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后记 - 重回二十世纪之我是传奇 - 若瞳言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34章 后记

1997年12月19日,美国芝加哥郊区的一座庄园里――

清晨时分,艾琳在庄园里几个照顾她的保姆的帮助下洗漱完、用完早餐后,便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去花园里晒太阳,顺便照顾花园里她亲手种的那些玫瑰花。

就在花园里享受着这个宁静而舒适的早晨时,一阵汽车奔驰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安静。

一辆最新款跑车在庄园门口停了下来,车里的人下来后,便朝着花园里的艾琳走去。

而艾琳在看到来者后,也是坐在轮椅上笑盈盈地展开双臂迎接。

到访者是她最小的孙女,1958年出生的玛格丽特。

八个孙辈里,她最喜欢的就是玛格丽特,不仅仅因为她是最小的一个,更因为她是把她的艺术和时尚的细胞继承得最棒的一个,如今三十九岁的玛格丽特已经成为了当初由她创下的时尚帝国AIN的掌门人。

“哦,麦琪,亲爱的。”艾琳亲昵地呼唤着孙女的小名,轻吻上孙女的脸颊。

玛格丽特也俯下身子,同自己的祖母拥抱,“奶奶,您今天气色看起来真好。”

一旁的保姆也是笑着插话道,“老夫人这几天精神头相当不错,知道今天玛格丽特小姐你要来后,精神更是好。”

艾琳拍了拍玛格丽特的手,就像对待还是个小孩子时的小孙女一样,“走,麦琪,你喜欢的点心我准备了好多,咱们进屋吃去。”

……

庄园的餐厅里,祖孙二人坐在桌边享受着茶点。

“下次记得把亚伦和尤金妮一起带来,我都好久没见这两个小家伙了。”艾琳带着几分老小孩儿撒娇时的嗔怨说道。

亚伦和尤金妮是玛格丽特的一双儿女,艾琳对这两个曾孙辈的小东西也是相当宠爱。

“明天您肯定能见着,明天可是您的一百零三岁生日啊,我们所有人都会来的,一个都不缺。”玛格丽特也像是哄小孩子似地哄着祖母,接着又说道,“对了,今天有一部新上映的电影,票房和口碑都相当不错,晚上我带您去看,您都好久没看电影了……”

玛格丽特还在一旁说着这两天的安排,艾琳的思绪却是因为那句“一百零三岁生日”而飘出了很远,衰老的脸上布满的皱纹也随着嘴角微微扬起的笑容而展现出清晰的纹路,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是啊,明天,她就一百零三岁了,想当年她穿越到这个世界时还是二十世纪初,结果她就这么一口气把二十世纪都快要活完了,都快活到她原本所处的那个年代了。

长寿是一种幸福,可以感受时代的变化;但有些时候长寿也是一种残忍地惩罚,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却无能为力。

她活得太久太久了,亲人、朋友都相继走了,她的四个儿女也都没能遗传到她的长寿基因,全都先她而去,她就这么一次又一次地白发送黑发人。

最先离她而去的是她的大女儿米兰达。

这些年来,其实她也一直都在反思自己,当初就那样放手让米兰达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去选择自己的路究竟对不对?如果当初态度强硬到底,是不是就能有个不一样的结局?

她之所以会这样想,不仅仅是因为当年二战的时候米兰达不得不随着挪威王室一道被迫流亡在外,她后来才知道在流亡的那几年里米兰达流产过一次落下了病根,包括后来二战结后生小儿子马格努斯的时候都不是很顺利。更重要的是,新婚头几年那似乎能敌过一切的甜蜜过后,现实的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即使亚历克斯一直都疼惜爱护着米兰达,即使在1957年时亚历克斯继位成为挪威国王,米兰达也随之成为了挪威王后、成为了挪威最尊贵的女人,然而也仍是必须生活在王室各种规矩、规范的条条框框束缚下。准确说,身为王后的米兰达要比任何人都更遵守所谓的“王室典范”,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要随时像一件最完美的艺术品一样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要知道,米兰达小时候是多么热爱自由、不喜约束啊,一直都是个风一样的女子。从小就这么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长大的,即使为了那份轰轰烈烈的爱情能够在情到浓时放下一切,可时间一长,生活的现实终究还是会压倒一切。那个曾经在绿丛间自由奔跑的小姑娘、那个曾经在击剑赛场上英气洒脱的少女,似乎都渐渐远去了,仿佛成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场梦。

最终,除了身体缘故,更因为心理上的压抑、抑郁,成为王后的第九年,1966年的初冬,米兰达便去世了,年仅五十二岁。

米兰达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亚历克斯也一直都没有再娶,一直到1991年在活到了七十七岁时寿终正寝,由已经五十三岁的长子埃里克继承王位,成为了新一任的挪威国王。

在米兰达最初去世的那几年,她心中一直是对挪威王室有所怨恨的,如果米兰达当初没有嫁进王室的话也许不会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只是随后便也释然了,路是女儿自己选的,这条路上的酸甜苦辣都得女儿自己来品尝。尤其是去年挪威王室访问美国时,埃里克也特意来看望了她,看着自己这个已经年近六十的最大孙辈,她想如果上帝让时间倒流,再给米兰达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的话,米兰达大概还是会这么选择吧。

至于阿丽莎和多米尼克这对儿欢喜冤家,她原以为这俩人结婚后的日子仍然会是那么鸡飞狗跳、相爱相杀的,却没想到这二人婚后反而意外和谐、互相搀扶互相奉献,甚至做到了“生死相依”。

1953年的时候,四十二的多米尼克赢得了总统大选,成功入主白宫,成为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彼时三十四岁的阿丽莎也正值自己科研事业的巅峰期,且向来不喜欢掺和政治的她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事业,陪着丈夫一道入主白宫,陪伴着他一同走过这段站在权力巅峰的高处不胜寒。

多米尼克的总统一干就是两届,一贯穿衣打扮以简约舒适为主的阿丽莎在作为第一夫人的那八年里也是频繁地向她讨教时尚经、让她帮忙设计造型。在那八年里,每次跟随多米尼克出访时,阿丽莎都成为了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时尚热潮。当初她创办AIN的时候也万万没想到,最后成为了AIN最佳代言人的竟然会是她的女儿。另一方面,在那八年里,阿丽莎也通过她身为第一夫人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反对核武器运动,成为了世界无核化、世界反战运动的最坚定支持者。

1961年,多米尼克八年任期结束卸任总统。实现了曾经的夙愿、品尝过站在权力之巅的滋味儿,繁华散尽后,多米尼克也专心归于家庭,这一次,换他成为阿丽莎背后的男人。阿丽莎重新专注于自己的科学研究,而彻底退隐不再问政事的多米尼克则当起了家庭主夫。阿丽莎在外忙事业,他则主内照顾打理这个家的上上下下。原本阿丽莎还有些质疑他能行吗,结果多米尼克霸气地回了句“我连这个国家都能治理好,难道还管不好这个家吗?”。虽然后来事实证明照顾好为科研废寝忘食的妻子、照顾好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照顾好家里养的三只哈士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多米尼克却是乐在其中,那种愉悦是他曾经站在权力之巅叱咤风云时都不曾体会到的。

阿丽莎也在1970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阿丽莎却婉拒了这个象征着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大奖,并发表了声明,解释了自己婉拒这个奖的原因。阿丽莎表示诺贝尔奖是应该颁发给那些运用科学的力量推动全世界、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杰出科研人员的,而自己当年参与了“曼哈顿计划”,是参与原子.弹研究的人员之一。也许自己会因为作为第一个拒绝诺贝尔奖的人而被载入史册,那么便正好可以借这件事情来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核武器的恐怖力量、永远不要忘记战争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危害、永远不要忘记和平的可贵。

因为长期从事辐射性很强的物理研究,阿丽莎的身体状况并不算好,在1979年的夏天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岁。而当时本就身体有所抱恙的多米尼克也就此一病不起,在那年冬天也追随妻子而去了。夫妻二人最终被合葬在了一起,并在华盛顿的国家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以纪念这对儿夫妻为这个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

至于弗雷德里克和伊莎贝拉这小两口,大概就是那种令人艳羡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吧。十七岁的时候相识相恋,然后就这么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除了长子约瑟夫和长女娜塔莉亚外,二人又分别于1953年和1958年的时候生下了次子洛克和次女玛格丽特。如今格威集团的掌门人便是约瑟夫,而弟弟洛克却是不仅仅拒绝加入格威集团、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辍学自主创业了。因为洛克认为信息时代即将来临,等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更是信息技术的天下了,因此投身于电子信息这一新兴领域。时代证明他是正确的,而他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先驱。这让世人都忍不住感叹,无论是在当初的航空领域还是如今的电子信息领域,格威家总是能够敏锐地嗅到时代变革的味道,总是能够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富不过三代”这种事情在格威家根本不存在。

而弗雷德里克和伊莎贝拉也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的时候先后去世了,七十多岁,寿终正寝,去世时身边儿孙环绕,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在世人眼中,“格威”这个堪称传奇的家族中唯一出的一个“叛逆者”,大概就是萝丝.格威了。

萝丝早年步入好莱坞的时候一直被视为花瓶、被称作只有娱乐属性的明星。然而萝丝骨子里也继承了格威家向来不服输、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极致的个性。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凭借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而萝丝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也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部影片里有如此表现,正是因为自己当年经历过这一切,体会过至亲至爱之人被一个个卷入战争中的感觉,所以她很能理解影片中女主角的感受,也希望能够用这部影片来警示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如今的和平。

不仅仅是在电影界大放异彩,萝丝同样在时尚圈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在侄女玛格丽特接手AIN之前,AIN也是由拿到奥斯卡大奖后便渐渐息影的萝丝来掌舵的,同时萝丝还担任了格威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毕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也由此成为了世人心中的一代女神。然而另一方面,萝丝在个人私生活上却并没有足以同事业匹敌的完美,她一辈子谈了许多场恋爱,却终身未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也许她这种心态有些任性、有些自私,但她更愿意这辈子是为爱而活的,永远都生活在爱情中,并不愿被婚姻所束缚,这就是她所选择的人生。所有人都说萝丝是格威家的“叛逆者”,但也是格威家活得最洒脱的一个。然而也正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甚至算不上健康,萝丝在1985年的时候便去世了,年仅五十八岁。

其他的亲友们,爱德华、卡罗琳、克里斯、肖恩……也全都在该走的时候都平静而安稳地走了。

至于那个男人……

回忆间,艾琳也缓缓扭过头,看向一旁的柜子上摆着的那张照片,照片里的青年一身军装,眼神沉稳却夺目。这张照片即使看了几十年,也依旧是每次看到时都无法让她的视线再移向别处。

她和奥利弗双双退休后,一起去实现了好多好多年轻时太过忙碌而没有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去瑞士滑雪、去加勒比出海、去土耳其坐热气球飞行……他们一起去环游了这个世界。尽管已经是一对儿老头儿老太太了,不复年轻时的身强力壮,但那是一段独属于彼此的快乐时光。漫步于这个世界,然而对于彼此而言,彼此的世界里却只有对方,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儿老夫妻。1962年的时候,他们也完成了那个五十周年的约定,在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那天,他们又结了一次婚,他们的几个小孙子小孙女还为他们当了花童。而那一次说出的“我愿意”,是真真切切、不含任何杂质的我愿意。

到了1965年的时候,奥利弗的身体开始每况日下,大病小病不断。他自己还开玩笑说,自己十七岁之前对自己的身体那般作践,居然到了八十岁的时候才开始遭报应,上帝对他也算是够仁慈的了。而之后1966年初冬的时候米兰达的去世对他而言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本就身体虚脱的他在那个冬天也染上了严重风寒。转年到了1967年,开年时度过了八十二岁生日后,也在那个春天病逝了。

奥利弗.格威病逝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后,众多机场、航空公司都自发举行了默哀仪式,以纪念这位航空业的先驱与传奇,《纽约时报》当日更是用头版头条撰写――“一代航空大王陨落”。

艾琳至今都记得三十年前的那天,他让孩子们都出去了,只留她坐在病床边握着他苍老的手。而躺在病床上的他只剩最后一点力气,却还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想要最后把她的样子印刻在脑海中。

“你还是那么美,就像当初在泰坦尼克号上我第一次见到你时那样……嘿,亲爱的,别露出那么难过的表情啊,给我唱首歌吧,好久都没听你唱过歌了……”

那一刻,艾琳下意识地便哼唱出了一首在她心中早已尘封多年、她甚至都快要忘记了的曲调,就这么在清唱的歌声中送他离开了……

“Everynightinmydreams,Iseeyou,Ifeelyou.(每一个寂静夜晚的梦里,见到你、感受你。)

ThatishowIknowyougoon.(因此而确信你仍然在守候。)

Faracrossthedistance,andspacesbetweenus,youhavecometoshowyougoon.(穿越那久远的时空,你轻轻回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你心依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