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香蜜13
说完,她偷偷看了一眼润玉,发现他正深情地注视着自己。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在这一瞬间,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有彼此的身影清晰地印在对方的眼眸中。
那深情的目光中蕴含着无尽的温柔与爱意,让穗禾的心瞬间融化。
润玉搂着穗禾腰的那只手不自觉地收紧,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和期待:“师兄现在补救可还行?”
穗禾敏感地察觉到腰间的手,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她微微挣扎着说:“师兄,我们该回去了!”
不仅如此,此刻他们的姿势让她感到十分不自在。
穗禾的耳朵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几乎要滴出血来。
润玉看着穗禾羞涩的模样,心情愉悦地轻笑一声,然后温柔地拨开穗禾脸上被水打湿的头发,轻声说道:“好,我们是该走了。”
说完,他紧紧地抱住穗禾,一同飞身跃出水面。
而穗禾似乎沉浸在与润玉的亲密接触中,完全忘记了从润玉身上下来。
她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润玉,此刻才发现他的面容英俊非凡,剑眉星目,鼻梁挺直,嘴唇微薄而红润。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散发着一种令人心动的魅力。
不知不觉间,她的心跳愈发急促,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
润玉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调侃地问:“怎么,师妹这是舍不得下来了吗?”
“啊~,”穗禾如梦初醒,脸色变得更加通红,急忙从润玉身上下来,站到一旁。两人运用术法将湿透的衣服烘干,重新恢复干爽整洁。
润玉看着穗禾害羞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喜悦。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穗禾的手。
穗禾有些不自在,但也没有拒绝润玉牵着她的手,她把月下仙人给她的红线送给了润玉。
润玉接过红线露出了一个溺死人的微笑。
他们离开天界回到翼渺洲不过半年,这一日,润玉忽的接到自己师父墨渊的传讯,他知道自己得回到昆仑虚一趟了。
润玉看着穗禾,神色认真地说道:“师妹,师父刚刚传讯给我,让我回昆仑虚一趟!”
穗禾皱起眉头,疑惑地问道:“怎的我没收到师傅的传讯?”
润玉想了想回答说:“那或许是师傅有事情安排我去办吧!”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猜测。
穗禾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脸上仍流露出一丝失落之情。她微微低下头,喃喃自语道:“应该是吧!现在我在鸟族确实也走不开,还有天后动不动的就会叫她去天宫陪她。”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仿佛被这些琐事束缚住了手脚。
与穗禾告别后,润玉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昆仑虚。
一路上,他的心情急切而忐忑,迫不及待地想见见师父,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师傅单独叫他回昆仑虚。
当他终于到达昆仑虚时,一眼便看到师父正在庭院中等候着他。
润玉立刻拱手行礼,尊敬地说道:“拜见师傅!”墨渊抬起手示意他起身,并微笑着说道:“起来吧!”
润玉站起身来,眼中满是好奇地看着师父,问道:“不知师傅叫徒儿回来是出了何事?”
墨渊严肃地看着他,缓缓说道:“为师叫你回来,确实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知于你。”
润玉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紧张,他知道这一定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或许还关乎着他的秘密。润玉道:“哦~还请师傅告知!”
此时,庭院中的气氛凝重起来,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涌动,等待着墨渊揭开那重要之事的神秘面纱。
墨渊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认真地解释道:“玉儿,想必你还不清楚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吧!
今日为师便将有关你的一切都告诉你。”墨渊的目光深邃而凝重,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无尽的秘密。
他看着眼前的润玉,缓缓说道:“玉儿,当初为师与你师娘带你回来昆仑虚的时候,只告诉你不是簌离的儿子,而是应天地有感而生的。
但其实,如果当初为师没有带你回昆仑虚的话,你将会被天后荼姚带走,成为天帝太微的庶长子,成为天后荼姚巩固位置的一枚棋子。
至于你为何会成为天帝太微的庶长子,也正是因为太微与簌离有一段露水情缘。”
润玉静静地听着,心中思绪万千。那些话语如同重锤一般,在他的心中敲响,泛起层层涟漪。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身世竟然如此复杂,也没想到自己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命运抉择。
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疑惑,也有对未知命运的思索。
此时的昆仑虚,仿佛被一种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师徒二人沉浸在这沉重的身世之谜中,共同探寻着那未知的前路。
墨渊继续说道:“如今你已经长大成人,是天命帝星,下一任天帝,为师想知道,对于未来,你有什么打算?是否打算回天界?”墨渊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期许与担忧,他看着润玉,等待着他的回答。
润玉沉思片刻,回答道:“师傅,玉儿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我并不急于称帝。”
润玉的眼神坚定而沉稳,他缓缓说道,“天界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争斗不断。我需更加谨慎地思考未来的路,不能贸然行动。
我想先在这世间历练一番,了解众生疾苦,增长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做决定。”
墨渊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看着润玉,眼中露出欣慰之色,“你能有如此想法,为师很是欣慰。你确实需要时间去成长和历练,方能担当起天帝之位的重任。
但你也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不可懈怠。”润玉郑重地应道:“师傅放心,玉儿定当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