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新君。
第136章新君。三王爷看着神色不一的众臣沉声说:“我大燕自开国以来历经四代君王,从来都是立贤不立长,这也是大燕能长兴不衰的原因之一,你们更不必拿嫡庶来说话,皇兄和我都不是嫡子,皇兄在位十几年亲政爱民,无愧天地!本王相信,太子必能呈皇兄教诲,以仁德治天下!”
说罢,三王爷对站在殿前的太子招手说:“煜祺,你来。”“侄儿在!”太子走到三王爷身边,三王爷对太子说:“煜祺,你父皇希望你能做一代明君,现在皇叔问你,你可敢告诉这下面的众臣你会振兴大燕,做一代圣主?”太子坚定的对三王爷点头:“侄儿敢。”三王爷拍拍太子的肩膀:“那你去告诉他们。”
太子向前走了两步站在龙椅前大声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愿秉承先帝遗愿,以仁德教化天下!”三王爷看着太子瘦小的身躯站在众臣身前,说出一番重于千斤的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皇兄果然没有看错,太子日后必成大器!”
“臣愿意辅佐幼主登记!”王冕之率先走到殿中叩首表态。“臣接先帝遗旨。”“臣支持太子登记!”“臣愿辅佐太子登基!”“臣愿辅佐太子登基!”众臣陆陆续续出来表态,一些中间派的大臣也开始纷纷偏向太子,“臣等愿接先帝遗旨,扶幼主,立新君振兴大燕!”众臣跪地叩首。三王爷站在大殿之上沉声宣布:“三日后在此举办登基大典!”
皇后见新君登基之事已经敲定,便开口说:“今日当着满朝文武和后宫嫔妃的面,本宫宣布一事,新帝登基之后本宫会携后宫众妃和先皇血脉移居京郊行宫,一来是自古太妃不留后宫,二来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望各位大臣和后宫的各位姐妹不要妄加揣测!”
大臣们听到皇后的话纷纷表示赞成:“皇后娘娘思虑周全臣等着实钦佩!”“皇后娘娘和诸位娘娘们能照拂先帝龙脉乃是大燕之幸!”“望各位皇子公主们早日成人!”三王爷对皇后说:“臣弟谢皇嫂安稳后宫,照拂皇兄血脉!”“皇弟和众卿家言重了,本宫和先帝乃是结发的夫妻,如今先帝早一步殡天,本宫能替先帝做的也就只有尽力抚养先帝血脉。”皇后正色道。
宣政殿议事一直到午时才结束,虽说表面上看似毫无风波,可明眼人都知道,三王爷调集禁军和京城驻防军共计九万余人把京城和皇宫围得铁桶一般才稳住局势,皇后没有力挺四皇子上位这让许多有心之人大失所望,现成的算盘没有打好,而且皇后自愿带众妃出宫搬去京郊行宫,就是变着法的帮着三王爷,这也是不得不让众人纳闷地方。
人们都赞皇后贤德,可众人却不知,皇后抱着一个檀木盒子哭了一夜,那是她与皇上大婚之时的聘礼,里面放了一对龙凤呈祥的银锁,初此之外,里面还有一个红布包着的头发,新婚夜里皇上割下了他们的头发,笑着对她说:“结发为夫妻,从此我们就要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了。”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盒子她再也没见过,后宫里的女人不胜其数的进来,她的心也早已麻木,皇上殡天时她想过夺位之事,甚至还试探的结交大臣,但那日,三王爷把这个盒子拿出来放在她手里的那刻,她的心就软了,是呀,他们是结发的夫妻,三王爷说,许多事皇上也是被逼无奈。
她把自己关进房里大哭,想起这么多年的委屈随手摔了盒子,哪知把盒子的夹层摔了出来,里面掉出一条喜帕,那是新婚夜验喜的喜帕,她又羞又喜,皇上居然把这个都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十余年!皇上虽没给她留下一字一句,但她心里懂了皇上的意思,不管后宫有多少女人,睡在在皇上身边的又是谁,那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皇上的心里,她才是他的妻,这就够了,她要做的事也在和争权夺位无关了,因为她想做一个妻子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