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城开了◎
“邓琳琅!”袁劲松猛地站起来,冲着邓琳琅高喊一声,他认定邓琳琅这个时候出现在院子里是故意的,与大妮话里话外提分粮能随意做好吃的也是故意的,不由咬牙切齿的瞪着已经要走进厨房的一大一小,掐死一个的心都生出来了。
被人这么叫,谁听了心里也不痛快,邓琳琅回头轻蔑的看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冰渣子:“有事?”
袁劲松喘着粗气,邓琳琅冰冷的语气迫使他冷静下来,想起邓琳琅已经不再任他予取予求,为了不让人发现他失态,半天才想出一个不成理由的说词:“柴火是大家按人头分的,你既然都跟我们把粮食分开了,就别多用。”
就这?!邓琳琅笑了:“可以。”她天天在牛棚上工,放牛的时候都能捡筐柴火,还怕跟他们把柴火也分开?
袁劲松今天晚上是不是刺激受多了,否则不应该这么容易气糊涂,别人不提分不分的事儿,他自己倒又提起来了,是怕林敬轩他们忘了想分粮的事儿吗?
看,林敬轩就没让邓琳琅失望,这次的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分一个人也是分,顺便把我的那份也分出来吧。”
张晓凤、许丽荣和周胜海跟进:“我们的也一起分开好了,连粮食一起。”
成静然站起来拉了袁劲松一把:“你好好跟琳琅说话。琳琅,他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不想让集体的利益受损失。”
转移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来了,还不忘拉集体做大旗,看来这两天他们还是没吸取教训,一有问题就想往自己身上推呀。
邓琳琅笑得云淡风轻:“没事,袁组长啥意思的话我都听得出来,不管是字面上的意思,还是深层次的含义,我都能理解。”
桌子边传来几声闷笑,成静然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袁劲松看邓琳琅的目光飞出刀子。邓琳琅很怕吗,怕她就一直躲在窗根听戏而不是看现场了。
成功的让男女主都说不出话来,邓琳琅扭身带着大妮进厨房涮碗,耳朵听着院子里的动静。
吵是没大声吵,刚才闷笑的几个人都听明白邓琳琅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他们只跟袁劲松掰扯字面上的意思,至于深言奥义,对不起,他们读书少听不明白。
至于想加入谈判的成静然,不好意思,她跟大家一样是普通知青,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请说他们听得懂的话,拿水汪汪的眼睛看了这个看那个起不到任何作用。
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只好投票表决,结果同意分粮与不同意分粮的人各占一半,投票投了个寂寞。
许丽荣笑了:“咱们知青点现在有九名知青,虽然邓琳琅先分粮出去了,可她还是知青点的一员,也应该参加投票。”
袁劲松等人自是不愿意让邓琳琅参加投票的――不投票的时候她都把粮分出去了,同意哪一边的意见还用问吗?
可不让邓琳琅投票,林敬轩四人便要求直接把邓琳琅算进同意分粮一方,如果袁劲松等人还不同意的话,那么他们就要自己动手分粮了――知青的粮食都在一起放着,如果不是顾忌着被生产队的人听到对知青印象更差,影响工农兵大学生名额的归属,他们早自己动手搬粮食了。
至此袁劲松一方完败,他很清楚自己不同意也没用。那就分吧,袁劲松想通了。
知青分开做饭,看似对他的威信是个沉重的打击,未必不可以利用一下――工农兵大学生名额虽然要经过生产队推荐,可拍板的是公社知青办。
知青突然闹着要分粮,那就是在知青内部搞不团结,闹分裂,知青办会放过带头挑事的人吗?看着因为每人应分粮多少争论不休的知青们,袁劲松冷笑了一声,一句话也不说。
很不巧,转瞬即逝的冷笑,被出门给大妮端洗脚水的邓琳琅看了个正着。
跟她有关系吗?
没有。
邓琳琅对仓房前的人们视而不见,跟大妮两个洗漱完窝在被子里,教她背乘法口决。大妮已经有些犯困了,头一点一点的重复着“一一得一”。
“算了,你先睡吧。”邓琳琅有些无奈的让大妮躺好,没一会儿就听到孩子平稳的呼吸声。
门绲囊簧从外头被顶开,许丽荣一脸不高兴的搬着个袋子进来。大妮的身子哆嗦了一下,邓琳琅赶紧拍了两下,又睡实了。
把粮食堆到柜角的许丽荣看到邓琳琅拍孩子的动作,默默关上了门,对她吐槽道:“早知道那天我就跟着你一起把粮食分出来了。这才两天,我们每人都比你少分了九斤。”
除了微笑一下,邓琳琅不想接话。少的九斤去了哪儿,这些人自己心里应该有数,许丽荣自己可能没抠出这么多,忍不住吐槽,等会张晓凤搬粮食回来,肯定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
许丽荣的确心里憋的难受才跟邓琳琅嘟嚷一句,说完自己也后悔了――邓琳琅分粮食只分自己的,可以按分掉的粮食减去定量算。今天知青们集体分粮,就得按实际有的粮食均分。
再按生产队分粮数减去吃掉的定量分,中间要出个大窟窿。
更让许丽荣后悔的是,她跟谁吐槽都不该跟邓琳琅吐,因为这窟窿没有一粒是邓琳琅造成的――邓琳琅为了不让袁劲松为难,真的做到了不抠一粒粮,所有知青心里都有数。
每天吃到嘴里的饭稀稠骗不了人。
没用许丽荣后悔多长时间,张晓凤也搬着分到的粮食回来了,看了看许丽荣放在地上的袋子,有些为难的说:“冬天的时候还得在屋里洗漱,潮汽大的话粮食放地上可不行。”
然后两人便开始倒腾柜子,腾地方装粮食,再把收拾出来的东西包好推到炕梢,也不知道折腾到了几点,邓琳琅睡着前的最后一个念头是,得想法子搬出知青点,别跟这些人掺和了。
早晨起来大家因为谁先用灶做早饭争论的时候,邓琳琅更坚定了这个念头。她才不跟那些人争,灌上热水瓶子、揣上几个昨天郑秀敏送来的玉米面饼,拉着大妮就来到牛棚。
等许大富上工来,邓琳琅正把最后一口烤饼子塞进嘴里,大妮手里还有小半块,看得许大富一愣:“咋跑这来吃早晨饭了?”快深秋了,牛棚的味道虽然比夏天轻点,仍不是吃饭的好地方。
大妮拿着自己小半块饼子,冲许大富笑了一下:“大富爷爷早。”
“唉,早,早。”许大富又一个愣症之后,嘴角微微上扬后很快放下,才听邓琳琅说:“没办法,知青点现在分开做饭了,我抢不过人家,就带大妮过来烤个饼子对付一下。大富叔,我用了点柴火,等下带大妮捡点补回来。”
大妮看着邓琳琅张了张嘴,很想说玉米饼两面烤出金黄的嘎吧,夹上她叫红红的那个东西,比疙瘩汤还好吃。
邓琳琅轻轻捏了捏大妮的脸蛋,示意她快点趁热吃饼子,又倒了杯水等着晾凉给她喝。见她照顾大妮如此细致,许大富的倒皱起眉毛来:“天越来越冷,你们还能顿顿在这边对付?”
邓琳琅同样为咋搬出知青点犯愁,为难的说:“哪能咋办,知青点就厨房就那么大点地,一起做饭真做不开。唉,要是我能搬出来住,大妮就不用跟我一起受罪了。”
“只要跟娘在一起,我不怕受罪。”大妮的声音细细的,却把两个大人听呆了。
如果有特效的话,邓琳琅额头一定有三条粗粗的黑线,娘是个什么鬼,自己啥时候成了大妮的娘?!
“别胡说,我才比你大几岁,你还要找家人呢,可不能管我叫娘,要不到时候你家里人该不高兴了。”邓琳琅得把小孩的错误思想及时纠正过来。
大妮觉得手里的饼子不香了,抬头可怜巴巴的看着邓琳琅说:“原来他们都骂我是没娘的孩子,不给我饭吃,不给我衣裳穿。可你一见面就给我糖吃,给我烙油饼,给我穿新衣裳,还顿顿给我饱饭吃。你要不是我娘,为啥对我这么好?”
这是一个有奶就是娘的孩子,是吧,是吧?
邓琳琅磕磕巴巴向大妮解释:“我给你糖吃,是怕你一直在那个玉米秸垛里呆着晚上冻坏了,烙油饼是我自己想吃顺手给你一张,这衣裳也不是新的,是许婶子拿来建功的旧衣裳改给你穿的。”
所以你不能赖上我,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