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烧烤店里的谈话 - 千帆万安 - 匪迦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千帆万安 >

第38章烧烤店里的谈话

祝千帆还是跟着赵莹走了出去。

上海翔仪所在的园区外,走过两条马路,便是一大片居民区,而有居民区的地方就有各种接地气的小店,其中自然包括各式各样的餐饮店。

烧烤店又是众多餐饮店中所不能缺席的。尤其是在这冬夜,夜色被北风刮得透亮,无须亲身感受,看一眼都觉得冷,但街边营业着的烧烤店却如同一颗颗暖黄的心脏,在寒夜中温暖地跳动着。

店外,两人已经可以呵气成霜,只能缩颈疾走,像被冷风推着前行的纸影。

赵莹在一家叫“四雷烧烤”的烧烤店门口停下脚步:“就这里吧!”

祝千帆扭头看去,四雷烧烤门口的玻璃门上蒙着厚厚的白雾,当有人出入时,门被推开而后又关上,漏出阵阵喧哗的热浪。

跟着赵莹走了进去,祝千帆只觉得一股滚烫的生气扑面而来。孜然与椒盐的焦香、啤酒瓶的碰撞声和食客们的哄笑声搅拌在一起,冲击着他刚刚在外面被冻得迟钝的五官。

“我们还算运气不错,还有空位。”赵莹回头嫣然一笑,快步占据了室内剩余的唯一一张空桌。

祝千帆紧跟着坐在她的对面,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赵莹非常自然地拿起桌上那发皱的点菜单,抓过旁边的铅笔,点起菜来。

“你有什么忌口吗?”她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头都没抬。

“没有......”

“好,那我就自作主张了!我是四川人,多半要加辣,你没问题吧?”赵莹没有半分客气:“不过,就算你有问题,也没用,反正是我买单,这点权利还是有的吧?”

“你是领导,当然你说了算。”祝千帆说。

他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辣。而他也知道,自己这位直接领导老家是绵阳的,那里相比川南的自贡等地来说,食物的辣度没有那么夸张。

赵莹这才抬头,目光含笑地瞪了他一眼。

三下五除二之间,她便点完了菜,并且特意加上了两罐冰镇汽水。

“还要回去干活的,就不喝酒了。”

“赵总,你不是说频谱和轨位申请的事情,明天再说吗?”

“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呀。”

“......”

祝千帆一时语塞,不过,谁叫自己吃人嘴短呢?而且,他的确有点饿了。天冷,饿得快。

两人继续漫无边际聊天的当口,赵莹点的烤串陆陆续续地摆上桌,羊肉,鸡胗,牛板筋,青椒,玉米粒,馒头片......一股浓郁的、热腾腾的香辣味扑鼻而来,两人都忍不住地咽了咽口水。

埋头吃下三串羊肉串之后,赵莹才抬头,拨了拨卷发,看着祝千帆,问道:“千帆,说说你之前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吧。面试的时候我和邓总都没问得很细,因为跟你早就相熟,但是,我也一直没有机会去了解,还挺好奇的。”

看着赵莹那双满是灵动的大眼睛,祝千帆仿佛在面对一台测谎仪,一点犹豫都没有,放下刚刚吃完的签子,抹了抹嘴,说道:“我才工作五年,经历非常简单,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进了卫星院,然后就来上海翔仪了。”

“哦?我记得你研究生是在雄楚大学读的,是相当好的985,专业是电子工程,应该说有很多选择呀,为什么去了卫星院呢?当然,在你们上海人眼里看来,外地的985只能相当于上海的211,所以,外地的单位也不如上海本地的,对吧?”赵莹眨了眨眼睛。

祝千帆正在嚼一片牛板筋,差点咬到舌头。

“赵总不要这么说嘛,这都是刻板印象,嘿嘿......不过,至于为什么选择一毕业就去卫星院,还真有些原因......”

祝千帆缓缓地咽下嘴里的牛板筋,思绪开始在记忆的通道中穿行。

当年,因为在即将走上高考考场之时得知父母已经瞒着自己离婚而导致发挥失常,他去了一所与其平日里成绩不相称的普通学校读计算机专业。而郑安和肖寂然则一个去东方政法学院读法学,一个去华光大学读国际经济与贸易,都是上海很好的985高校。原本并驾齐驱的三人,一下子就分成了两个方队。

在进入申工电器学院的头几个月里,祝千帆消沉过好一阵子,即便郑安和肖寂然两人还到学校来探望他,鼓励他,但在他始终认为,自己的问题必须要靠自己解决,光靠朋友的关怀是没有用的。

而在他内心最深处,也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我并不比他们差,凭什么他们能考上好的985大学,我就不行呢?

所以,在大学四年里,他整个人全部沉浸在学业当中,几乎放弃了与之无关的一切活动,就连对郑安的那丝好感也努力地压抑着。作为申工电器学院的毕业生,他在上海的就业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至少是面对他想去的岗位或者单位时。所以,他必须进入一所好学校读研究生,他要用四年的时间将高考那两天的崩溃的后果弥补回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进一步发现,还是不能一直在上海呆着,中国那么大,他有必要出去看一看。所以,在考研的时候,他选择了武汉的雄楚大学,而这一次,他没有再发挥失常,以非常优异的成绩从长江尾来到了长江中游。研究生毕业前,还在跟着导师做毕业课题时,卫星院便来到学校招人,于是,他就选择加入,从武汉再度回到上海。

当然,在向赵莹介绍自己的这段经历时,祝千帆还是隐掉了一些细节,比如,自己高考失利的真正原因,又比如自己对郑安的感情,更没有去详述为何研究生毕业非要去卫星院——当然与刻板印象当中的地域观念毫无关系。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告诉领导这些心路历程。

尽管赵莹已经是他所能够想象的最好的、让他感到最舒服的直接领导了,而且也颇具女人的魅力。

赵莹听完,略一思索,点评道:“真是一个励志的故事,高考失利,本科绝地反击,研究生离开上海,找工作时王者归来。”

她并没有再往深里问,在她看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理解已经足够符合逻辑了。而祝千帆的这番经历,足以让她对他另眼相看,青睐有加。

她看向他的眼神里又增添了一些色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