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抵达羊城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
时间转眼便来到了八零年年初。
随着知青大批量返城,一时间街上多了许多无业游民,有一段时间甚至治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政策上的松动,国家已经正式通过允许私人买卖,也就意味着私人买卖,再也不会被当成投机倒把抓起来。
因此,街上如雨后春笋一般,渐渐多了不少小商小贩。
但因为前些年投机倒把抓得严,许多人害怕忽然之间又变了天,所以有不少人都还在观望之中。
并且现在这个时代许多人认为个体户是不体面的工作,更多人是更看得上铁饭碗,
提起个体户都是嗤之以鼻的神情,就连亲戚里有干个体户的,都恨不得不认识这个亲戚。
乔念把自己准备开一个服装店的事情说了一遍,有些紧张的看着婆婆小姑子,
虽然不管他们同不同意她都一定会做,抓住时代的东风,但她肯定更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
张凤兰不懂什么个体户丢不丢人,她只知道挣钱就不丢人,又不偷不抢的。
凭自己的本事吃饭没什么可丢人的。
“念念,你要是想干就放手去干,家里有妈在,你要是有啥要弄的就让小妹给你去干,反正现在三个孩子都大了,妈平时就是洗洗衣服做做饭接下孩子。”
周小妹现在也不是曾经那个别人说一句,脸皮薄的就很不找地缝钻的人了,闻言重重点点头。
乔念原先考虑过前期先摆摊,后面回本了再找铺子,但考虑到自己还要上课,找人摆摊就没那么方便了。
在这个黄金年代,服装行业可以说是暴利行业,只要进回来的款式质量不错,绝对就是稳赚不赔。
“谢谢妈和小妹你们的支持,我一定会好好干的,不给你们丢脸。”
“我儿媳长得好家世好,还是京市大学的高才生,给妈长脸着呢。”
“就是,嫂子是咱们家最有本事的人,方方面面都很优秀。”
“妈妈最棒~”
....
被家里人无脑吹捧,乔念非常受用的笑眯了眼。
之后的几天,乔念一有时间便带着小妹跑遍了京市大学附近的临街铺子,最终定下了距离京市大学以及附近工厂家属院都不远的一个店铺。
店铺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到时候能放货住人顺便还能盯着店里。
前面的铺子差不多五十平左右的空间,作为前期的投入不算太小了。
为了防止后世听过见过不少房东眼红租客生意,频繁涨房租,将房租涨到不合理的价格,乔念一次性和房东签了三年的房租。
去了附近平房的一处临时工汇聚的地方,找了几个泥瓦匠,按照自己的要求把铺面重新装修了一遍。
统一刷成大白墙,另外添置了不少灯,主打一个明亮简洁,又定制了挂衣服的架子。
忙完新店的装修,差不多正好也等到了周卫国的两名退伍战友赶来京市。
周卫国得知媳妇儿要南下批发服装,准备在京市开一个服装店,原本计划好了到时间过来陪着媳妇儿南下一趟。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临时接到任务,只能安排了两个因伤退伍的好兄弟,陪同媳妇儿妹妹一块南下。
正好乔念的店里也缺人,乔念便打算直接留两人在京市干活,她都想好了之后两人的安排。
其中黑瘦的男人叫李东,出任务的时候胳膊受伤退伍,也因为缺了一条胳膊平日都被人当做怪异的存在,性格渐渐变得内向不爱说话。
另一个壮一些的叫赵兵,脸上有一道从额头到右眼狰狞的伤疤,退伍后家里容不下,就一个人生活,媳妇儿早些年便提了离婚,两人没有孩子。
乔念得知两人的遭遇后心就闷闷的,他们作为保家卫国的军人,退伍后却都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不应该是这样的。
几人因为出发的比较匆忙,没有买上卧铺,就连硬座都差点儿没买上。
因为是南下进货,几人除了带了一身换洗的薄衣服,没带什么大包小包,好不容易才挤上了火车。
就连过道都是带着大包小包的人,乔念看着这似曾相识的场景,挤到座位上的时候已经挤出一身汗了。
周小妹前几次坐火车那都是跟着嫂子坐的卧铺,还是第一次挤硬座,坐下来也是长舒一口气。
赵兵和李东为了省钱来的路上也是挤得硬座,但他们运气没那么好,是一路找角落蹲坐来的。
有那大娘看着两个打扮得漂亮时兴的小姑娘,本来还想和两人搭话呢,但看着对面两个凶巴巴虎视眈眈的男人,就不敢说啥了。
这去一趟羊场指不定要花多少钱,周家母女俩秉持着能省则省的理念,出发前就做了一沓香喷喷的葱油饼,另外还煮了十来颗鸡蛋,以及自家炒的蘑菇酱。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周小妹就把包里香喷喷的吃食掏了出来。
“赵哥李哥都是自家做的,别客气,吃饱了。”
“嫂子,我去给你打份儿饭回来。”
“不用,一起吃这个就行。”乔念也不是为了省钱,主要火车上的饭也没好吃到哪儿去。
几人卷着蘑菇酱吃着葱油饼,吃得喷香,倒是把车厢里的其他人都给馋到了。
有那小孩子哭着闹着吵着要吃,最后换了一顿大人的竹笋炒肉,才乖乖地不吵了。
当然有那厚脸皮上来要的,乔念也不惯着,直接怼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