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 - 朱大概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3章

◎向阳花福利院◎

宁院长听到许慧丽庆幸草儿没成为三妮,心里一动,觉得这是一个让孩子跟邓琳琅更亲近的机会,便笑着说:“刚才我就说这孩子只认小邓一个人,哪怕不叫三妮,也跟小邓最亲。这么小的孩子叫啥都行。”现在改成三妮他也没意见。

如此直白想让孩子赖上邓琳琅的话,许慧丽可不想接,她转头打量着福利院的屋子,一看就用了好些年,顶棚已经变得暗黄,窗户纸有几个小窟窿,用碎纸糊住了,显得屋子更加昏暗。屋里除了一铺大炕,连个柜子都没有,炕梢的一小堆应该就是孩子们暂时不用的衣裳,叠的手法一看就是邓琳琅的,因为屋里太暗看不出都有啥。

真不是个孩子们适合生活的地方,跟邓琳琅的房子没法比。难怪宁院长会起让邓琳琅把孩子们接走的念头。

许慧丽想起宁院长一见面时劝邓琳琅明天不要来的话,明白这也是个无奈的好人――自身能力不足,却有一颗善良的心,自然想巴住可以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的人,哪怕手段有些让人膈应,却不是为了自己得好处。

怨还是怨的,理解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许慧丽就在这一瞬间单方面原谅了宁院长,拿过邓林胜抱进屋里的小棉袄,向四个大点的孩子招手:“都过来,试试衣裳合不合身。”

拿来的棉衣都是邓琳琅量过尺寸才请生产队人做的,自然是合身的。孩子们一个个换好棉袄之后,小脸都兴奋的有些发红,终于嫩声嫩气的向许慧丽道起谢来。

听着一声声衷心的感谢,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目光,再看看熟练给草儿喂奶的邓琳琅,许慧丽心里叹了一口气,意识到自己是劝不动小闺女啦。

劝不动就劝不动吧,大闺女倒是在身边,啥苦水都往她耳朵里倒,她听了除了烦心啥用不顶,还不如小闺女在农村让人省心。不就是住在农村吗,她小闺女就算是住在农村,也是受到社员们欢迎才舍不得走,还上了报纸,跟那些被迫留下来的人不一样。

没劝动邓琳琅却把自己劝好了的许慧丽,干起活儿来是一把好手,一天的时间都陪邓琳琅留在福利院,不仅帮着带孩子,还帮着张姐把老人们的衣裳都给洗了一遍,被褥拿到屋外拍打了一回,连饺子馅都帮着剁好了,才跟坐着邓林胜的自行车回了小庄头。

这个年邓琳琅家就过得格外热闹。

郑秀敏生怕再出现邓林胜那次来的情况,三十那天直接送来一只杀好褪净的老母鸡来,说是给许慧丽娘两个加菜。李雪梅也不甘示弱,送来的是自己家炖好的杀猪菜。陈老实跟郑春山两家送来的都是刚蒸好的粘豆包,足足两大篮子豆包看的邓琳琅直犯愁。

那回郑春山家头一次蒸豆包,给她送了二十来个,孙桂英用油煎过后沾上白糖,被她跟大妮、二妮一口气都吃完了。当时她当成笑话跟郑春山讲了一次,也有夸奖郑春山家豆包好吃的意思。没想到一句话就引出这么两大篮子,下回她可不敢再说谁家的啥东西好吃了。

没见王相臣家给她送来了半板豆腐,李小花连年夜饭都没准备,大老远跑来给她送的是自己夸过一次的发糕?

看着不时挎着篮子进院的社员,许慧丽对邓林胜说:“我觉得你爹那后勤处长白当了,咱们家过年可没来过这么些人。”送的东西还都那么实在,都够闺女跟两外孙女吃上两月的了。

邓林胜接受了邓琳琅派给的任务,觉得是个劝许慧丽的好时机,自然而然的说:“要不琳琅不愿意回平山呢,轧钢厂那些人可没社员们实在,不看咱们家的笑话的就是好的。”

正说着,李卫党又骑着自行车来了,车架子上绑着一个大筐,看不出里头装的是啥。大妮二妮两个跟他很熟悉:“李叔叔,你给我们带啥好东西了?”

许慧丽与邓林胜对视一眼,谁也没有出门,都低头趴在窗户角看着外头的情况。

就见李卫党自己艰难的把大筐卸下来放到地上,才喘着粗气说:“你娘呢?这里头的好东西可不少,有你杨阿姨给你们做的新衣裳,还有你李伯伯给你们买的糕点。”

“你来的正好,头一锅丸子快炸好了,你一会儿给金环姐和李经理都捎点回去,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邓琳琅已经听到声音从厨房出来了,看着地上的大筐丝毫没有推让客气:“一会儿帮我拿到客厅去吧。”

“最底下是两条鱼,放客厅还不得一下子腥气。”李卫党摇了摇头,一样一样把东西从筐里往外掏。大妮抱了一抱要往客厅走,邓琳琅才想起来:“你舅舅是不是上厕所了,叫他出来帮着拿东西。”

邓林胜不得不在许慧丽的目光之中,慢慢从屋里挪出来,没接李卫党递过来的半截羊腿,眼睛看着邓琳琅。

得,这是又想歪了。

邓琳琅连忙给两人介绍:“这是李经理的弟弟,最开始想到用运输队的车捎大米的就是他。这是我大哥,跟我娘一起来陪我过年的。”

她介绍的太坦荡,邓林胜心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遗憾。李卫党倒没多想,摊手对邓林胜笑着说:“咱们先把东西放厨房吧,我这手上都是油,一会儿再握手吧。”

大妮正在被许慧丽盘问,得知李卫党结婚的时候,邓琳琅还带着她们姐两去吃过饭,面对李卫党时便只留下表面的热情。

邓琳琅对此不大在意――她跟李卫党之间的生意是他们之间的事儿,不能要求刚见一面的许慧丽,跟自己一样把李卫党当成合作伙伴一样维护关系。

许慧丽年初二离开的时候,没再对邓琳琅提高考或是招工的事儿,反而跟邓晋生一样,让她有事儿或是缺啥了,就往家里写信,别因为邓琳琳的事儿就不好意思跟家里张口,与刚来时恨不得直接把邓琳琅押回平山,表现的判若两人。

邓林胜看着自己脚边的大包袱,觉得许慧丽这些话完全没必要说,却也不劝,只在边上跟邓琳琅定规着,让她五一一定要回平山参加自己的婚礼。

他们两人一走,很快又到了春风吹袭冰雪融化的时候,已经被定名为向阳花的福利院,终于破土动工了。

材料准备的齐全,生产队分出一半的人来就够忙活,没用半个月,小庄头的头一栋二层楼就竖立在了邓琳琅的院子边上,引的孩子大人不时的跑来看稀奇。

邓琳琅每天除了去福利院,回来还要查看进度,记好材料出帐,更不能忽视手工合作社原料的补充,再次跟陀螺一样高强度运转着。

小庄头每个社员看到邓琳琅,都心疼的说她瘦了,让她有事儿只管招呼自己,别啥事儿都自己干。因此等到福利院大门装上的时候,邓琳琅也就把打扫卫生、安置家具的活交给郑秀敏等人帮忙,自己骑车又跑了一回县城。

宁记者既然说过要深入报道,帮着邓琳琅协调了各种材料,于情于理在福利院开院的时候,都应该请他到场。

还有刘主席,邓琳琅觉得自己也应该向她报备一声,否则让人误会她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以后就没法打交道了――邓琳琅心里明镜似的,自己的福利院不可能只有眼前的八个孩子,以后再接收孩子们上户口、协调入学都需要妇联帮忙。

刘主席得知向阳院在半个月后就可以开院,很是吃了一惊:“这么快?”

陪着邓琳琅来的宁记者笑了:“我刚听说的时候也吓了跳,要不是知道小邓从来不拿大事儿开玩笑,都以为她在忽悠我了。我已经跟我们社长汇报过了,向阳院开院的那天,我们县报社的深入报道就会见报。”

刘主席也有些激动:“是该好好报道一下。小邓同志这样的典型不宣传,你们报社就是失职了,我这个妇联主任头一个不答应。四月二十号是吧,到时我们妇联的同志都去小庄头,让人看看,妇女同志们的办事能力和气魄。”

邓琳琅笑微微的听着两人对自己的表扬,神情与头一次来到刘主席办公室没有一丝不同,并不因自己取得了成绩沾沾自喜,令刘主席对她的认可上升了好几度,自己想想又说:“这样,我向主管县长汇报一下,最好请他出席一下。”

如果有一位副县长出席的话,黄土梁公社的领导就不能不通知。虽然副县长确定成行,县里也会下通知,邓琳琅觉得自己有必要向钱书记提前汇报――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的福利院可是在黄土梁公社的地盘上。

公社对此自然是重视的,哪怕还没确定副县长到不到,钱书记已经决定自己那一天一定会出席。而黄石坑公社,邓琳琅就没有自己去通知,而是借用钱书记的电话,跟马主任通了个消息,请他通知福利院,她会提前一天把三个孩子接到小庄头。

虽然最开始没有把三个孩子计算在向阳花福利院之内,但是邓琳琅还是希望,那三个孩子能尽快融入进来。增加她们的参与度与仪式感,邓琳琅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