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八零年代(17)
第一百零八章八零年代(17)
他们一行三人,花了三个小时,总算到了云河县城。
冯庚领着来到一家招待所。
“白教授,云河县是贫困县,就算是县城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招待所,最好的就是这家了,条件有些简陋啊……”
白教授抬头一看招牌名:彩鸾招待所。
他就笑了,“挺好挺好!这名字好!就这家!”
彩鸾招待所就是一个二层水泥小楼。
他们直接就开了个三人间。
这三人间里就放了三张木板床,床上铺着条纹床单,每张床的床头有个柜子,另外靠窗又多了套桌椅,四面都是大白墙,水泥地面。
屋里没有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和冷热水房都在楼道顶头,想洗漱还得带着牙刷牙缸和毛巾去。
这话江易倒是相信,就他从窗户上往外看,不大的街道上几乎都没啥人了。
江易拿了个扳手,就钻到了车底下。
江易当学生穷游时,住过的最便宜的青年旅社都比这条件好。
“咱们主要考察四个地方,凤台集、凰尾坡、娘娘庙,还有仙迷镇……”
“我们村里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肯定是吃不起的,会用磨好的小米粉掺杂上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模样都挺怪的,以前就没多想过,这几天,我也跟着看了看明异经,发现没准真有可能跟明异经里那些珍禽异兽有关呢……”
不过这晚饭也就是大烩菜和馒头,味道只能说马马虎虎而已。
白教授冲着他们微微一笑,还点了点头。
他说到这儿,看到冯庚,又加了句,“冯老师的老家跟这里差不多,还是要好一些?”
就沁城市内的大小饭店都没多少,而且一般最晚也就营业到七点半。
等听到冯庚说差不多的时候,白教授就点头感叹,“能从这样的条件里出来,考上师专,也是很不容易了。”
白教授满脸兴致勃勃,“现在还有这种习俗么?冯老师会做吗?”
冯庚听着就想笑,“还是年轻人胆子大啊!这不光敢开车,连修车都敢上手啊!”
白教授和冯庚都下了车,冯庚愁眉苦脸地说,“要不我步行去镇上,看看能不能找着车先过来接你们?再想办法把车子也拖过去?”
小婴儿也就一岁多,黑胖黑胖的,头上还戴了个小花帽。
白教授的目光落在了他们怀里抱着的小婴儿头上。
白教授兴致不减,完全不在乎晚饭好坏,刚刚吃过就拿出云河县的地图来。
“有的,尤其是村里,好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做好几种,光是看着都觉得眼晕,我是没学会……可能年轻些的,都不大会。”
白教授还要再问,就听到土路的拐弯处,有人过来了。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还没到仙迷镇,车子就抛锚了。
破破烂烂的吉普车开在泥巴路上,叮叮当当地哪儿都响,江易坐在驾驶座上,都担心它会散架……
一对小夫妻,抱着孩子,拎着篮子,看穿着打扮应该是本地人,从后方走过来,路过抛锚的吉普车和白教授他们三个,不由好奇地多看了好几眼。
那对小夫妻互相看了看,匆匆点了下头,就脚步加快往前走。
之前从沁城市到云河县城的路就已经很崎岖了,没想到,出了云河县城,那更是坎坷。
冯庚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对白教授说,“县城里太穷了,总共就三家小饭店。这家卖馒头和烩菜的小饭店还是多亏了挨着招待所,不然没准晚上都不卖饭。”
冯庚不好意思地谦虚几句,“也是那时候政府给贫困地区的学生政策好,我上了师专,一分钱都没花过,都是公费补贴的。不然以我家的条件,可是供不起。”
江易已经从后备箱里,把他带的大背包给拿了出来,拉开拉链,取出了几样工具。
“让江易先试试吧,咱们去歇会儿!”
江易在那儿修得起劲,他们聊得也起劲。
冯庚是本地人,熟练地去买来了三份晚饭。
虽说一腔热情吧?可就刚刚那段烂到不行的土路,差点把他这把老骨头给颠散了。
一夜过去,三个人早早地起来,收拾一番就开车上路。
江易却打开了后备箱,“先不用,白教授,冯老师,你们可以先坐在路边歇一歇,看看风景,我试着修修,没准能修好呢!”
什么烧烤、k歌、酒吧夜生活啥的,想都别想。
白教授笑了,“年轻人,有想法,胆子大,心灵手巧啊……”
万一修坏了,这小伙子能赔得起吗?
白教授看了看天色,又看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土路。
当然了,这辆破吉普本身也备了两三样家伙事儿。
就更别说贫困县城里了,冯庚能在六点半买回热乎能吃的饭菜都很不容易了。
白教授把他老朋友的电话找出来,“你去镇上打这个电话,看看他能不能让人过来帮忙?”
但江易知道在这儿可没得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