该操练的都要操练起来,此去数千里,可不是闹着玩的。”多铎便说:“大哥放心吧,我也不是第一次带兵了。”商量妥当,当即便各自忙碌去了。

再说崇祯刚得到郑以伟病逝的消息,没过几天,又得到了胡桂奇去世的消息,便也不由得感叹道:“先帝留下来的老人儿越来越少了。”黄宗羲便道:“是啊,生老病死乃是常理,皇上勿要忧心,好在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一代新人换旧人,也是自然的。”

崇祯便道:“也是怪朕,边关苦寒,这几位都上了岁数了,确实不该,只是这几处都是极重要的地方,若没有老臣坐镇,只怕压服不住。”黄宗羲便笑道:“皇上圣明,不过臣以为老臣虽有经验,但毕竟谨慎有余,进取不足,年轻人正是需要这样的环境加以历练呢,比如几位皇子,一向是在春晖堂读书,如今也是到了开阁的时候了。”

崇祯便起身道:“是啊,他们都大了,朕老了。”黄宗羲忙道:“皇上说的什么话,皇上春秋鼎盛,正是壮年,且要长寿万年。”崇祯摆摆手说:“你啊,什么时候也开始拍朕的马屁了,你刚才说的事,这几日内务府、都察院也都连着上疏,只是朕心里还没有底。”黄宗羲便道:“教皇子读书,事关重大,乃是为我大明千秋万代考虑,非得是那种老成持重、德才兼备的老臣不可。”

崇祯便笑道:“你就直接说高弘图的名字得了,你啊,今天说了这许多,无非就是说甘肃苦寒了,高弘图岁数大了,适合来做春晖堂总师傅呗,拐弯抹角,有话直说多好,真当朕是听不进意见的暴君了?潜邸时你是如此对朕说话的?”黄宗羲便笑道:“皇上恕罪,毕竟不是潜邸时候了,君君臣臣,尊卑有别,臣也不能太狂妄放肆了。”

崇祯便道:“也罢!那就把高弘图叫回来吧,任翰林院都督编修、宗人府詹事所詹事。”黄宗羲便道:“皇上,甘肃总督乃是正二品,都督编修不过是个正四品,即便不能提级使用,但若是降级留用,不免被那些小人黑心揣度。”崇祯便道:“亏得你提醒,你看,这般直说多好,不过实职怕是兼不得了,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加授从二品荣禄大夫的散衔吧。”

黄宗羲忙道:“皇上圣明。”崇祯又道:“军选司左代办严鑑退出内阁,去甘肃任总督吧,听你的,多用些年富力强,有进取心的年轻官员。”黄宗羲笑道:“陛下从善如流,果然是一代明君圣主。”崇祯又笑道:“只是察哈尔提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黄宗羲便道:“皇上,前几天吴家派人来找过臣了,虽然没有明说,但明里暗里是举荐祖大寿堂弟祖大名。”崇祯便笑道:“你这是实话,你意下如何?”黄宗羲便道:“臣说句实话,祖家、吴家彼此联姻,吴家控制库军服,祖家在辽东经营多年,皇上就算想要削弱他们,也得是要文火功夫,且不能操之过急,孙总督虽说在辽东能镇住,但他老人家毕竟岁数大了,一旦逼的紧了,只怕生出祸乱,臣以为此时当以稳为主。”崇祯便道:“是啊,还是得忍啊,那就让祖大名去察哈尔做提督吧!唉,鞑子一日不灭,朕一日不得喘一口气啊。”

两人正说着,王承恩匆匆进了殿,将一封密信交给崇祯,崇祯看后,命王承恩将密信交给黄宗羲,然后笑道:“真是想睡觉了,就有人送枕头,你看看。”黄宗羲打开密信,原来是方有度的密信,黄宗羲看后便说:“方有度说皇太极和多尔衮火并,多尔衮和多铎被迫出走赫图阿拉?所以劝皇上出兵盛京,收复辽东,臣怎么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呢。皇上,这个方有度是不是有问题啊,皇上三思啊。”

崇祯便道:“自从北伐失利,刘世玉部全军覆没,朕也不是没怀疑过他,但后来顾君恩去接触了一下,又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朕也是左右为难啊,不放弃吧,又有疑心,但是这枚棋子布置了这许久,若要放弃,又不甘心。”黄宗羲想了想便道:“皇上,此事若是真,那么确实是一个一举收服辽东的好机会,此事若是假,只怕他们布下了什么套子,就等着咱们钻呢。”

崇祯便道:“如今大明与鞑子局势逆转,已经不是萨尔浒之后的情形了,不管什么阴谋,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没什么用,若派出一支劲旅,直捣盛京,管他是真是假。你意下如何?”黄宗羲想了想说:“皇上圣明,只要咱们步步为营,不贪功冒进,倒也是有七八成胜算,不过最好还是让锦衣卫多收集些情报过来最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

崇祯笑道:“胡桂奇这一死,辽东锦衣卫必然盯着这个千户的位子呢,谁还有心思去做旁的,必得派个得力可靠,有家世背景的过去不可。”说着就斜眼看着黄宗羲,黄宗羲心想:这个坑人的皇帝,又琢磨我们家人呢,这辽东边地苦寒不说,实在是个火药桶,早晚得炸,太危险了,不过富贵险中求,危机危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黄宗羲这里左右矛盾的想着,崇祯便咳嗽了两声,黄宗羲咬了咬牙说:“皇上,臣的二弟在锦衣卫任职也有些日子了,倒是可以锻炼锻炼,为皇上分忧,只是臣怕他毕竟年轻些,而且过几日,他就要大婚了,只怕.”崇祯便笑道:“可是娶的高朗家的女儿?”黄宗羲忙道:“皇上圣明,正是,是高弘图大人的嫡孙女。”

崇祯便点点头说:“倒是无妨,只要你们一心社稷,忠心于朕,忠心于大明的也就是了。”黄宗羲忙跪下道:“皇上尽管放心,臣定不敢辜负皇恩。”崇祯这才说:“你们黄家是有福的,将来也少不得出几个驸马,咱们也好结个亲家。”黄宗羲这才笑道:“那敢情好,只是怕高攀不起,倒是惹皇上笑话了。”崇祯便道:“你二弟不过比朕小个七八岁,如今竟也要成亲了,只是朕已经儿女满堂了哦。”

黄宗羲便道:“皇上的福气,乃是天授,岂是寻常人家消受得起的。”崇祯便道:“行了,就再给他几天假,大婚完了,立刻让他滚去辽东任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