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挺不错的
黄顺松说的那些大道理,从表面看上去,的确挺不错的,如果这矿产真的投资开发成功,势必会带动整个大河沟村甚至是整个黑土镇的发展。
可实际上,这好事和黄家湾的那些人却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黄家湾留守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实在是没办法到外地打工的人,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同样没办法去黄家湾那边干活。
以前他们在黄家湾那边有山田,尽管荒凉偏僻了一些,起码还能糊口,然而现在他们却是什么都没有了,到时候就算想种点蔬菜卖钱,也没有一分地。
这里发展起来,他们能得到的唯一好处,可能就是捡点垃圾卖钱。
就像是当初黄顺洋他们所说那样,黄家湾的搬迁,就是把大家从农村贫苦户,变成了集镇乞丐。
当然,这并不是国家政策不好,而是大河沟村的村政府办事太扯谈。
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以张铭为首的那些人利欲熏心,根本没管那些搬迁户的死活。
张铭当初用一张空头支票,把整个黄家湾的人都哄得搬了出来。
后面孙光善出车祸,张铭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孙光善头上,拒不履行承诺,黄家湾那边的人到最后除了那个小平房,什么都没得到。
在年初黄家湾的山田完全回收以后,黄家湾那边那些人,除了跟着黄顺安干活的几个,剩下那些人除了少数几个老人留在家里带孙子,其余的人就连六七十的都跑到外面去找活干了。
因为他们被搬迁以后,连个菜园子都没有,住在家里连饭都没得吃,不出去根本就没路可走。
黄家湾的人被坑成这个样,作为黄家湾唯一有出息,被寄予厚望的黄顺松,不仅不站出来帮忙说话,还反过来骂黄家湾的人不懂形势,着实让黄顺安颇为无语。
不过黄顺安虽然暗暗鄙视黄顺松,却并未出面说一句话。
深湾那一片的山和田,名义上属于黄顺安的,山林证土地证却是签的黄世勇的名字,也就是说实际上和黄顺安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了。
虽说整个黄家湾,都是黄顺安的亲族,可实际上,真正把黄顺安一家当成了亲戚的,也就那么两三户人家。
光是那几户人家,黄顺安稍微想点办法,就能让他们过好生活,而且还绝对不会比以前差。
至于其余那些人,同姓异心,他们能干嘛就干嘛去,拿热脸贴冷屁股,黄顺安自问没那么伟大。
这一阵子黄顺安虽然整天呆在镇上,却也没全闲着。
明察暗访之下,黄顺安大致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原来黄世勇一家,老早就知道黄家湾那边有矿的事情,而且知道主要矿脉分布。
正因为如此,当初黄世勇才用半头肥猪,加几条好烟,买通上一批村干部,想方设法把原属于黄世平的山和田都转移到他黄世勇的名下。
去年黄顺安替黄家湾争取公路名额,黄世勇暗中阻止,也就是怕这事提前曝光,阻碍了开发计划。
也就是说,这黄家湾的矿产开发,黄世勇一家人,其实也从中分了一杯羹。
黄顺柏这些年和张铭表面上勾心斗角,实际上却早就站在了同一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