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赵德芳欲哭无泪
开宝十五年夏,突然一夜之间,要求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奏折摆满了赵匡胤的御案。
赵匡胤作为一代雄主,当然不会被人轻易蛊惑。
可是这些奏折都无一例外地搔到了他的痒处。
作为一位英明的开国皇帝,在有生之年,怎么能让燕云十六州悬孤于辽国呢?
有人以头撞柱,表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心。
只是光发出咚咚声,不见一声血迹。
还有人引经据典,将历代有数的名君是如何开疆拓土的英雄事迹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更有人详细列举出了大宋与辽国的军力对比,还将燕王麾下的骑兵说成了天下第一的精兵。
仿佛辽国五十万铁骑都是土鸡瓦狗,一碰即溃。
刚开始还有老成持重的官员反对,可是到后来,整个洛阳城群众的情绪都被挑拨起来了。
而反对的官员不是挨了黑石头,就是被人下钉子。
于是发展到后来,变成了谁要是说一句反对的话,就会成为大宋的公敌,民族的败类。
洛阳城中的动向,赵德芳早已经掌握。
他与麾下众将和谋士商议了多次,都认为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与辽国正面相抗。
况且现在正是秋高马肥的时候,辽人战力最足。
再过一段时间,北方就将迎来严冬。
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大军将会陷在北方的风雪中。
怎么退回宋境?
这些年赵德芳虽然充分发扬了不要脸的精神,大力发展骑兵。
可现在手中的骑兵数量与辽国相比,还是九牛一毛。
如果进攻燕云,手中必须有足以与辽国相抗的强大骑兵军团才可以。
实力不足,不是不想战,是力所不能及也。
至于幕后的推手,赵德芳不用想也知道是谁。
于是赵匡胤按捺不住心中的澎湃,询问他是否可以一战时,赵德芳直言拒绝。
实力不够,时间不对,胜利渺茫得很。
赵匡胤虽然心中失望,可是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其实比谁都想收复燕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