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十年 - 灵将之说 - 媱与雅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灵将之说 >

第1103章十年

郭木显德四年(957年)二月,柴荣再次亲征李唐领地,攻破李唐,援军紫金山寨,克寿州,消灭李唐军四万人,俘获船舰数百艘,钱帛器材无数,车驾发下蔡还京。

十一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李唐,连取濠、泗、楚、扬等州。

到郭木显德五年(958年),李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间14州60县土地,并付犒军银10万两、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50万斤、米麦20万石,并规定今后岁输贡物10万。

郭木显德五年(958年)一月,柴荣亲攻楚州,遇到楚军防御使张彦卿的誓死奋击,郭木大军死伤惨烈;二月,攻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

李唐主李璟被迫遣人献四州之地,划江为界,以求息兵,并去帝称号,只称“江南国主”。

柴荣三次南征,不但使李唐领地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避免了辽与李唐的夹击之势。

柴荣三征李唐,给了李唐以沉重打击,迫其去帝号后,开始依据枢密使王朴的《平边策》中“先易后难”之策,将战略重心移到北面。

在《开边策》中,王朴提到,统一战争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李唐与郭木接壤两千里,很容易骚扰。。。先平定江北,再平定江南,只要平定江南,那岭南、巴蜀都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再取燕地,河东北刘是死敌,但经历了高平之败,已经难以危害到郭木了,应该最后平定。

柴荣十分赞许这份《开边策》,采纳了其中的可取部分,因为对郭木来说,致命的威胁,依然是来自北面的神辽帝国,只要强大的神辽帝国存在一天,柴荣的心,就会紧绷一天。

故把李唐收拾得老老实实后,柴荣急于北上解决燕云十六州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当然,他的智勇和远见,也是让后人钦佩的。

之前,神辽帝国以幽州城为据点,以唐人为心腹和耳目,势力强大,并且神辽大军主要来自草原,人人是骑兵战士,恶劣的环境锤炼了他们强劲的骑射技能,加之中原地区丰厚的物质财富,更使他们在掠夺战争中奋不顾身,所以,神辽大军经常侵扰河北,轻骑深人几百里,杀掠抢夺,百姓不得安居。

自石水皇朝石敬瑭为当儿皇帝,献给神辽帝国燕云十六州后,中原地区便失去屏障,门户顿开,从神辽太宗耶律德光起,对入主中原就有极大的野心,引狼入室的石水,最终被神辽帝国灭掉。

石水皇朝的灭亡,更让圣唐一族领教了神辽帝国大军的战斗力和野蛮,可以说恐惧神辽帝国是当时的流行病,因此,在柴荣的心中,神辽帝国才是心腹大患!

而今神辽帝国太宗之后,经历辽世宗耶律兀欲和辽穆宗耶律述律两代,为争夺皇位,神辽帝国的统治内部出现了激烈的纷争,辽穆宗昏庸无能,好打猎饮宴,嗜酒杀人,神辽帝国的国势日益衰微,政治黑暗,兵将疲弱,无法应付紧急局势。

与柴荣的英武成鲜明对比,燕云十六州的圣唐一族百姓受神辽帝国的残酷民族压迫,都翘首企盼回归,逃户现象严重,郭木皇朝接纳了20多万户幽、云难民,此时攻辽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十九日,后周世宗柴荣诏令因北部领土没有收复,将要亲临沧州,命令义武领主孙行友扞卫西山路(负责守卫),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代理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负责京师),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内都部署(负责禁军)。

三月二十二日,命令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等人率领水路、陆路军队先行出发,二十九日,柴荣从都城大梁出发。

四月十五日,韩通奏报从沧州修治水道进入神辽帝国国境,在乾宁军南面设置栅栏,修补损坏堤防,挖开排水口三十六个,于是直通瀛州、莫州。

四月十六日,柴荣抵达沧州,当日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从沧州出发,直奔神辽帝国国境。

黄河以北的州县,柴荣没有经过的地方,当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亲征,因为柴荣没有扰民,也没有动员其它地方。

十七日,柴荣到达乾宁军,神辽宁州刺使王洪率城不战而降。

四月二十日,柴荣大力整治水军,分别命令众将水、陆两路同时出发,任命韩通为陆路总指挥,赵匡胤为水路总指挥。

二十二日,柴荣乘坐龙船沿着水流北上,船只头尾相接长达数十里。

二十四日,柴荣到达独流口,又沿水道向西。

四月二十六日,到达益津关,神辽帝国守将终廷辉率城投降,从此处向西,水路逐渐变窄,巨舰不能继续前进,于是弃船上岸,从陆路继续向西,在野外宿营。

当时,柴荣的侍从警卫军不到五百人,随从的官吏都很恐惧,而神辽帝国骑兵成群结队在周围出没,但不敢靠近。

四月二十八日,赵匡胤率先到达瓦桥关,神辽帝国守将姚内斌率城投降,柴荣进入瓦桥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月二十九日,神辽帝国莫州刺史刘楚信率城投降。

五月初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天平领主李重进等人开始领兵陆续到达,神辽帝国瀛州刺史高彦晖率城投降,至此,瓦桥关以南全部平定。

五月初二,柴荣在行宫宴请众将,商议夺取幽州,众将认为:“陛下离开京城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这是罕见的功绩。如今神辽骑兵都集结到幽州北面,不宜继续深入。”柴荣不高兴。

当天,柴荣催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率先出发,占据固安,柴荣亲自到达安阳水岸边,命令架桥,到天色已晚,返回瓦桥关住宿。

当天,柴荣身体感到不适,停止进军,神辽帝国可汗耶律璟派遣使者日行七百里赶到晋阳,命令北汉主刘钧发兵骚扰郭木边境,后来听说柴荣率军南撤,于是休兵。

五月初四,孙行友奏报攻取易州,擒获神辽帝国刺史李在钦,在军营中斩首。

五月初五,郭木将瓦桥关改为雄州,割出容城、归义二县隶属于它;将益津关改为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县隶属于它,征发滨州、棣州壮丁民夫数千人修筑霸州城,命令韩通监督工程,让韩令坤,陈思让等率兵戍守,而柴荣则匆匆南归。

津二关雄州、霸州留下韩令坤、陈思让率军镇守。

郭木显德六年(959年)七月二十七,郭木世宗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在开封去世,享年39岁,他的突然逝去,让郭木的大统一梦想,瞬时灰飞烟灭。

但柴荣基本解决了自中唐以来,近200年藩镇割据的局面,终结了频繁政权交替的历史,也为结束圣唐一族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代,奠定了基础。

柴荣继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致太平”的中国历代最朴素的“皇帝梦”,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最无情的玩笑,历史没有给他三十年,甚至没有给他十年,而只给了他短短的五年零六个月。

而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柴荣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伟大功绩,效率之高,功绩之大,在圣唐一族几千年帝王史上,十分罕见,可是这一切,最后终归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柴荣在位时期,已经成威压天下之势,割据势力主要对手北汉、李唐已经不足为惧,北汉在柴荣继位之初,已经被打服,李唐割让整个淮南,李煜由于害怕神郭木军势,已经自降为国主,郭木统一中原,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柴荣也是一位非常有战略眼光和军事素养的君王,其在位期间南征北讨,高平之战败北汉神辽帝国联军,稳固政权;西征后蜀,收复秦、风、成、阶四州;亲征南唐,迫使李煜去帝号降为国主,他一生亲征五次,威震天下,使得分崩离析的圣唐皇朝出现了大统一的趋势。

更为难得的是,柴荣不仅会打仗,其治军能力和战略眼光也是高人一等,他吸取高平之战“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整治军政,不仅重新整顿禁军,“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打造成为一支有着强悍战斗力的军队,还整肃军纪,惩处“挟私断杀平民”的供奉官以及“监纳厚取耗余”的左羽林大将军。

同时,他还采纳大臣王朴“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目标,这也后来成了道宋统一中原的战略方针。

柴荣在位短短六年期间,政治清明,举贤任能,百姓安居乐业,民生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选拔贤才,纠正科举弊端,惩治贪官污吏,虚心求谏,一时间郭木政治清明,朝堂风气大为改观。

他限制佛教,毁铜像铸铜钱,救济民众,命僧尼还俗,解放劳动力。

他均定田赋,颁布《均田图》,兴修水利,疏通河道,变革漕运,提高生产力,使国家实力大大提高。

他修订《通礼》、《正乐》,大兴文教,重视礼教,加强国家文化建设,恢复圣唐王朝灭亡以来崩坏的文明秩序。

他重视制度建设,修订刑法,颁布《郭木刑统》,整肃朝堂,一改圣唐王朝以来不正之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