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意气奋发的崇祯 - 明末掀桌子玩家 - 松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6章意气奋发的崇祯

哈哈!就算这是釜底抽薪,崇祯也使的太早了吧,老子才二十六,几个孩子别说成年,连开蒙都没有,能有多大意思?

“舅哥,怎么着?听你这话,还想插手唐氏帮帮平虏。”“嘿,你不用跟我急,我才懒得管你家的事。你应该想想下人的心,圣意一旦下发,镇北王属官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即使你能压制十年二十年,还能压制一辈子?到时候,三地的部落、属官和驻军自然会知道效忠谁,‘从龙之功’自古就是挡不住的诱惑。”

唐某人穿越这么多年,当然了解‘皇权圣意’的威力,不过,一切都太早了,大把时间来操作,辽东,是老子说了算。呸,整个北疆,都是老子说了才算。

张之极看他还不在乎,还想给提醒提醒,“妹婿啊,我是佩服你的,不过,人都难免精力有限,考虑不周。一个自荐上床的异族女子被封为一品诰命,你就该警觉。后来陛下为平虏与长公主赐婚,就是在明着给唐氏插刀子,你没当回事,陛下一拳挥在空气中,好不尴尬。现在,辽东横扫北方,圣旨一分为三,谁都无法阻挡。”

唐琪张嘴就顶了回去,“这就无法阻挡了?”

张之极毫不客气弹了回来,“怎么?你唐修远能不老不死?”

“哼!!!”

走着瞧吧,现在说这些没啥意义。

……

崇祯没有说具体日期,张之极不停地催促他启程,唐某人也懒得搭理,七天后,卢象升也来了,五月初十张家口面圣。

还有十三四天呢,着急个毛,卢象升是个‘痴儿’,倒也不催唐琪,每日看着亲卫营的杠杆枪流口水,到火器营驻地看士兵出操。

晚上就请教唐某人‘唐氏操典’的训练,事无巨细的询问,唐琪被问烦了,扔给他一本战争论和徐光启注释的操典。

总算消停了几天,五月端午,归化城外踏青的辽国公一家人正在享受天伦之乐,顶两个大黑眼圈的卢象升跑过来,恭恭敬敬跪下行了个大礼,“建斗感谢公爷赐恩教导,公爷孙武再世,当为我朝第一兵事大家。”

唐某听他这奉承的马屁有点膈应人,“孙子是孙子,什么再世,老子是唐氏。”

“是,是,是,公爷兵学集大成而升华,当开宗立派,后人定会尊称一声兵圣。”

“开宗立派?那我收徒,你有意吗?”

“虏患无忧,卑职愿聆听公爷教诲。”

和老实人逗趣没意思,这家伙三十四了吧!?也不怕别人笑掉大牙,“行了,卢大人,一个玩笑,好好休息吧,看书那天不能。”

“公爷,卑职欲先行一步,护驾宣府,静候公爷。”

“随你。”

……

五月初七,在张之极目瞪口呆之中,辽国公一声令下,一个时辰后五万大军全部上马向东疾驰。

初九上午,到达张家口塞外,对面徐希迎了过来。朱由检在二十万大军拱卫下,已经迈出长城百里,距离辽国公三十里。

崇祯,大明朝成祖之后再次跨出长城的皇帝,英宗土木堡亲征都在长城内,也算符合朱由检一向急切的性子。

辽东诸将就地驻扎,唐琪带着亲卫营前行面圣。原来,崇祯五月初到宣府后,安心等着唐琪,卢象升返回一个劲夸辽东军力鼎盛,塞外安全无虑,朱由检干脆迈出了长城,也是昨晚才落营。

半个时辰就到了驻地,唐琪站到大营外看了看卢象升的兵,宣大这些‘菜鸡’在卢督师手里比在梁廷栋手里有了一点杀气,眼神里不再是唯唯诺诺的样子,但免不了外表才穿着还是一副破烂像。

进入大营,崇祯大帐周围拱卫的是锦衣卫、大汉将军和京营,这些人看起来整齐了一点,也更菜鸡了一点。

……

与徐希说了三两句话,这次陪同崇祯出巡的是内阁大学士吴宗达、钱士升、张至发,户部尚书侯恂、兵部尚书杨嗣昌。

没有后金,东虏换成鞑虏,崇祯的阁臣和六部大员还是在不停替换,有些人提前了,有些人没影了,温体仁留京与太子监国。

徐希隐隐约约说了句,封王是陛下‘乾纲独断’,大臣都不同意,内侍就出来传辽国公觐见。

大帐内崇祯端坐在正中,两侧坐了几个大臣,唐琪见礼后赐座,面对主位落座坐。

“唐卿家,长途奔袭,浴血奋战,辛苦了。”

“驱逐外敌,抵御鞑虏,臣职责所在,不敢辛苦。”

“唐卿,鞑虏、套虏是否无忧。”

“回陛下,北疆无忧,远疆有敌。”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唐卿家说的是漠北蒙古?”

“回陛下,是漠北和漠西,瓦剌、外喀尔喀等草原本部和林中百姓部落。”

“漠北、漠西合力能否打败唐卿家。”

“回陛下,路途遥远,不能。”

“蒙古本部中科尔沁部落天启七年已归附我朝。左翼三部中察哈尔部败亡溃逃,兀良哈部、喀尔喀部衰败散落。右翼三部中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部如今也归附我朝。唐卿家覆灭北疆,除鞑虏、套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臣本武勋,承君恩重托守卫疆土,理当尽忠。”

“卿本商贾,起于微末,皇兄慧眼,两朝十年大放光芒,荡涤北疆,当代兵圣,武功照耀大明。朕欲封唐卿为镇北王,荫三子世袭国公,永世镇守。”

“臣惶恐,辞不敢受。”

“卿家扫清大明边患,利国利民,满朝欣然,当为表率。”

“臣已身负公爵,进爵恐为天下人挑指,累陛下清誉。”

“卿家勿再推辞,朕心中明亮,封王本为天下所盼,人心所向,唐氏得王之正,比肩中山王,当永载史册。”

“臣本布衣,累受君恩,唐氏诚惶诚恐,愿为大明永世靖边护朝。”

“好,宣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