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再苦一苦百姓
第438章再苦一苦百姓
青州。
曾经青州黄巾起,整个齐地都沦为废墟。恰好此时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因在废立天子之事上与董卓不和,便被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担任国相。
是时青州官吏尽数罢官逃命,唯孔融慢慢集结官吏百姓,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推举贤才,表显儒术。
然孔融自以为才华盖世,当时豪俊皆不能相比。孔融选官,好奇取异,选的都是轻佻不安分的人。他虽对君子礼遇恭敬,但并不与其论国事。
其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但论事考实,却大都浮于表面。北海租赋上交稍迟,孔融一天便杀了五部督邮;奸民污吏扰乱朝市,孔融却无力管制。
时黄巾将至北海,孔融大饮醇酒,亲自上马,御敌于涞水之上。黄巾军前部与孔融相持,两翼涉水杀向北海的治所……城溃,孔融不得入城,只得转至南面,身边人渐渐叛离。孔融连年倾覆,事无所成,不能保全国境,便弃郡而去,后徙居徐州。
直至刘备接替陶谦的徐州牧之位,刘备念及孔融名望,表荐孔融担任青州刺史。孔融这才回到残破的青州。
后来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孔融的士卒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安坐,读书谈笑自若。至夜晚城破众亡,孔融逃奔中原,仅以身免,家室都被袁谭所掳……
诚然,孔融在青州做了些好事。
但他对青州的伤害,绝对是要大过他给青州带来的益处。
这点,曾经被孔融举荐为孝廉的北海人王修再清楚不过。
所以他虽然侍奉孔融为主,但在袁谭战胜孔融后,他又侍奉袁谭为主。
而在吕布夺取青州之后,王修又被吕布征召,并授予治中从事的高位。
王修身为士人,对于吕布这样的粗鄙武夫,自然有着天然的排斥。
不过王修很快发现,在吕布的治理下,青州其实过的并不赖,至少比孔融在的时候要好的多。
至少……
若是青州真的出现贼寇,吕布是真的骑着赤兔就亲自征讨。
就连之前横行泰山的大盗昌豨因为劫掠了伙商队,吕布也当即率领士卒前去攻阵,并直接将其斩杀!
对于吕布而言,兴许只是拍死了一只苍蝇。
但对于青州的郡吏百姓来说,吕布的存在简直好似天神下凡!
就连王修这种士族最担心的土地问题,吕布也阴差阳错处理的极好。
大汉的三长、均田,吕布并没有搬过来。
至于理由……则是吕布嫌麻烦。
而田税赋税,吕布征收的同样少的可怜。
辽东、大汉在青州这里进行贸易,吕布光吃商税就能吃的满嘴流油,哪里需要去增添些苛捐杂税去朝着百姓身上刮油?
这就导致王修发现一个摆在他面前,他都有些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孔融、袁谭、吕布。
在统治青州的三人中,吕布竟然是最好的那个!
让青州士人过上好日子的,竟然是他们最看不起的那个粗鄙武夫?
王修在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
但眼前的事实,却不容他去诋毁和否认。
曾经沦为废墟的临淄城迎来了重建,所修筑的城墙比以往的更加高大;中央的大道足以容纳下四辆马车并排前进;市肆处挤满了胶东、辽东、江东,乃至河北的商贾;城内的米仓早已填满,单说在临淄一地,王修已经太久太久没有看到饿死在路边的行人,见到被丢弃在路边的白骨……
渐渐地,王修也放弃了成见。
他想弄明白,为什么青州在吕布这种人的治理下都能够容光焕发,为什么在孔融、袁谭这样名声更好,身份更为尊贵的士人手中却是遭足了老罪。 可惜……
王修还没搞明白这些,陈登便先找上了他。
“大公子要从鲁地进攻青州?”
王修不敢置信。
“大公子不是在关中吗?”
“叔治,军事上的事情,你不明白的。可你只需要知道,此战,刘邈不能赢!”
那日与陈登的交谈还回荡在王修耳中。
“刘邈之所以还没有将江东那套搬到青州来,是因为他还顾忌北赵!生怕青州一乱,导致侧翼失守!”
“可一旦刘邈获胜,将来必然是要推行新政的!到时候,你能够忍受那样的天子?那样的大汉吗?”
在豪族眼中,刘邈,大抵是比王莽低一个档次,比胡亥高一个档次的那种君主。
让这样的君主骑在他们头上,与要他们的命有什么区别?
王修本来是要反驳陈登的。
他希望陈登去看看现在的青州,现在的徐州。
其实有个刘邈那样的君主,待在大汉这样的国家,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
可陈登既然能与他说,当然就不会给王修第二条路去走。
种种利弊衡量下,王修还是同意了陈登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