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请郑玄出山 - 阿斗穿越昭宁年 - 白朴鸭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3章请郑玄出山

横渡潍河,穿过峡山。

刘禅一行人又朝南走了五十里,才抵达郑玄隐居地——梓桐村。

“殿下,快看那边。”

刘备指向远处的一片楸木林。

只见一群士子正从林中走出,纷纷站立在道路两旁,恭敬地等候着。在他们前方,还站着一位仪表堂堂、精神矍铄的白须老者,正是郑玄。

“拜见弘农王殿下。”

待刘禅下马疾行至跟前,郑玄领着众士子齐声谒拜。

刘禅急忙将郑玄扶起,也深深作揖行礼:“郑公不辞辛劳在此等候,真是折煞本王了。孤何德何能,竟蒙长者如此厚爱。”

“殿下平定北海,还百姓以太平,此间恩德如山,当受老夫一拜。”

“先生过誉了。”

刘禅心中格外欢喜,没想到因为肃清北海贼寇,郑玄竟对他如此客气。

“殿下实至名归,想那黄巾贼寇肆虐青州多年,令百姓苦不堪言。若非殿下以雷霆之势将其剿灭,又何来今日一番太平的景象。”

郑玄恳切地说道:“殿下当再受老夫一拜。”

“郑公使不得。”刘禅赶忙扶住。“本王今日来拜访郑公,实乃有事请教。”

“那殿下快随老夫到草庐一叙。”

两人一路谈笑,向村里走去。

郑玄府邸。

众人依次坐定。

“清河郡崔琰。”

“乐安郡国渊。”

“山阳郡郗虑”

……郑玄依次介绍身边的一众弟子。

“幸会诸位青年才俊。”刘禅拱手向众人见礼过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孤本次前来,是想邀请郑公出山,来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稷下学宫?不是早就没落了吗?”

众人一阵窃窃私语,但唯有郑玄一脸平静。

“孤准备在临淄重建学宫,再兴百家之学。”

郑玄听后,眼神顿时一亮,缓缓开口问道:“殿下为何想办百家之学?”

“要知道我大汉,自武帝以来,都是推崇儒学。”

“因为儒学救不了如今的大汉。”

刘禅余音未落,而四座皆惊。

“这……!”

众人瞠目结舌,他们大多都认为弘农王这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只是碍于身份,不好骂出口罢了。

郑玄示意众人安静,而自己却陷入一阵沉思。

他身为党锢之祸的受害者之一,早已没了年轻时的诸多想法。这也是他为何接连拒绝朝廷的征辟,而选择隐居乡野,耕田授徒。

“弘农王说的没错!”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郗虑,他理直气壮地反问:“诸位难道忘了殿下此前的境遇?”郗虑说的自然是董卓擅行废立之事。

“那是董贼的暴行!又与儒学士子何干?”有士子当即出言反对。

“满朝公卿哪个不是儒家出身?但却没有一人是那董卓的对手。”郗虑立刻大声驳斥。

“这些都是打着儒学的旗号的帮凶,与董贼有何不同?”

如今的儒生,似乎早已经忘了气节为何物,都迷失在权利的争斗之间。

即便是此时侃侃而谈的郗虑,也没能逃出这个结局。

在刘禅前世记忆中,他曾位列三公,构陷孔融,拘杀伏皇后,彻底沦为权臣麾下一名出色的刽子手。

身为儒家子弟,郑玄高徒,他却选择屈服于现实。

不过,这也并不是他的错,完全是大势使然。即使没有他郗虑,或许还会有王虑,张虑。

这也是为何庄、墨等人都批判儒家虚伪。

因为仁义,本就不是人的天性。

对于凡人来说,举起仁义这把剑,终究还是要斩人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些世家大族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又哪管他效忠的人究竟是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