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灰雾异变 - 溯古诡录 - 爱吾先生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溯古诡录 >

第14章灰雾异变

“看来已经受到幻境的冲击陷入半昏迷状态了,就是不知道会有多快醒过来。”

陈海平看到姜伯麟这个样子,背对着画缓缓的走回自己的椅子,坐了下来,静静等待着。

而姜伯麟在受到冲击的一瞬,看到整幅画是运动的,是有生命的,和课本中传统的静止的画大不相同,画变活了,这是充满运动和变化的颇为邪异星空。

整个画面被一股汹涌、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旋转、躁动、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细看下去是人的一个个眼珠,围绕着竖立着的瞳孔扭曲旋转着,金黄的满月亦是如此,它形成巨大的旋涡,星云的短线条纠结、盘旋,仿佛让人们看见时光的流逝。

高耸而扭曲的通往星月的黑色高塔,是漆黑的触手组成,尖端舞动着,想要触及邪异的群星,波涛翻滚的远山,裹挟着着人类的尸骸涌动,暗绿褐色的柏树像巨大的火焰,如同邪恶祭祀的火刑架,上面炙烤着一具具焦黑的尸体,一阵阵哀嚎从已经烧成碳状的尸体的喉咙中发出,错落的村庄灯火明明空无一人,但却有亮光。

“这恐怕才是真正的《星月夜》吧,我们所看到的估计都是经过污染处理的副本或者复印本,这种原画如果放出去展出估计足以让普通人受到精神污染。”

“不过通过了这个测试应该就算完成了吧。”

突然姜伯麟心中想到并且回想起一些有关于这幅画和它作者的种种怪事。

“这幅《星月夜》的作者是荷国的艺术家梵高,属于后印象派作品,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国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

“画风巨变是一件怪事,按理讲一直画写实画的人怎么可能看过和结识一些印象派的人后,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变成印象派。”

念及至此,姜伯麟作出了基于他现在的认识的一个十分大胆和惊悚的推测。

“难道。。。这幅画就是写实作品!!!梵高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画风,只是他的画画的不是现实,而是用画作来记录某次发生在他身边的诡变事件。”

“由于原本太过惊悚和诡异并且能引起污染,那时候的当局把原本藏匿了起来,现在想起来刚刚我想的或许是错的,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不是梵高本人的作品的复印本或者副本,而是伪作,是为了掩盖真实作品而制造出来的。”

“照着这个逻辑推测,那些所谓的印象派作家,都是写实派,但是写的不是日常的真实,而是诡变的真实,也就证明他们的画作现在能被人看到的,都是伪作,原本都被分散在各个国家所建立的基金会保管着,拿来当做测试用品。”

姜伯麟大脑此时正疯狂推算着事情的本末。

“梵高具有精神疾病,这估计和他所目击的事件有关系,造成了精神上的冲击,而那时候应当没有完整的如基金会的这种系统,所以被人当成精神病患者,这幅画是1889年5月8日,梵·高精神第二次崩溃之后,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自愿接受精神病治疗。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

“而梵高有一次割耳朵的经历,这也是他有精神疾病的开端,证明他第一次目击到诡变事件在割耳朵之前,我曾经也看过梵高的画展,1888年6月梵高开始创作了系列作品《丝柏》,这一系列的画风已经和前期的画风如《阿尔的吊桥》明显不同,反而和《星月夜》的画风趋同,割耳朵就是发生在《丝柏》的六个月之后。”

“证明在1888年6月的某天,梵高目击到了第一次诡变事件,并且用画来记录,强烈的精神冲击,让他产生了精神问题,精神污染令他痛苦不堪,只能用痛苦来抑制痛苦,即割耳朵事件。”

“而第二次诡变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圣雷米,目击者又是梵高,他癫狂的画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画面,这次直接将他击溃了,表面上在1890年5月16日痊愈出院,实则精神已经快要迈向死亡的深渊,在《星月夜》完成的次年六月,他受不了精神污染而开枪自尽。”

姜伯麟总算推算完成了。

“这恐怕就是事情的本末,历史果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真假假实实虚虚,让人看不清,不过也正是如此,才会吸引着我令我有推算探索的欲望。”

此时的姜伯麟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入考古课的想法。

“假如我的梦境像个书房一样,可以记录我刚刚推测的事情就好了。”

姜伯麟突发奇想

“要有书架,要一张天鹅绒的椅子,一张红木桌子,一个藏室,还想有。。。”

姜伯麟在萌生出刚刚那个想法之后,陷入美好憧憬之后,他惊讶的发现自己又来到了衍生自己梦境的灰雾空间中,而此刻,灰雾就像受到什么刺激似的,疯狂翻腾着,如沸腾的水一般。

然后,灰雾在姜伯麟的眼中变换着形态,塑形着,整片灰雾空间向内坍缩着,原本充斥着淡淡灰雾的空间,坍缩成了无限符号样子的两个房间,姜伯麟身处其中。

一个房间有八面,是有八个书架,只有三个书架是凝实的,一个书架上写着“记忆”,这个书架的书是最多的,按年龄排序,同时起着通往另一个房间的翻转门的作用。

一个写着“真实的历史”,上面只有一张纸,上面书写着刚刚自己对梵高的推测,一个写着“神秘文字”,上面有一本书,书的封面是《尼特祭文》,而且只有第一页有字,正是“恶诶呵拉咔噗姆呷。”

这是书房,书房中心是红木的古典桌子,还有一个天鹅绒靠背椅子。

“我去,还真成真的了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