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合谋作案(下)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及其同事对情绪传染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自动的模仿和同步于他人的表情、声音、姿势和动作的倾向性,其结果往往使交往双方的情绪产生聚合并统也被称为原始性情绪传染。情绪聚合不单单是简单的传染,且往往会产生叠加。这就好比球场观众席上,当一群人兴奋的庆祝一个进球时,这种欢快的情绪不仅会传染其他人,也会因为大家的欢快而产生叠加效应。其结果就是,原本的欢快会成倍增长,原本对欢快的表现也会成倍提升。受到他人欢快影响,个体往往会做出平常他一个人根本不会做出的疯狂庆祝举动。
和积极情绪传染叠加相同,负面消极情绪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负面悲观情绪会影响另一个人,而当两个同样有负面悲观情绪的人在一起,这种负面感官也会成倍增长。对于负面情绪的反馈也会更为极端。
我们常常看见情侣,朋友之间闹情绪,当一方摔东西时,另一方可能会摔更大件的物品。一方伤害自己时,另一方甚至会用自杀来回应。这其实就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叠加。
可以想象,当季慧琼和欧悦冉两个拥有负面情绪的人待在一起,她们的消极会叠加,对负面情绪反馈的行为也更极端。
根据程宣仪的设想,一旦这种负面情绪叠加达到一定程度,又因为其中一人首先走出自残行为,那这种自残的负面反馈也会影响另一人。另一人不仅同样会自残,也会将程度进一步提升。
季慧琼卧室床单的血迹属于季慧琼,则很可能是季慧琼在卧室中做出自杀行为。这种自杀行为传染到了欧悦冉,继而欧悦冉在客厅也做出了自杀行为。这就解释了卧室床单和客厅地垫为何分别拥有两人的血迹。
然而,这两人肯定都没完成自杀,但是血却也流了不少。
在做了死亡尝试却没死成后,她们两人必然又要做一些交流。这个时候,将当初五个人重新聚在一起,继而真正同生共死的想法出现了。
欧悦冉和季慧琼萌生了要把其他三个女人绑在一起,和她们完成一场多年以后的誓言兑现。
有人问道:“那现场到处都有两人融合在一起的血液如何解释?”
“很好解释。”这次李北光直接开口了,“当两人情绪到达一定程度,加之身体流淌的血液刺激,会让这两人产生一种对血的渴望。她们暂时不想死,可又想宣泄这种渴望,便极有可能在现场进行血液的洗礼。她们两人会把各自的血液集中在一起,到处泼洒。”
周毅然加入讨论:“千百年来,血液都是最容易激发人情感的东西。人去做什么事情之前,用血来展示态度和情感,往往也最容易达到情绪的高潮。血液崇拜更是一种人类起源很早的信仰。血液被视为生命,所以在人类视觉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最早自我形象就是血液代表人。”
“不错,季慧琼和欧悦冉感受到血液的刺激,她们最终把两人的血液集中在一起。”循声望去,余艺凡也赶了回来,他已经听到大家的议论,脑海中也把一些问题想通了,“之前我和程宣仪、周毅然在季慧琼家中待了一晚上。当晚我观察那些血迹就有些不对劲,然而始终没想出到底哪里不妥。经过你们这一说,我终于明白不妥之处就是血液的泼洒极为平均。如果把灯光关上,在黑暗的环境下,有人拿着装着血的杯子随机在各个房间泼洒。确实因为黑暗中没有方向,洒的很随意,也会到处都是,但是同时,她会本能的让各处血液泼洒量达到均衡。”
这就是程宣仪的设想!欧悦冉和季慧琼在情绪到达一定程度时在房间内泼洒两人融合在一起的血液,感受血液对她们的刺激。
从始至终没有伤害行为,更没有追逐杀害,所以,当晚没有发出任何惊叫呼救声。
“两人合谋!所以,在执行完血液泼洒后,她们两人应该一起离开住所开启对另外三人的绑架。可我们没发现她们一起离开,难道我们看漏了?”
“她们两人确实是一起离开,并且我们已经看见她们如何离开。”
最初大家始终把思维限定在一人是凶手,一人是受害者的思路上,可现在当季慧琼和欧悦冉合谋的选项被确定后,众人的思路更加发散。余艺凡更是已经想到那两个女人如何离开现场。
“白钟阳说季慧琼的两套内衣还有外衣不见了,这应该就是她为了外面的几天生活而准备。与此同时大家也别忘了,欧悦冉既然来陪着季慧琼,那她怎么可能不带换洗的衣物。可在季慧琼家中我们没发现欧悦冉的衣物,由此可见,欧悦冉也将自己换洗的衣物带走了。这意味着,她们两人都做好了要在外面逗留几天的准备。那么,她们两人的衣物放在哪?答案也许就在那个大行李箱中。可同时,那个大行李箱不仅仅装着衣服,还装着另外一个人。只不过,我们之前以为里面是尸体,现在可以确定,里面则是一个活人。”余艺凡解释道,“我们假设当天穿着长衫的人是季慧琼,那么欧悦冉就会暂时藏在箱子中。季慧琼清楚小区旁边有监控,会看见她们如何离开,所以她们需要做些伪装,好让自己消失的更彻底。对于消失这种事情,欧悦冉更为擅长。一定是她策划了整个过程。”
在对线路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观察后,欧悦冉觉得小车库是她们最佳“失踪”场所。只要当天早上一人推着行李箱到了车库,接着在视觉死角把另外一人从箱子中放出来。她们两人又稍作乔装,趁着上班和送孩子上学高峰期,她们拿着衣物跟着人流分别离开,则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
还是有人不解:“人可以跟着人流悄悄离开,那大箱子呢?”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就是欧悦冉的高明之处!大箱子不仅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就比如现在,我们还在想大箱子到底去了哪?因为不管是谁提着那么大的箱子肯定都会引起注意。可当天我们再无看见有人推着大箱子从车库出来,车库周边也没有遗弃的大箱子。为何?因为早上七点钟,除了有大量上班和上学的人群外,还有那个基本每天都准时来到的垃圾处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