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一回合,本伯爷赢了
官道上,寒风萧瑟。
那群刚才还哭天抢地、声嘶力竭的“盐工”,此刻全都僵在了原地,脸上的悲恸变成了错愕。
为首那老头儿,嘴巴还张着,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正准备说出的话,什么“青天大老爷”、“为草民做主”,全都卡在了喉咙里。
剧本不对。
按照正常的流程,这位京城来的钦差大人,在看到如此“惨烈”的民情后,不该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当场就要为民请命,严惩恶官吗?
怎么……怎么就把他们这些“受害者”,给抓起来了?
“李……李大人?”还是张御史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李贤川面前,花白的胡子都在抖。
“你这是何意?!”
“他们是来喊冤的百姓!你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他们下狱?!”
“你眼中,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天理了!”
老御史气得满脸通红,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李贤川脸上了。
李贤川嫌弃地侧了侧身,躲开那阵口水雨。
他掏了掏耳朵,一脸的不耐烦。
“张大人,您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我能理解。”
“但我刚才,说得很清楚。”
“我说,把这些,拦路喊冤的,刁民,全都拿下。”
他特意加重了“刁民”两个字,目光冰冷地扫过那个为首的老者。
“你!”张御史被他这番话噎得差点背过气去,“他们……他们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李贤川笑了,那笑容里满是嘲讽。
他走到那老头面前,蹲下身,伸出手,在他那件满是补丁的孝衣上,轻轻捻了捻。
“老人家,这料子,是江南上好的云锦吧?”
老头儿的身体猛地一僵。
“虽然染了色,做旧了,但这手感,骗不了人。”李贤川的声音不大,却精准地扎进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
“我府上,给丫鬟做里衣,都不舍得用这么好的料子。”
“您这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盐工,穿得比我府上的丫鬟还好?”
“还有……”李贤川的目光,又落在了老头儿那双看起来布满老茧,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手上。
他伸出手,一把抓住了老头的手腕,将其翻了过来。
手心,细腻光滑,连一道像样的茧子都没有。
“老人家,您这手可不像是,常年在盐场里干苦力活的手啊。”
“倒像是,常年握笔,或者,拨算盘珠子的手。”
老头儿的脸,“唰”地一下全白了。
他想把手抽回来,却发现李贤川的手像一把铁钳,死死地箍着他根本挣脱不开。
“我……我……”他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贤川松开手,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大魏律法,明文规定。凡拦路申冤者,无论情由,先杖二十。若所告不实,乃是诬告,则罪加一等流放三千里。”
他转过头,看着张御史笑得人畜无害。
“张大人,您是饱读诗书的大儒,这条律法,您不会不知道吧?”
张御史的脸,由红转白,又由白转青。
他当然知道这条律法。
这本是为防止刁民滥用申冤之权,扰乱官府秩序而设。
但历来,官员们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对于那些看起来情有可原的拦路申冤者,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追究。
谁能想到,李贤川这个混不吝的家伙,居然会把这条几乎已经成了摆设的律法,给搬了出来!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张御史憋了半天,才挤出这么一句话。
“强词夺理?”李贤川的笑容更盛了。
“那我就再跟您,讲讲道理。”
他指着地上的十几口棺材。
“他们说,官府加重盐税,逼死了他们的家人。”
“可我怎么看着,这十几口棺材,大小、样式、木料,全都一模一样?”
“敢问,是哪家棺材铺,这么有本事,能提前预知,这十几户人家会在同一时间死上十几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