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荡寇传(一)》(33)
吉林跪墓九天孝母勇取弹药奔赴营地
洪母住在侄子苏君家中,老人自从家遭横灾之后,每日思念女儿、丈夫和女婿,洪九天又不能陪伴在身边,老人终日孤闷寡言,久而久之抑郁成疾卧床不起。苏君夫妇尽侄儿之责细心照料也拯救不了老人的心病,请遍小城郎中都无能为力。苏君托朋友到飞云寺找九天,看到的是白雪覆盖的一片废墟。他知道飞云寺出了大事,对着林海发呆。从飞云寺赶回第五天,也就正月十四洪母撒手而去,远离唯一的儿子洪九天。洪母走了,她带着憎恨和遗憾,咽气的时候双目不闭。苏君要替代表弟安葬姑母,按着小户人家的规矩停放三日后方可发丧。虽然没有搭灵棚,但是棺前焚纸上香拜供品也是孝道之举。三日之后按阴阳先生的行令死者上路,苏君夫妇披挂孝衣,苏君肩扛棂幡,行百步退十步棺前磕头,送姑母送到坟地。
棂车出城三里路,距墓地仅有一箭之地的时候,前方闪光十几匹马队,马上的人个个风度不凡。在离棂车几十米出马队立即停下,马背上的人跳下来给棂车让路。马队为首的人是吉林,随他而行的十几人是项春雨、张江、刘中队等众兄弟。
棂车从众兄弟眼前行过,大家同时瞧见棺材前的灵位上写着“洪苏氏之灵位。”吉林看灵位上的字感到很惊讶,心想难道棺里的死者是九天的母亲?于是把马缰绳递给圣凤,向扛灵幡的人追过去。吉林几步追到扛幡人的身边,果然是苏君。
原来是这样,吉林等人十五晚上从城里回到吴杰家中,为了不给吴杰家带来麻烦,谢过吴杰的挽留,带着张江和他的徒弟们回盘龙洞,没想到途中遇见洪母出殡的棂车,便加入送葬的行列了,给洪母送行。
到了墓地棂车停下,一位六十岁的老人是殡葬的主持,他口喊:“去人下轿,贵子叩头”随着他的喊声苏君手扶棂幡向棺叩头。吉林见状即随苏君同时跪在地上,给洪母叩头。吉林的举动让随棂车的人很惊讶,人们心里嘀咕着“他是谁啊,来充当孝子贤孙。”可是在这种悲哀的场合没有人多言多语,来给哭主添乱。
在殡葬主持老人的指挥下,棺椁从棂车上被人抬起,缓慢的向墓穴里移动。这时吉林对苏君说:“大哥,九天不在您替九天行孝是理所当然之事,那是您找不到九天。日后九天知道母亲已故,又没赶来给老人尽孝,岂不终生遗憾,九天就在山上,你看该怎么办为好。”
苏君多么希望表弟能跪在姑母坟前尽孝,无奈不知他的去向,听吉林话后立即表示速找九天回来亲自为母亲送行。可是按传统规矩棺椁进了墓地,再等亲人赶来,需要有人跪墓。否则一是对死者的家人不吉利,二是死者罪过加大,到了阴间将受重刑。苏君想到这里忙问吉林上山去找九天,往返需要多长时间,吉林忙告诉他往返要二天一夜的功夫。苏君压低声音告诉吉林,这两天一夜要有亲人跪墓,否则不可行之,若要行之对家人和死者都是灾难。吉林果断的对苏君说:“大哥跪墓由我来作,我同九天情同手足,怎么为这点事难倒,一定让九天赶到墓前送老人一程,以尽孝心,免去他终生遗憾。”苏君听了吉林的话深受感动,立刻从地上站起身体,冲着主持老人大声喊着:“棺椁停墓二天,儿子洪九天赶来给母送行。”
苏君的话不但让主持人为之一惊,所有送行的人都愣住了,主持老人忙问:“停墓两日可以,谁来跪墓?”吉林听罢急忙起步跪在墓前,对主持老人说:“我是洪九天的异姓兄弟,亲如手足,由我给老母跪墓。”主持人见吉林诚挚可佳,对肩扛着棺椁的人口呼:“孝子贤孙吉林给洪老人家跪墓,棺椁棂位停在墓前,两日后入土为安。”随着主持老人的呼唤声,洪母的棺椁慢慢的、稳稳的停在墓穴旁边。随来送丧的人在棺前叩头后离开坟地。
吉林唤来众兄弟,跪着嘱咐万才顺、小伙计二人护送项春雨和张江两个身子虚弱的人速回营地,立即火速找回洪九天为母亲送行尽孝、小伙计、万才顺一行刻不容缓,当即飞马回营。
正月里是早春,老天爷的脸绷的和冬天一样的冷,冰冷的北风刮过来比数九除冬还要刺骨,厚厚的雪片落在脸上钻心的凉。在这风雪交加的寒冷天气里跪墓二天一夜,真是分秒如年。尽管苏君送来烈酒和红辣椒汤给吉林、众兄弟们驱寒,也难以抵制冰冷天气的侵袭。吉林同弟兄们凭一腔热血和侠肝义胆,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严寒与风雪,盼着九天快些出现在母亲的墓前。
洪九天飞马到了墓前,在他身后马背上除了小伙计和万才顺,还有韩飞、苏坤、赵黑塔和胡刚。
洪九天望着跪在母亲墓前的吉林及各位兄弟,热泪夺眶而出,感激之语无法言表。他恭敬的把跪在墓前的兄弟们逐个扶起来,然后跪在母亲坟前重磕响头,向母亲忏悔自己不守孝道,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苏君劝阻表弟不要太悲哀,人老本是天年之事。洪九天把没有见面母亲的伤感之情,用泪水倾诉出来,趴在母亲的棺椁上痛哭失声.
洪母入土了,吉林和弟兄们把厚厚的黑土盖在老人的身上,老人于大地融合了。洪九天望着隆起的坟墓,带着泪水同众人深情的离去。
此时雪停了,天晴了。苏君把表弟及吉林众人留下,一是让吉林等人好好休息一夜再赶路,二是同离别许久的弟弟叙一叙,想知道他在外面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苏家的墙壁上挂着一座西洋钟,钟摆滴答滴答的送走过分分秒秒。洪九天同苏君谈了许多许的事。苏君帮助九天回忆着童年时的家境,而在洪九天的记忆长河里都是些影影绰绰的东西,在他的记忆中只有寂静的飞云寺和仙逸师傅的音容笑貌。洪九天把离开飞云寺到飞云寺被毁的一段经历都如实的告诉表哥。苏君听后知道了弟弟在做什么,感慨的嘱咐洪九天除汉奸杀鬼子是正经事,但一定要保重生命,即使失去生命,也要死的有价值,有志气,为国家为民族的统一而死,才是死得其所。
苏君是有文化的人,懂得的道理自然比平常人多。此时他觉得表弟长大了,成人了,是个男子汉,是对民族和国家用的人才了。他鼓励表兄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报效国家和人民,肩负起抗日救国的重担,一直走到最后的胜利。
哥俩唠的十分投机,苏君问吉林游击队有多战士扛枪打鬼子,粮食及枪支弹药是个大问题,都是怎样来的。九天告诉他粮食是原来各绺子里储存的,枪支弹药是从鬼子手里缴获的,现在战士们虽然没有精良的武器,但是人手一支枪,子弹不充足。
听了九天的话苏君眼睛一亮,脑子里想出前几天的一件事,十天前县里警署运来一大卡车大木箱子,一个警察哥们对他说木箱里装的都是枪支和弹药,是给周边各个临县建立保安大队准备的武器。想到这苏君把这个情况讲给洪九天,洪九天明白苏君此话的意思。马上说:“把这些武器搞出来,运回山上可是起了大作用。”苏君压低声音对九天说:“只要你们敢干,我帮你们干一把。”洪九天立刻把吉林请到苏君屋里。三个人经过一阵密谈,研制了夺取这批军火的行动计划。
为了保证行动成功,吉林把众兄弟们都聚到苏君的屋子来,把已经制定的夺取军火的计划讲给大家讨论是否可行,然后由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出高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原则是既夺取军火,又不牺牲兄弟。这个完全之策在众人的讨论下最后行成。眼前有两件事当务之急,一是今夜搞明警察保护存放军火仓库的情况;二是明天必须弄到八个雪爬犁准备拉运武器弹药。第一件事苏君答应明天天黑前一定备齐雪爬犁。第二件是由吉林、洪九天、万才顺侦探存放武器弹药仓库及警察守护的情况。
当日夜里吉林、洪九天、万才顺把存放武器弹药的库房位置搞清楚,侦探掌握警察们护护仓库轮换岗的准确时间以及警力的布置情况。
次日天黑之前,苏君从附近乡下农户家里弄来八个雪爬犁,拉爬犁的马匹是众人骑来的良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众弟兄憋足了气,耐心等候行动的时间。
凌晨一点钟,吉林把准备好的雪爬犁停在距火药仓三百米处的一块空地上。此时看护仓库的警察来换岗,下岗的人抖瑟着身子急忙离去,上岗的人嘴里嘟嚷着骂着。两个警察互相点燃香烟,把身子靠在墙上煎熬时间。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就在警察换岗时候,吉林和洪九天已经潜伏在子弹库的后墙根下。换岗的警察吸光烟后用手电扫了扫库房的前院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又重新靠在门前。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两个警察搭拉着脑袋迷糊糊的谁也不吭声了。吉林和洪九天、万才顺三人无声无息的摸到两个警察的身边,锋利的尖刀顿时结束了他们的性命。吉林把手电筒朝着八个马爬犁晃了三下,刘中队等人挥鞭打马,马爬犁飞向弹药仓。与此同时洪九天用铁棍捌开库房门大的大销,拉开两扇对开的大门。装着枪支弹药的库房是当年秋季建成的,警察署的围墙尚没有把它圈起来,是个没有围墙的光腚院。刘中队等人把八个雪爬犁一直赶到库房门前停下,大家蹿进弹药库迅速的搬起弹药箱子,把雪爬犁逐个装满捆结实,就像拿自家的东西一样坦然。大约有一个小时的功夫,八个爬犁都装好捆好,刘中队赶着雪爬犁在最前边,后面的雪爬犁紧紧相随,倾刻工夫出了小城向大山奔去。
马爬犁渐去,苏君把一桶煤油浇在弹药库的房盖上边,又把两个警察的尸体拉进屋里,然后划着火柴投向房盖上的茅草,一瞬间弹药库起火了,熊熊的火光冲向天空。苏君撒腿远离弹药库。当他跑出很远的时候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药库爆炸了,震得大地都在颤动。当警察、宪兵鬼子们起来救火的时候,库房已经灰飞墙断、屋倒房塌,鬼子们望着一片废墟,怎么会知道一卡车的武器弹药正在运往游击队营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