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 朱大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9章

◎猜疑◎

对于自己是不是能承担重要工作,宁记者现在并不怎么关心,他更想帮着邓琳琅这个善良的姑娘,尽早把房子建起来。

哪怕现在还是冬天,先把材料准备全了也是好的,免得他深入报道的旗号打不了太久,再协调也协调不到啥东西。

于是第二天他又陪着邓琳琅,到了李卫党已经打听清楚的黄石坑公社砖厂,希望能从人那里协调点砖出来。

砖厂厂长从未听说过这种要求,看病人一样看着宁记者和邓琳琅:“哪怕是次砖,我们也是用了人工和煤才烧出来的,只是半青半红的颜色难看点。不大讲究的人家,想要这样的砖都排不上号。咱们农村别的人不多,只想让房子牢实点,别的不讲究的人家多的是。”所以你们是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农村的情况确实是厂长说的这样,道理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邓琳琅心里算计着自己拿出多少钱来买砖才不会让人觉得扎眼,才由着宁记者提出请砖厂免费赠砖的要求。

这就跟你跟人说我想跟你借一万块钱,关系一般的人肯定不想借。可是你要是一上来就跟人说想借几十万上百万,再说借一万应急也行,别人说不定就借了,是一样的道理。

别以为邓琳琅不知道,砖厂的这批砖,已经向上级申请报废了――李卫党常年在黑市不是白混的,打听这点消息是小菜一碟。

因此她丝毫不在意厂长的目光,把有自己事迹的报纸摊到厂长面前,又把昨天饭店里众人捐款的名单放在上面,淡淡的说:

“厂长同志,我知道自己的要求看起来不大合理。可是咱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帮助集体照顾一下暂时腾不出手照顾的孩子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您能把次砖送给孩子们,是您替集体给孩子们送温暖,不送的话我也能理解。”

相对于报纸,厂长更感兴趣的是写满人名的纸,拿起来翻过来倒过去看了好几遍才问:“这是……”

邓琳琅一脸骄傲的指着李卫党的名字说:“这位李同志是县日杂店李经理的弟弟,跟我们前进大队有些业务往来。看过县报关于我的报道之后,也想给孩子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知道我们暂时有困难,一下子捐出两个月的工资。下面的人都是昨天受到李卫党同志的感召,一起给孩子们的捐款。”

人家个人都能拿出两个月的工资来,你这么大一个砖厂,好歹也算集体单位,总不能还不如个人觉悟高吧?

昨天就已经得知李卫党没有正式工作的宁记者,不解的看着邓琳琅面不变色心不跳的说李卫党捐了两个月的工资,很想知道她是怎么计算出五十块钱是李卫党两个月工资的。

不过现在要听厂长的表态,不是问这个的时候,宁记者与邓琳琅一起,静静等着厂长的回答。

厂长在搓手,来回的搓,搓的两个手心明显见了红意,才下定决心般说:“你们先等一会儿,我去公社请示一下。”他们厂是社办厂,那批次砖也已经订出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因为公社领导扯皮才没订出去,否则早就一块也不剩了。

宁记者与邓琳琅点了点头,没觉得厂长这是躲出去了――躲邓琳琅不需要理由,可是躲宁记者,就得想想咋跟县报社圆话儿了。

好在公社离砖厂不远,厂长走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带着两个人回来了,其中一个远远的就向宁记者伸出了手:“宁记者,你好你好。我是黄石坑公社的马忠鸣,咱们在代表会上见过。”

“马主任你好,本来不想打扰您的。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们最有体会。”宁记者接过马主任的手,同样用力握了握。

马主任被这不轻不重的马屁拍的神情愉悦,笑看着邓琳琅问:“这位就是邓琳琅同志吧,公而忘私,一心为集体分忧,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呀。邓琳琅同志这样的先进人物到了我们黄土坑公社,我肯定是要见一见的。”

大家寒喧着落座,宁记者不动声色的看了一下手表,马主任的脸色稍微紧了一下,笑眯眯进入正题:“邓琳琅同志一心为集体分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按理说只是需要一些次砖,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可是对于黄石坑公社来说,砖厂的收益占了公社弥补经费的一小半,直接送给邓琳琅同志的话……”

邓琳琅谦虚的一笑,刚想说话被宁记者挡在了前面:“这些来之前我们就想到了,县妇联刘主席也是考虑到了你们的困难,所以昨天没有给马主任打电话。如果砖厂跟纺织厂一样,是县里的厂子,就不用马主任这么为难了。”

“纺织厂?”马主任想不出邓琳琅想盖房子,跟纺织厂有啥关系,有些疑惑的重复了一下宁记者的话,马上想到了一种可能:“刘主席帮着小邓同志协调过纺织厂的木材了?”

宁记者肯定的点头:“邓琳琅同志是新时代女性的楷模,县妇联对她照顾孤儿的情况十分重视,也是我要跟踪深入报道的原因之一。”

说完,他意有所指的看了邓琳琅一眼,马主任和厂长也随着他的目光看向邓琳琅。对于自己突然被称为楷模,邓琳琅心里不好意思,身姿却端坐如山,咋看咋有些我心里有底,但我不说的意思。

马主任向厂长使了个眼色,跟宁记者打了声招呼便双双出门。陪着马主任过来的工作员,马上殷勤的给宁记者和邓琳琅添水,熟络的跟宁记者聊起了近段时间县里的动态,以及上级政策自己拿不准的地方。

任何地方,都不缺有上进心且有眼力见的人呀。

邓琳琅刚在心里感叹一声,马主任跟厂长已经进来了,不等坐下便说:“刚才我跟厂长商量过了,可以把剩下的次砖都支援给小邓同志。不过,为了好跟公社的同志们交待,我们也有一点小困难,请小邓同志搭把手。”

说到这儿,他顿住了,看了厂长一眼。

厂长憨厚的向邓琳琅笑了一下:“是这样的邓同志,我们砖厂上交公社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用到福利院的。正好你那儿要给孤儿们盖房子,能不能就手多盖两间,把我们公社的三个女孩子也接收了?”

宁记者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马主任,你们这个要求,说的有点晚了。昨天小邓已经到纺织厂协调好了木材,是按给五个女婴成长后的居住规划的。你这突然又要塞给她三个,木材从哪儿来,还有三个孩子的照顾问题、吃饭穿衣问题……”

“还有将来的上学问题。”邓琳琅自己也没想到马主任他们居然打起这么个主意,马上反应过来,对宁记者的担心的问题进行了补充。

厂长对宁记者客气,对邓琳琅就是面上那点,不在意的说:“都是些女孩子,又是没爹没娘的,上啥学上学,长到七八岁,就能帮着你下地挣工分。再不济,还能帮你收拾收拾家,。你们大队不是一直做手工挣加工费吗,女孩子到了六七岁就能拿针。邓同志,你累不着几年。”

说着说着,厂长都相信自己的猜测了,看向邓琳琅的目光变了,连马主任和宁记者看邓琳琅的眼神里,都带上了猜疑,只是多点和少点的问题。

邓琳琅来到办公室后一直和煦的笑容,不知什么时候收起来了,看向厂长的目光越来越冷,冷的厂长最后两句话,是硬着头皮说完的。

“马主任、宁记者,还有这位厂长同志。我做出代为照顾几个孤儿的决定,就已经想到会有人觉得我是沽名钓誉,或者想要在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不再重视这件事情了,借几个孩子牟利。所以厂长这么想,我十分理解。”

“对于厂长有这样的怀疑,我只能说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任何的猜想、怀疑,都会在时间黯然失色。我代为照顾孤儿期间,所有的收入支出,哪怕是一分钱都会详细入帐,欢迎任何捐助者或是有疑惑的人,随时来查。”

邓琳琅的声音不大,清冷的似乎落到房间里就碎裂开来,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样,寒浸浸的让人心里并不舒服。可是邓琳琅拿给厂长看的那张写满不同笔迹的签名,就在桌子上摆着,证明邓琳琅不只是说说而已。

马主任不满的看了厂长一眼,笑了一下说:“厂长是老脑筋,性子又直,说话不过脑子,小邓同志你别跟他一般见识。我知道突然说让你多照顾三个孩子有些难为你,不如这样,缺的木材我们公社帮着解决,黄土梁公社给孤儿的补助,我们公社也按同样的标准给。宁记者,你觉得这样可以显示我们公社的诚意了吧?”

宁记者看了邓琳琅一眼没说话――将要照顾孩子的是邓琳琅而不是他,他没有资格替邓琳琅做主。

-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