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张杰克
故事的转折点是发生在张顺水十六岁那年。
那一年,文化·大·革命到了尾声。王洪文,姚文元等人最后的垂死挣扎也逐渐疯狂了起来。
张顺水作为社会主义星火燎原中比较亮的那一颗火星子,在带领同学们批斗以教师为主的资本主义知识分子的时候,一棒子失手打死了六十一岁的国文教师,苟老头。
本来,打死一个资本主义分子也没什么,可偏偏就在当年十月份,运动就被拨乱反正了。
本来拨乱反正也没什么,可偏偏苟老头的儿子十二月以海归有志青年报效祖国的身份从国外回来了。
从国外回来的苟老头儿子外国名字叫杰克苟。
自回家的第一天就往老苟的坟头跑,一去就是一白天。傍晚回家时还总是泪眼婆娑。
杰克苟第一天去的时候还空着手。
第二天就带着根棍子了。
第三天小铁锄。
第四天镰刀。
第五天借了屠夫的一把杀猪刀。
老张怕了,张顺水也怕了。
……
那一天,十六岁的张顺水顶着刺骨的北风,揣着两个馒头六个地瓜,踏上了一去不复回的流浪之旅。
他要找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重新过活。
十七岁那年,张顺水一路连乞带讨,进了安徽界。
跟了一个唱花鼓戏的老光棍儿老段,当作使唤徒弟。
农闲时就和老段卖艺乞讨,农忙时回乡种地。日子过得清苦,不过老光棍儿和小光棍儿两人倒也没什么烦心事儿。
张顺水怕自己杀人的事儿传到了安徽,于是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张杰克。
因为他听说,老苟的儿子在国外的时候,就叫杰克。
那这自己这换个外国人的名字,总不会让人联想到什么张顺水了吧。
十七岁这年,虽然过的辛苦,也是饥一顿饱一顿,但是好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落脚。
老段家的三间破屋,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不过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
可这俗话说,好景不长久,好人不长命。
老段在同年冬天,因为做活时出汗敞了敞衣口,就吹了冷风,得了冷热病。
尽管张杰克尽心尽力的伺候了一个月,可老段还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撒手人寰。
老段死的时候,村里的同宗亲戚无一人来料理后事。
张杰克用老段家里唯一的一张草席把老段卷了起来,埋在了后山的大柳树下。
老段上午被埋了,同宗中午就来了,张杰克下午被打走了。
张杰克看了看漫天飘零的鹅毛大雪,紧了紧身上单薄的衣裳,又是一个冬天,再次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只不过这个冬天,比第一次走时的那个,还要冷一些。
……
张杰克再次找到一个能落脚的地方,已经是来年的夏天了。
这年他十八岁。
收留他的主家,是一个卖筐的老夏。
老夏年轻时手巧,编的柳枝筐精巧结实,颇受十里八乡的欢迎。
所以临老,老夏就收了三个徒弟,帮他编筐卖筐。
老夏之所以收留张杰克,不是因为生意做的更大了,需要人手。
而是带着徒弟卖筐的时候,遇到了几个流氓,流氓拿着刀子挽了个刀花,三个徒弟都被吓得屁滚尿流的跑了。
是讨饭路过的张杰克舞着一截拳头粗的柳树枝虎虎生风,才吓退了流氓,让老夏少挨了几拳打。
老夏不觉得是张杰克救了他的命,只承认是张杰克替他挨了三拳六脚。
所以老夏给张杰克说,为了还这三拳六脚的恩情,可以让他每天睡牛棚,跟着吃一顿午饭。其余时间,也要跟着三个徒弟做工,一块编筐。
张杰克没有拒绝的理由,他救老夏最初只不过以为能讨一顿饱饭而已。
如今一顿饭变成了一年365顿饭,他也很满足。况且,牛棚里多铺点软软的干草,睡起来也与当年老段家并无太大的区别。
张杰克流浪这一年多,见得人多了,经的事儿也多了。所以这话头就少了。
老夏的媳妇儿见张杰克吃饭少,出力多,没抱怨。心里也畅快许多。
不过,老夏媳妇心里畅快了,可不是做饭时多下几粒米。而是喜欢把张杰克当驴使。
“杰克儿,去挑一缸水。”
“杰克儿,去把粪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