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大结局,上
苏定邦坐在营帐中,营帐外的风呼呼作响,吹得帐帘不断晃动,投下诡异的影子。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手中苏贵妃的亲笔书信,那娟秀的字迹此刻仿佛有千钧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
案几上罗列着秦铭提供的钱粮清单,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是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又似隐藏着无尽风险的深渊。他深知,自己已站在命运的悬崖边缘,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苏定邦起身,在营帐中来回踱步,靴子踏在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回想起在边疆的岁月,黄沙漫天,厮杀声不绝于耳,自己为大魏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魏皇日益加深的猜忌。
立功时赏赐微薄,稍有差池便遭斥责,家族的荣耀在朝廷的冷遇中岌岌可危。而如今,姐姐的信和秦铭的钱粮,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他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拼了!”苏定邦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大步走到营帐口,对着外面的亲卫高声下令:“传令全军,即刻回转,直逼京城!”
瞬间,号角声划破夜空,如同一把把利刃撕开了夜的宁静。三十万大军迅速行动起来,马蹄声、脚步声交织成一曲雄浑又危险的乐章。
军队如一条黑色的巨龙,在夜色中蜿蜒前行,所到之处尘土飞扬,向着京城汹涌而去,一场震撼天下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消息传入京城,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大臣们瞬间乱作一团。有的惊恐地交头接耳,声音颤抖,话语中满是对未知的恐惧;
有的则激烈争吵,互相指责,试图在混乱中找到责任的替罪羊。恐慌的情绪像野火一般,在整个朝堂迅速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安与焦虑。
魏皇得知苏定邦背叛的消息时,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
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朱笔“啪”地一声掉落在地,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将一切都烧成灰烬。
“苏定邦竟敢背叛朕,简直是罪大恶极!”他怒吼道,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中回荡,震得房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尽管他已两鬓斑白,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身为马上天子、开国皇帝,骨子里的威严与霸气丝毫不减,此刻的愤怒更是让他看起来如同一只被激怒的雄狮。
魏皇深知京城安危在此一战,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定亲自率领十万禁军出城迎战。出征前,他在皇宫前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
广场上,禁军将士们整齐排列,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魏皇身披厚重的战甲,手持锋利的长剑,身姿挺拔地站在高台之上。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高声喊道:“将士们!苏定邦背叛朝廷,妄图谋逆,朕今日将与你们并肩作战,捍卫我大魏的尊严!
“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他的声音激昂有力,充满了感染力,在广场上久久回荡,激起了将士们的热血,他们纷纷高呼:“捍卫大魏!捍卫大魏!”
战场上,魏皇骑着一匹高大的黑马,那马浑身漆黑如墨,只有额头有一块白色的印记,宛如夜空中的流星。魏皇穿梭于军阵之间,指挥若定。
面对三十万边军,他毫无惧色,凭借着多年征战积累的卓越兵法谋略,指挥着禁军一次次发起冲锋。他时而挥动令旗,指挥大军正面强攻,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敌人,喊杀声震天;
时而又派出精锐部队,从侧翼包抄,试图打乱边军的阵脚。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残肢断臂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令人作呕。
在魏皇的带领下,十万禁军士气高昂,不弱反强,一度占据上风。他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连战连捷。
甚至有一次,禁军的先锋部队如同一把尖刀,成功突破了边军的防线,直逼苏定邦的中军大帐。
苏定邦面色苍白,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差点就陷入了绝境。好在他的亲卫拼死抵抗,用血肉之躯为他筑起了一道防线,才勉强稳住了阵脚。
然而,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禁军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禁军虽训练有素,平日里的操练一丝不苟,但实战锻炼远不如长期在边疆与外敌作战的边军。
边军在战场上更加勇猛顽强,他们经历过无数次生死考验,面对禁军的进攻,总能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巧妙地应对。边军的士兵们在战场上呐喊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野性和坚韧,每一次挥刀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更致命的是,秦铭暗中展开的金钱攻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用大量的金银财宝、奇珍异宝贿赂禁军的各级将领,使得禁军内部逐渐腐化。
武冲,这位曾经的禁军总教头,在秦铭的扶持下已成为禁军副统领。他被财富和权力蒙蔽了双眼,为了自己的私利,暗中将禁军内部的兵力部署、详细的布防图、每日的守备情况等各类机密情报,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地传递给苏定邦的边军。
有一次,武冲得知禁军计划在夜间突袭边军营地,他立刻将这个消息泄露给了边军。苏定邦得知后,提前设下埋伏,在营地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刀斧手。
当禁军进入埋伏圈时,边军突然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虫般飞向禁军。禁军顿时陷入了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互相践踏。
边军的刀斧手也趁机杀出,他们挥舞着沉重的武器,砍向惊慌失措的禁军,一时间,惨叫声不绝于耳,禁军死伤惨重。这场战斗的失利,让禁军的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士兵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恐惧和迷茫的神情。
随着情报的不断泄露,战场局势逐渐发生了逆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边军倾斜。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魏皇亲自率军冲锋,试图挽回局势。他挥舞着长剑,左冲右突,身边的亲卫不断倒下,但他毫不退缩。好不容易击退了边军的猛烈进攻,可他自己也身负重伤。
一支利箭射中了他的左臂,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顺着手臂不断滴落。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不甘,在亲卫的护送下,艰难地返回皇宫。他坐在马背上,身体摇摇欲坠,眼神中却依然透露出一股不屈的意志。
此时,蓄谋已久的秦铭终于率领红莲教起义。
红莲教早已在京城安插了大量人手,其中既有江湖上的顶尖高手,他们武艺高强,各怀绝技,有的擅长使剑,剑招凌厉如电;有的擅长用刀,刀法刚猛有力;
也有秘密训练多年的私兵,他们纪律严明,作战勇猛。这些人加起来有三千之众,平日里隐藏在京城的各个角落,大魏鼎盛时期,他们或许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却成为了魏朝的致命威胁。
他们有的伪装成普通百姓,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潜伏,表面上是卖菜的小贩、开店的老板,实则在等待着起义的信号;有的则隐藏在皇宫的侍卫之中,每日与其他侍卫一同巡逻,却在暗中观察着皇宫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里应外合。
当秦铭发出起义的命令后,这些人如同一把把隐藏在暗处的利刃,瞬间刺向了魏朝的心脏。隐藏在皇宫侍卫中的红莲教成员率先发难,他们杀死了身边的同伴,打开了宫门,迎接红莲教大军的到来。江湖高手们则在城中制造混乱,他们袭击官府、粮仓,使得京城的秩序彻底崩溃。
魏皇听闻万金侯秦铭率领红莲教众造反,起初还不敢相信。
他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怒吼道:“秦铭?他怎么敢?”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在朝堂上表现得忠心耿耿的秦铭,竟然会背叛自己。
但随着一座座宫门被攻破,红莲教大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终于意识到,这场危机已无法避免。
宫中的太监、宫女们纷纷惊慌失措地逃亡,他们尖叫着、哭喊着,四处奔逃。有的宫女跑得太急,摔倒在地,被慌乱的人群踩踏;
有的太监为了争抢财物,大打出手。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片混乱,往日的庄严和宁静不复存在。
只剩下一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他们来到魏皇面前,苦苦劝说他赶紧逃离。
“陛下,京城已危在旦夕,您赶紧出城暂避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无奈。
魏皇却挺直了脊梁,大声说道:“朕宁愿战死,也绝不苟且偷生!”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江山,更不愿成为一个逃亡的君主。然而,当他听到秦铭战力恐怖,一人杀得成千上万的禁军人仰马翻,有当年洪朝末帝的风范时,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他心中默念着“洪武真经”,立刻猜到了罪魁祸首是谁,决定死前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
另一边,秦铭率领红莲教众攻破重重宫门,却始终不见魏皇的身影。他眉头紧皱,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在宫中四处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询问宫中的下人,但魏皇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
思索片刻后,他下令大索全宫,务必找到魏皇。同时,他派人前往承乾宫和明玉公主府,将苏贵妃和明玉公主请来,并叮嘱手下务必保护好她们。他深知,这两位女子在这场混乱中至关重要,苏贵妃是起义的内应之一,而明玉公主则是他心中的牵挂。
片刻后,明玉公主匆匆赶来,她的发丝凌乱,眼中满是泪水,脸上写满了痛苦与愤怒。她冲到秦铭面前,哭着喊道:“秦铭,你为何要反叛篡位夺权?
我那么相信你,那么爱你,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她的声音颤抖,充满了绝望,身体也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让她心动不已的男人,此刻却仿佛变成了一个陌生人,心中充满了痛苦和不解。
秦铭正要开口解释,苏贵妃也赶来了。她看着自己的女儿,心中满是愧疚与心疼。她走上前,将明玉公主轻轻搂在怀里,替秦铭解释了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