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这就是最后的波纹了 - F1:车神养成日记 - 诸位贱笑了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04章这就是最后的波纹了

第204章这就是最后的波纹了

卡塔尔大奖赛落下帷幕,汉密尔顿的总积分来到316分,目前仅落后维斯塔潘12分。

这个领先程度确实不太乐观。

若是维斯塔潘在后面的两场大奖赛没有办法夺得冠军,即便他在最后两场都将最快单圈拿下,那么最后也就是个平分的收场。

而目前汉密尔顿和维斯塔潘两人都是6个分冠在手,若是后两场比赛无法获胜,那么汉密尔顿将会凭借8个分冠对6个分冠的优势拿下最后的世界冠军。

从目前两支车队表现出来的竞争力看,这估计还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甚至如果有那个可能的话,霍纳都想安排一场双退的戏码。

无论是束龙也好,亦或是维斯塔潘也罢,这两个人随便谁有机会去和汉密尔顿同归于尽,这个冠军其实都算是拿稳当了。

但手法确实是肮脏了一点,束龙多半是不愿意让自己的职业声誉沾污就为了去当车队的白手套干脏活。

最近还听说那个什么电影的项目对束龙有意思,又有汉密尔顿作为制片人牵线搭桥,霍纳确实有些不好开这个口。

红牛倒是也想投资掺和一手。

但影片方本身就不缺钱,对方更看重的其实是汉密尔顿这个七冠王地位与声誉所带来的品牌效应。

红牛虽然也曾创下过4冠王朝,但四冠王维特尔现在跑到阿斯顿马丁养老去了,号召力上天生就矮了人家一头。

两相一比较,人家显然更愿意去和梅奔合作。

但好歹束龙目前身上红牛的标签很显眼,作为围场里最喜欢凑热闹的品牌,当时反馈上来有这个意向时董事会都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赞同。

所以当束龙赛后明目张胆去和汉密尔顿接触时,霍纳也只能笑脸相送。

不说这些伤心的事情了,霍纳收拾收拾东西打理了一下自己领带,在惠特利的陪同下去找赛事干事挨骂。

起因是霍纳自己对那天那个负责旗语的工作人员出言不逊,在媒体面前还发表了很多影响fia形象的言论,终于让人家忍无可忍了

老板挨骂我开趴。

赛后束龙可没什么好头疼的,他这个p4拿得和领奖台也差不多,反正按照霍纳给出的协议奖金也是p3算。

老汉估计是想在场下拉拉关系,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后两场比赛摆平一些麻烦,赛后做东请了一场饭局。

到时候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求你竞争的时候手下留情,别在赛道上下黑手就行。

也没叫别的什么其他人,就是束龙和现在既是经纪人身份又是两届世界冠军的车手阿隆索,以及最近时常出现在梅奔p房里近距离取材的伊伦.克鲁格。

“.就是这样的,当汉密尔顿先生将这句话转述给我的时候,许多剧情上受限于我的眼界导致卡阻的部分都豁然开朗!”

“哈哈哈,有那么好吗?”

阿隆索喝得满面红光,40岁了还能开着alpine再次登台何止是老树开花,一顿连吹带捧差点要找个绳子把自己捆凳子上,省得一会儿都不知道飘哪去了。

汉密尔顿冲着束龙做了个“真是受不了”的表情,耸了耸肩继续低头锯他盘子上的那块素肉。

所以为什么既要坚持那所谓的素食主义,却又要来用这种似肉非肉的东西折磨自己呢?这不摆明了内心其实还是渴望正常的肉食吗?

好就好在汉密尔顿只是自己奉行素食主义,倒也没有将这些条条框框强加在别人头上的打算,给束龙他们准备的餐点都还是正常的肉类,这一点就很不错。

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盘子里的主菜,在等着下一道餐点端上来之前,束龙饶有兴趣地继续听着克鲁格和阿隆索的对话。

“我们想做的是一部纯粹的f1题材电影,核心目的就是让所有车迷以及非车迷受众都能直观地感受到f1的魅力!”

“可这和我说的那两句话有什么关系?”

“是胜利啊!我们需要给剧情最后的胜利铺设一套最合适的逻辑链条!”

“可是我并没有赢啊.”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无论是对于你还是对于alpine来说都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而此情此景下你的感受与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眼见这些好像只会开车的大老粗还是一副迷茫的样子,多少也喝得有点上脸的编剧大人耐着性子跟他们从头解释了一遍。

呈现f1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关于围场内的那些勾心斗角和家长里短,其实drivetosurvive已经展现得非常详尽了,电影再重复类似的内容也没有多少价值。

所以整个电影剧情的核心主旨其实非常清晰,就是让f1赛车最能激发出其原始魅力的一面呈现在观众们面前。

就是速度!就是激情!就是爽!

但爽感本身是由人文情感铺垫出来的,编剧的任务就是去找一个最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视角,铺设一条最能引发观众共情的故事发展脉络。

不是队内政治那些尔虞我诈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车队、车组以及车手共同的成长线。

重点是“成长”!

非常经典,非常老套,也非常好用!

基于现实题材创作和拍摄,首先前提就是不能让主演顶替现实中车手的位置。

哪怕有车队愿意主动配合也不行,没有车队愿意的时候那就大家可能都愿意,但凡有谁愿意那就是其他所有车队都不愿意。

这毕竟是用来宣传f1这项运动整体的电影,不能掺杂太多私货变成某一支车队单独的宣传片。

所以车队是架空的第11支车队,车手也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两位架空车手。

为了突出电影整体的“成长”基调,车队不能是一开始就立于顶端的顶级车队,车手也不能是一开始就强无敌的火星汽车人。

所以车队是围场垫底的车队,主线就是车队陪着车手一同成长,从垫底到拿分,最后再到夺冠历程。

现实中夺冠由很多因素决定,赛车的速度、车手的能力以及最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运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