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王玄策的连环计
“一上午的时间,你们俩是把平壤城的集市搬空了吗?” 当看着一马车的东西的时候,江小鱼有些吃惊。
倒不是江小鱼是多抠门的人,只不过一上午时间,一马车的奢侈品,一看就是花了不少的钱。
虽然这钱以后李二会给报销的,但现在只能是李奕儒先垫付,因为王玄策自己没有钱付款!
虽然钱在李奕儒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但李奕儒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至于这么挥霍。
“我们可没有胡乱花钱!”
王玄策很自信。
“你看,集市上卖的最好的,就是这种茶杯,说明高句丽人很喜欢喝茶,这当然是我大唐的影响,这也就是说,那套琉璃盏,以及紫珊瑚茶海,一定能够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到时候,小鱼哥你还愁不能回本吗?”
“再者说,找到了高句丽富家子弟喜欢买的东西,对于以后掌控高句丽的经济,是很有帮助的。”
王玄策信誓旦旦,心中自然是有自己的计划的。
“那我倒是很想听听,高句丽的富家子弟,喜欢买什么东西?”
江小鱼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这句话,事实上现在江小鱼已经恨得牙痒痒了。
按照王玄策的话,这算哪门子的回本?
本来琉璃盏和茶海,就是要拿出来卖的,事实上今天买东西所用的钱,还是真金白银的花出去的,虽然不是他们自己的钱,是提前预支李二的钱,但以后李二会不会认这笔账,还是未可知的事情。
毕竟李二还是比较节俭的,怎么可能会容忍这样的铺张浪费。
将平壤城集市上的所有商品,都买了个遍,这绝对是在霍霍人!
“小鱼哥,你这不是格局小了吗?”
王玄策却不以为然,觉得自己非常的对。
“我买回来这些东西,当然是为了仔细的检验一下,这些商品的质量如何,这也是那些富家子弟能够容忍的最大限度,不然这些商品不可能卖的那么好。”
只要到时候,我们拿出更高品质的东西,价格就不会是问题。”
仔细听下来,再细细琢磨一下,江小鱼突然发现,王玄策说的好像不无道理。
“哼,你小子花钱倒是很爽了,我记账就很痛苦了!”
江小鱼有些崩溃,这么多东西,自己记账的时候,实在是太痛苦了!
“记账?我买是买了,但没说不退回去啊!”
王玄策露出奸笑:“我买这些东西,就是为了研究品质,找到瑕疵,直接退回去,那些商户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一件商品的价值,和他们店铺的口碑相比,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江小鱼自然是心领神会,这么一堆东西,对于几个大男人来说,真的没有什么用,况且大多数的奢侈品,只不过是这些富家子弟,用来装逼炫耀的工具而已。
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奢侈品,实用价值非常的低,换句话说,奢侈品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性价比而言!
但抵不住它出名啊,众所周知的东西,价格当然也就是水涨船高了,为的就是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仅此而已。
“你小子,果然是无奸不商,但比奸人更奸诈的,就是你王玄策了!”
完全明白过来的江小鱼,此刻也是深有体会的笑骂一声。
因为他曾经也这么耍过别人,而且耍别人,这样的事情,江小鱼这二十多年,可没少干!
甚至是花无缺,都没有逃脱过江小鱼的毒手,也会有被江小鱼戏弄的非常惨的时候。
只不过是花无缺从来都没有说过,毕竟这算是他的黑历史,谁喜欢拿着自己窘迫的事情,满世界到处乱说呢?
不过王玄策将自己上午买回来的东西,下午又原原本本退回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泉盖苏文的耳朵里。
但这次,泉盖苏文并没有任何的讶异。
“那些商人自以为找到了能够,狠狠宰本帅一笔的机会,大唐使臣买了东西又退回来,本帅就要承担着无中生有的责任,哪有这样的道理?”
听到商人们的“声讨”,泉盖苏文心里十分的不舒服,不就一件商品吗?每家每户,王玄策也只不过都买了一件而已。
人家能够挑出来你商品中的毛病,说明你的商品真的有问题,这件事情,无可厚非,现在竟然演变成聚众闹事,就很离谱。
看来是时候整治一下这些商人了,不然到时候,他们还不都反了天了?
“今天的钱,我泉盖苏文赔,但下个月的商业税,直接给我上调百分之三十!”
当所有商人看到这个通知的时候,肠子都悔青了,上调百分之三十,而不是上调到百分之三十!
也就是说,下个月,他们的所有收入,有将近一半,都要上交国库!
这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为了一件商品的销售,亏了半个月的利润,这笔买卖,真的是亏大了!
但通知已经下来了,所有人都知道,泉盖苏文执政,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泉盖苏文已经很仁慈了,只不过是下个月上调百分之三十,再下个月就回归了,倒也不是什么太令人绝望的事情。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泉盖苏文要将商业税提高百分之三十,那他们自然也可以找到逃避或少交的方法。
比如说,作家=假账,或者说是阴阳账本,还有其他很多的方式,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这些商人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是连环计,王玄策单方面制定的,就连泉盖苏文也没有想到的连环计!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一切都是相安无事的,大家都非常“自觉”的,多交了百分之三十的商业税,但每个人都没有抱怨。
倒不是真的没有怨气,只不过是不敢发泄而已,因为抱怨将会得到比盖苏文更加严苛的赋税!
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个月的第一天,平壤城的这些富商们,迎来了他们经商多年来的第一场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