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守旧
纯手工打造农具,质量怎么样不说,速度的确慢得可以。
黄顺安和何雅中午就过去,硬是等到下午四五点,孙光云才将菜刀打造好。
拿到菜刀,何雅就准备直接离开,黄顺安连忙叫住她,让她找孙光云帮忙把菜刀开了锋,才起身告辞。
老式菜刀和机器做出来的不锈钢菜刀不一样,打出来开锋开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菜刀的性能。
何雅家里连那种老式的磨刀石都没有,她要是那么拿回去,回头何文才估计又得跑过来借磨刀石。
实际上,在黄顺安看来,不锈钢菜刀用着方便太多了,何家二老非要打什么手工老式菜刀,纯粹就是瞎折腾。
不过老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固执又守旧,总觉得那些老式的东西用着顺手。
不光是何家二老如此,陈月华也是一样,前面黄顺安刚回来那会儿,每次黄顺安去帮忙买农具,陈月华都要再三叮嘱让他买老式的。
黄顺安没有违逆陈月华的意思,每次都会尽量找手工打出来的,但是同时他也会带一把机器批量生产的回去。
两年多下来,陈月华用惯了机器生产的器具,反倒是不想要那些笨重的老式工具了。
撇开工艺和耐久度不说,机器生产的农具,的确要轻便很多。
实际上,机器生产的很多东西,不仅轻便,也要好用得多。
就拿菜刀来说,老式的菜刀虽然锋利些许,但是很容易就变成钝口,时不时都得去磨,最多三五天就得磨一次。而不锈钢的菜刀,虽说锋利度略差,却钝化得很慢,一两个月不磨,用着也问题不大。
不仅如此,手工打造物品,对技术考验也非常大,技术好的人打造出来的,的确非常好用,技术稍微差点的,做出来的东西弄得不好就是残次品,性能还不如机器生产的。
这些话,黄顺安怕打击到孙光云,并没有当着他的面说。
从水洼坑离开,黄顺安才和何雅笑着讨论这些问题。
当然,单从文化艺术角度来说,这些老手艺都是千年传承的国粹精华,就这么失传了,的确也挺可惜的。
但是出了觉得可惜,也就只能可惜了。
毕竟这是农村,手艺是用来为生产服务,不是单纯的搞艺术。
孙光云的那些手艺,没有一门容易学的。
花费老大的精力去学习那些手艺,却不能用来养家糊口,自然没哪个年轻人愿意继续学习。
其实不止这些手艺,农村的很多老手艺,包括砌土墙的技术、做火砖的技术以及杀猪宰牛的技术,都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这些手艺失传,一方面是新产品的冲击,另外一方面就是农村需求小,没办法流水线作业,靠着手工又赚不到几个钱。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这边没有像样的产业,留在家里找不到合适的出路。
留在家里做手工,价钱高了没人请,价钱低了又养不活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