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兄妹
落英台冷清偏僻,许久未有人打理。
前些日子那满院的雪还没完全融化,剩下的大半压住那些破碎的地砖,勾连的蛛网也生了许多,攀附在墙角檐下,用细碎的线条分割着这座凄冷的宫室。
裴瓒没有过多言语,直接进屋擦了凳子,点着盏蜡烛,开始翻看钟鼓司的册子。
从后向前翻,没有几页便翻到了。
册子上记载着这些人入宫时所说的话——
这支杂耍班子里,多是天南海北的外邦人,他们在大周内行走了几年,于半年前进入京都。
因着风格与大周的杂耍不同,便在京都城里风靡一时,受了不少王公贵族的喜爱,因由在国公府上演出,被在外的明怀文所知,在两个月前被引荐入宫……
“记了些什么乱七八糟。”裴瓒蹙眉。
按理说,宫外的人要进宫,身份来处必定是要查得清清楚楚,不允许有任何可疑之处,像裴瓒带进来的鄂鸿,都到了这种程度,也是要尽可能地编织一个经得起调查的身份。
然而这班子的记载却一点儿都不清晰。
人员数量,名讳出身,一概记录模糊,大部分人都是一笔带过,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幸而钟鼓司的人也不算太愚昧,至少知道朝堂上的风往哪吹。
北境人嘛……
这就有些意思了。
裴瓒被留在宫里,却不是被囚禁在落英台。
出入有人跟随,进出宫闱也会有人适当阻拦,但总得来说,该他去的地方,并没有人敢贸然阻止。
拿着令牌的裴瓒就如同一把脱了鞘的剑,不知道会劈在谁的头上。
本该握着他的皇帝迟迟不醒,任由他在宫中行动,叫大多数人也看不清眼前的态势,或许碍于明怀文的面子,有人早早地站在了裴瓒的对立面,可事情未有定局,难说将来如何。
况且,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明怀文也不过是个献媚之徒罢了。
谁会把男宠的话奉为圭枭?
“听说贵妃娘娘前去侍疾,凑巧与明大人撞见了,在殿前吵起来了呢!”
“你仔细说说。”小宫女竖起了耳朵。
“似乎是贵妃先斥责明大人,说他放纵声色,蛊惑陛下,害得陛下气血亏空,这才一怒之下晕了过去。”
“你说,明大人也是一顶一的好儿郎,前途无量,怎么就……”
“穷乡僻壤出来的,能有多大的抱负?”
两个年纪相仿的宫女在墙角嘀咕,说得正起劲,手里的水盆和布条也没来得及放下,更没心思留意身后来人。
“咳!”裴瓒出声提醒。
两个小宫女愕然回头,一见着是裴瓒,立刻规规矩矩地低下了头。
“你们在落英台做什么?”
宫女如实回答:“孟公公吩咐,落英台偏僻,许久无人居住,虽不至于破败,却也难免污秽,便安排了我等前来洒扫。”
“孟公公……”裴瓒想起来,先前在皇帝身边是有这号人物,对他也算宽厚,没少提点,只是近些日子却没见到,“我知道了,安心洒扫,不相干的事不要说。”
俩人一齐答道:“是,奴婢知道。”
吩咐完,裴瓒也没追究她俩方才的话,背着手进了屋。
她们这才松了口气,弯着身子面面相觑。
其实,她俩的话,裴瓒听去了大半。
不过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俩小宫女的话上,反正朝臣的那些风言风语,也是差不多的——说明怀文狐媚,身为臣子,不把心思放在正事上,反而一味地勾着陛下,不理朝堂,无视社稷,做尽荒唐事。
一份份的折子递上中书省,陈着群臣的满腔怒火。
可是折子往上递送到内阁,便如同沉石入海,得不到半点回应。
也难怪,有明怀文在那拦着,这些言论自然进不到皇帝的眼睛里,怕只是明怀文在背地里吞咽了不少污言秽语。
裴瓒将纸张在桌面上铺陈开来,把宫女喊进屋里。
“大人有何吩咐?”宫女小心翼翼的,还为着方才的闲言碎语而胆颤。
裴瓒扫过她的脸,视线微垂,落到那双素净的手上。
这人说过,她们是孟公公派来洒扫的,可是瞧着她们的装束,不应该是粗使的宫女。
应当还有别的用意。
“你叫什么名字?”裴瓒问道。
“奴婢松溪,拜见裴少卿。”
裴瓒喃喃重复着她的名字,在名目册子上轻抚,脑海中浮现些许印象。
“松溪,研墨。”
“是。”松溪微微欠身,立刻上前。
那双素白的手捏着描金的墨条,未等砚中墨色晕开,她的手指上就先染了些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