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楚家美食标记
第72章楚家美食标记
萧逸回京后,楚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虽然他心中时常闪过萧逸的影子,但他不敢细思,只是像朋友一样盼着萧逸回京办事能够顺利圆满,他自己当下的责任是守护楚泽、发展事业。
眼下尚未入秋,按照不是只做腊肠的好时节,自入夏以来楚澜和张屠夫本来已经降低了腊肠的制作数量。
奈何孟玄在江宁尝过楚澜做的腊肠以后就欲罢不能,强烈要求楚澜做一些送到金陵城销售,并表示自己家的酒楼肯定能销下。
楚澜与张屠夫商量后,决定接下腊肠单子,每日与张屠夫一起忙碌,从选肉、切肉到调制腌料,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张屠夫现在亦称得上算是经验丰富,他做了多年的屠夫,对猪肉非常了解,特意教楚澜如何判断猪肉的最佳状态,楚澜则发挥自己的创意,不断改良腌料配方。
楚澜尝试加入陈皮、桂花、山胡椒等独特香料,使腊肠的口味更加丰富,在自己家食铺尝试销售,深受食客喜爱。
“楚小哥,你这手艺可真是绝了!”张屠夫一边将腊肠挂上晾晒架,一边感叹道,“以前我卖了十几年猪肉,也没想到肉还能有这么多吃法。”
“张叔过誉了,我只是稍微动了点脑筋而已。”楚澜谦虚地说道。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楚澜和张屠夫严格筛选,还招募了几位手脚麻利的帮工,签了契约,并教他们制作腊肠的技艺。
渐渐地,楚家新口味的腊肠不仅风靡江宁城,孟玄在金陵一直来信催促,楚澜把第二批做好的五百斤腊肠差人送到码头运往金陵城。
孟玄收到腊肠非常高兴,自己试吃满意之后,将一批腊肠作为礼物送给金陵的达官贵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打开了市场。
金陵城中,许多高档酒楼纷纷向孟玄下单,希望能引入楚家腊肠作为秋冬特色菜肴。
“澜弟,这腊肠已经成了金陵的抢手货!”孟玄兴冲冲地写信给楚澜,“你可得多做些,别让金陵的贵人们等急了!”
楚澜看到信后会心一笑,感到无比欣慰,他提笔给孟玄回信。
与张屠夫商量后,楚澜决定扩大生产规模,除了继续改良配方,沿用了之前萧逸的建议用油纸包装,还专门设计了精美的包装木盒,用金陵的雅致风格装点,让腊肠更具档次。
短短几个月时间,楚家腊肠已经成为江宁和金陵两地的冬季热销品。
楚澜的腊肠甚至登上了《江宁商报》的推荐榜,文章中称赞:“楚家腊肠,色香味俱佳,一品便是冬日美味的极致。”
江宁城中的商家也纷纷向楚澜取经,希望能合作推广他的其他点心和菜肴。
他常常带着弟弟楚泽到市场走访,观察顾客的喜好,记录新的灵感。
“哥哥,我们的腊肠都卖到金陵了!你会不会以后变得特别有钱?”楚泽睁大眼睛问道。
楚澜笑着摸了摸楚泽的头:“有钱又怎样?只要你能吃饱穿暖,好好念书,哥哥就心满意足了。”
腊肠生意越做越大,楚澜的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响亮。随着各地订单的增加,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有更系统的规划,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成功。
某日,楚澜站在市场上,看着楚家腊肠挂满了摊位,却发现许多商家没有标明出处,只是简单地将它们归为“江宁腊肠”。
“如果连名字都不明确,就算味道再好,又怎么能让人记住呢?”楚澜心中暗想。
他想到孟玄给他的信中笑称,金陵的贵人们在品尝腊肠时,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腊肠是何人制成,只知道是孟玄从江宁带回来的,于是大家都称它为“江宁腊肠”,这让他感到遗憾。
孟玄也不可能一一跟人解释,他劝楚澜想想办法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光在江宁城还不够,要走出去以后大家就知道腊肠是楚澜家的美食。
楚澜若有所思,光顾着做事,倒是忘了自己家品牌和标识的重要性。
他决定重新设计包装,赋予自己的美食一个响亮且容易记住的名字,才能真正让它在江宁乃至大盛朝都占据一席之地。
回到家中,他拿出纸笔,郑重写下几个大字:楚家美食。
为了让“楚家美食”从腊肠起步,逐步扩展到更多品类,楚澜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楚澜设计了一个简单又大气的标识: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环绕着“楚”字,寓意“楚家美食”如白鹤般高洁、优雅,能够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将这个标识刻在腊肠的木质包装盒上,还印在了点心的布袋和菜谱封面上,楚家食铺的招牌木匾也重新换了一块。
楚澜开始注重为美食赋予文化和情感的内涵。
他将楚家腊肠的制作故事写成一篇短文,投给了《江宁商报》。
文中提到,腊肠选料严格,腌制工艺复杂,背后凝聚了楚澜对家人的责任与对美食的热爱。
报纸一经刊登,楚家腊肠顿时成了江宁城的话题,不少人专程赶来购买。
楚澜不仅止步于腊肠,还推出了其他特色菜肴:桂花糕、枣泥酥、椒盐鸭掌等,所有菜品都统一以“楚家美食”命名。
楚澜在江宁集市举办了一场试吃活动,所有经过楚家食铺的人都可以免费品尝腊肠、糕点和新菜品。
自从江宁城举办美食节以后,外地游客便越来越多了,江宁城日益繁荣昌盛。
楚澜的活动一推出便吸引了众多江宁城的百姓和外地游客,大家纷纷称赞楚家的美食别具风味。
有几家酒楼当即下单,要求引入楚家的腊肠和点心作为特色菜品。
孟玄也为楚澜提供了许多金陵的资源,他帮忙引荐了几家高档酒楼的老板,这些人尝过楚澜的菜后,对楚家美食十分欣赏。
一位老板甚至建议:“楚小哥,何不在金陵开一家楚家美食的专门店?金陵自古是富地,若能立足此地,你的名声可就传遍天下了。”
楚澜暂时没想过去外地开分店的事,楚泽还小,他不能长时间离开江宁城。
不过楚家美食的名气迅速扩展,江宁城里,不少商家开始模仿楚澜的腊肠和点心,却始终无法超越。
百姓们口口相传:“要吃正宗的,还是得认准‘楚家美食’。”
楚澜感到十分欣慰,虽然路还很长,但他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站在自家小食铺门前,楚澜看着挂着“楚家美食”标识的腊肠和点心,突然有点想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