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长安梦碎VS烂命开花 - 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 天下小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94章长安梦碎VS烂命开花

第494章长安梦碎vs烂命开花

听到陈默的解释,赵莉影也是有些恍然。

“还真的是,虽然我没结拜过,但是拜关公结拜,还真的有点奇怪。”赵莉影说道。

你要说对底层女性有所共鸣的话,陈默的女人里面,估计赵莉影应该是最有话语权的,毕竟,她曾经的确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

或者说,只有她跑过龙套。

当然了,女性结拜这种事情,本身就很少,特别是国内这边,不能说没有吧,但是至少,肯定不是什么拜关公这种充满男性江湖感的仪式。

陈默笑着道:“这不就得了?而我们这部电影的卖点是什么?是家国情怀和视觉奇观,观众想看什么?想看热血,想看震撼,想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悲壮——而这些,我们全都有。”

“不过,这波骂战宣传倒是可以继续下去,但是这一回合我要先开打!”陈默笑着说道。

接着,他微博上发布了《大唐漠北》的最新预告片《梦回长安》,并配文:“冯导说《大唐》只有视觉奇观,没有灵魂?那请看看这个——白发兵魂牵梦萦的长安,是否比某些‘现实主义’更触动人心?”

陈默这边刚刚发出《梦回长安》预告片,冯大刚那边就已经注意到了。

冯大刚倒是一脸淡定地道:“看来,这次他想要抢先一步了。看看,他的预告片能剪出什么花来。”

预告片以白发老兵垂垂老矣的视角展开——画面开始,是漫天黄沙中,白发苍苍的老兵倚靠在残破的城墙边,浑浊的双眼望向远方。

镜头一转,他的记忆回到盛唐长安——

繁华街市:

朱雀大街宽阔笔直,青石板铺就的路面被无数双脚磨得发亮。

街道两侧商铺林立,酒肆门前旗幡迎风招展,招揽着往来的客人。

胡商牵着高大的骆驼缓缓穿行,驼铃叮当作响,驼背上满载着西域的香料、琉璃和丝绸。

街边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卖糖人的、卖炊饼的、卖胭脂水粉的,各自招揽着生意。

孩童们嬉笑着追逐打闹,手里攥着刚买的糖葫芦,笑声清脆。

远处,钟鼓楼的钟声悠扬响起,回荡在整个长安城上空,宣告着又一个时辰的流逝。

冯大刚看到这里还不觉得有什么,只觉得还行。

预告片里面,镜头一转一个镜头俯瞰整座长安城,然后拉近到了大明宫。

大明宫内,金碧辉煌,灯火通明。

殿内雕梁画栋,蟠龙金柱撑起高高的穹顶,琉璃瓦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舞姬们身着华美的霓裳羽衣,水袖翻飞,身姿轻盈如燕,随着乐师奏响的《霓裳羽衣曲》翩翩起舞。

乐师们端坐两侧,琵琶、古筝、笛箫齐鸣,曲调悠扬婉转,仿佛能让人置身仙境。

殿内百官身着朝服,手持玉杯,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皇帝高坐龙椅,面带微笑,举杯与群臣共贺盛世太平。

殿外,宫灯高挂,映照着整个皇宫如同白昼,彰显着大唐的繁华与威严。

看到这里,冯大刚感觉有些口干舌燥的,忍不住拿起水来喝了一口,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隐约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虽然说预告片不能代表着整部电影,可是预告片往往却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

这一段“梦回长安”从市井到宫廷,无不彰显着盛唐时期的长安,也只有这样的长安,才值的这些老兵们魂牵梦萦。

因为那是他们守在这里,四十多年的精神寄托。

画面再次回到了西域。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西域的寒风卷着黄沙呼啸而过。

白发苍苍的老兵蜷缩在破败的土墙边,满是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那块锈迹斑斑的铜牌——“安西军”三个字已经被岁月磨得几乎看不清了。

忽然,他的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四十多年前的长安。

记忆中的长安城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酒肆茶楼里飘出阵阵饭菜香气。

坊市间传来欢快的琵琶声,小贩们吆喝着叫卖月饼和桂花糕。百姓们三三两两坐在自家院子里,孩子们举着糖人追逐打闹,大人们举杯对月,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如果说之前的画面是繁华街市和宫廷盛宴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万家灯火!

画面再次切换。

“将军,您看这长安的月亮多圆啊!”记忆里年轻同袍的声音犹在耳边。

老兵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干裂的嘴唇颤抖着:“四十二年了抬头见日,不见长安.”    他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可还有人记得我们安西军?”

寒风卷着沙粒拍打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记忆中的长安城渐渐模糊。那些温暖的灯火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西域永远刮不完的黄沙混在一起。老兵慢慢闭上眼睛,手中的军牌“当啷”一声掉在沙地上。

画面突然黑了下来,只有一行白字缓缓浮现:“4月1日,魂归故里。”

背景音里,隐约还能听到长安城热闹的市井声,和西域呜咽的风声交织在一起。

这支《梦回长安》的预告片的内容,也是整部电影里面可以说最明亮的色彩,也是耗费最多至资金的片段。

但是效果的确很炸裂。

冯大刚张了张嘴,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些不那么自信起来。

而此时此刻,这支预告片伴随着发酵,已然引爆了网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