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杨金环◎
孙桂英听了邓琳琅的问题,便知她是真没做过针线,笑着说:“你有春秋的旧衣裳没,拿一件我改改当里子,外头就用你买的布当面,凑凑肯定能给大妮做一身薄的、再做身厚的,省得刚入冬孩子穿得太厚,脱下穿上的感冒。”
会过日子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邓琳琅听后连忙翻柜子找旧衣裳。不想许丽荣一会儿也折腾她的柜子,没一会儿递过来两件半旧的汗衫,还有一条旧裤子:“你要不嫌乎就先用着吧,我记得你自己也就两件春秋的衣裳。”
若是张晓凤递过来,邓琳琅肯定不收。可许丽荣的话,她想想还是伸手接过来了:“大妮,快谢谢许阿姨。”
“谢谢许阿姨。”大妮听话的道谢,许丽荣倒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默默坐回炕上不知想啥去了。
孙桂英看出屋子里的尴尬,逼着邓琳琅找出她的棉衣裤,就说要回家趁时候还早,今天晚上洗出来。
邓琳琅跟大妮把人送出院,回屋的时候许丽荣还保持着她们走前的坐姿,听到两人回来了抬头看了一眼,过一会又看一眼。
身为恶毒女配,自然不善解人意。邓琳琅并不因这额外的两眼,主动问许丽荣发生了什么事儿。许丽荣来来回回看了几眼,见邓琳琅一点反应都没有,心里竟升出些悲凉之感,许久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工农兵大学生名额,真那么重要吗?”
平日风风火火的人,竟然开始伤春悲秋,邓琳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认真的打量了一下许丽荣,发现她也在看着自己,倒不好再装视而不见,说道:“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逃离农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真的很重要吧。”
“就为了这个,连人格都不顾了,底线也不要了?”许丽荣明明三观已经被冲击了,还想抓住根稻草。
想到屋子里缺的那个人,邓琳琅觉得自己明白许丽荣为啥发出这样的感慨了:“有的人为了利益,觉得啥都能牺牲吧。不过我觉得,人只有自尊自爱,别人才会尊敬你。象我以前,”
吐槽起原身来,邓琳琅毫无压力:“以前热脸贴人的冷屁股的事办得还少了,结果人家不拿正眼看我不说,出头得罪人的是我,给人背锅的是我,被批评关牛棚的还是我。”
“现在呢,我不掺和这里头的事儿,有力气我给集体出,大队、生产队谁不高看我一眼,背锅的事儿也找不上我。”
说到这里邓琳琅也是一笑,自己是疯了才跟许丽荣说这些,说不定人家只是暂时虚伤感一下。
许丽荣却久久回味着邓琳琅的话,邓琳琅都要出门烧水跟大妮两个洗脚了,才轻轻的说:“我原来以为在知青点里,你是最傻的,没想到我自己才是最傻的那个。”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
张晓凤回屋的时候邓琳琅并未睡实,奇怪的是以前总关心她行程的许丽荣也没问她咋上个厕所上了近一个小时。张晓凤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原身的坏运气可能在牛棚中走到了尽头,邓琳琅盖房子的这几天都是大晴天,眼错不见院墙就垒上了,房子的框架也一点点有了模样。
房子的结构,按照邓琳琅的要求,不是传统的三间,而是隔成三大一小四间,三大间把东,分别做两个卧室和一间客厅――邓琳琅受够了不管谁来都脱鞋上炕的习俗,觉得完全没有一点个人空间。就算为了给两间卧室腾空间,哪怕客厅小了点也要有。最小的一间理所当然会被充做洗漱间,为了防潮没跟另外三间屋联通,而是单独留门。
许茂林其实不大赞成这个结构:“你咋这犟呢,等住进来你就知道了,在屋子里把饭做好,门都不用出就能热乎乎端上桌,可比风一吹上桌的都是凉饭强多了?”
“对了,各生产队送来的土坯剩下不少,麦秸根本都没用呢,我觉得还能搭间柴棚子。再有剩下的,把厕所也给你垒出来。”
你刚说完做饭问题就跳跃到厕所建设上,跨度是不是有点大?邓琳琅腹诽归腹诽,十分清楚许茂林为了替她规划这个院子,真是劳心劳力,把大队和生产队送来的东西物尽其用了。
所以一脸带笑的说:“队长,柴棚子小点没事,厕所你帮我修得宽敞点行吗?”自己要用好多年,可不能跟知青点那个厕所似的,蹲得靠后一点就能碰着墙。
邓琳琅不是强求的人,她也想直接搞个抽水马桶放进洗漱间里,可她盖房子所有的材料都是大队和各生产队凑出来的,要是突然搞个抽水马桶出来,是不是得考虑一下从哪个生产队的材料钱还起?
她腹诽许茂林,许茂林心里也在嘀咕邓琳琅:城里人就是城里人,小邓说是扎根农村,这讲究可真多,这第讲究能扎得下吗?
“邓琳琅,邓琳琅。”街上有人突然喊邓琳琅的名字,许茂林听着耳生,跟着邓琳琅一起出来一看,是公社的邮递员在叫人。
“张同志,你咋还把信给送到生产队了呢?”许茂林有些纳闷。
张路扬扬手里的单子:“包裹单得本人签字,放大队部怕丢了。”
竟然是自己的包裹,邓琳琅有些好奇的上前接过来――按原文交待,原身一直到大返城之前都没有收到过信件和包裹,到她这儿涨行世了?
包裹单上的字迹很清楚工整,收件人地址的头几个字笔画有点生硬,后面的字便很连贯,收件人的确是邓琳琅,寄件人处写着平山地区轧钢厂邓晋生。
是这原身的爹给寄来的包裹。
邓琳琅往邮寄物品栏一看,不出意外的写着棉衣物。
“小邓,快点签字呀。”许茂林见邓琳琅一直拿着包裹单发愣,催了她一句:“别让张同志等着。”
张路不在意的说:“谁接着家里邮的东西都高兴。别说,你们村这个知青,我还是头一回给她送包裹单呢。”
邓琳琅签完字后,许茂林就催她:“家里好不容易邮来东西,现在没啥事儿,时候也不晚,你上县里取回来吧。”
“那中午饭又得麻烦我婶子了。”邓琳琅跟许茂林客气一句,又说:“正好我缺的东西太多,看能买着点啥先买点回来。”
大妮这两天已经跟孙桂英混熟了,不用邓琳琅托付孙桂英就主动说会看好她,邓琳琅便问她有啥要买的东西没有,自己可以给她捎回来,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才去许茂林家推自行车。
背上篓子,骑上自行车的邓琳琅心情还明些复杂的,忍不住边骑边跟系统吐槽:“老邓家这家人都够倔的,闺女跟爹娘置气,不往家写信不回家过年,爹娘也忍的住两年不问一句。也就是我来了,要是我没来的话,他们知道自己闺女没了会咋想?”
除了增加积分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的系统:“人类的思想太过复杂,宿主要尽量保持冷静。”
邓琳琅当然很冷静,一路上默算着自己取包裹前,应该再找石爱党一次,看能用大米给新房子添些什么东西:各生产队送来的砖瓦,不说可丁可卯也差不多,房子建成后最多能剩出点铺地的砖。可邓琳琅适应能力再强,不求能有木地板或瓷砖,至少得用水泥把地抹一遍,才方便以后打扫吧。
还有窗户和门,人家是按三间房给凑的材料,邓琳琅却把房子盖成了四间,还差一套窗户和门。另外房子不可能只有一盘炕别的家具啥都没有吧,她手头却只有知青点放的一个柜子……
“大爷,我找石爱党。”邓琳琅上前跟门卫老头打招呼。
门卫对她还有印象:“又来找石爱党呀,你是他啥人咋老来找他?”
尽管邓琳琅不喜欢这种一见面就想把人八辈祖宗打听清楚的说话方式,却还是笑眯眯的说:“他是我表哥。”
“你表哥?”老头更加狐疑的打量邓琳琅:“没听说杨同志有这么大个表妹呀。”
邓琳琅忙说:“我家是平山地区的,跟表哥家的亲戚有点远。可在永安我只有表哥一个亲人,有事儿也只能来找表哥。”
“这么回事儿呀。哎,杨同志,杨同志,这位同志说是石爱党的表妹,找他有事儿。”老头点头,身子却一动不动,看到有人从革委会出来,才突然喊了一嗓子。
杨金环肚子有点丝丝拉拉的疼,便跟办公室的人说了一声,想回家躺着休息一下――她这一胎来得太艰难,前些天孕吐严重到医生建议流产,好不容易不吐了,可不敢再出点啥事儿。
所以她走路十分小心专注,根本没听出来门卫老头是在喊自己。门卫见她不理自己,撇了下嘴放高声音:“杨同志,有人找你。”
这次杨金环听清了,往传达室门前一看,只有门卫和一个不认识的姑娘,眉头就皱了起来:“谁找我?”人就原地站住,一点往传达室走的意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