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大千风云怒海涛
第175章大千风云怒海涛回到大千世界后,黎浮星一行也并没有被软禁在众圣殿中,而是被安顿在了周易书院之中。
“黎浮星主”看着天上闪烁的群星,激动道:“这就是大千仙界的夜空吗?果然与黎浮星不同。”
一旁的姬冉听到这话,只是淡淡开口道:“观察的角度不同,自然结果也不同,但不论在哪里,看到的星辰与明月并无任何区别。”
是夜四更,还是一片暗夜之时。玉京城通向皇城的各个街道上,已经有许多轿子打着灯笼,在骑兵与奴仆的努力下慢慢的行进着。
这是玉京城每天凌晨都会出现的场景。对于寻常人来讲,此时可以出现在街上的人,都是贵人。这正是大乾皇朝文武百官的早朝。而那些轿子中,至少也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大乾朝廷的规矩极严,每天四更天,尚未天明之时,朝廷六部官员以及内阁大臣,全部的文武官员都需要到“乾罡宫”外排队,等到早朝之时,与皇帝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在朝堂之上,明确敲定一系列事情。这已是大乾这二十六年间,雷打不动的规矩了。
大乾朝初立国时,太宗皇帝与高宗皇帝醉心修仙问道,时常不上朝。到了乾帝杨盘,这个上早朝的习惯却被杨盘很好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一些王公贵族,亲王辅政大臣都不例外。
几个官员的轿子在星光指引下,缓慢行走着,他们一边打开轿帘,一边议论纷纷。
官员甲开口道:“这些天,玉亲王突然激进了许多。他着实办了几个朝廷大案,先是清理刑部,而后打理户部粮草,最后插手吏部整理,甚至连同兵部之事情也都处理的的井井有条,与曾经的韬光养晦,可谓天壤之别。”
官员乙开口道:“是啊连和亲王手下的人,都吃了大亏。听说和亲王手下的一个大将,牵扯到了刑部的案子中。似乎是因为从中吃了不少好处,被玉亲王拿到切实证据后,堂堂正正的请旨抄家,甚至连同皇上也无法维护一下。”
官员丙开口道:“怎么维护?那天在朝堂上,玉亲王乃是直接上奏,证据确凿。咱们皇上又是一个极讲规矩的人,明摆着陛下也想要清理吏治,所以陛下肯定不会维护和亲王的。”
官员乙开口道:“毕竟陛下不喜玉亲王,和亲王成为太子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连太子的颜面都不给,真不知道未来要谁才能站出来制衡玉亲王。”
官员甲开口道:“玉亲王如今每天一奏,所以每天的朝会都会出事。实在是有些令人胆颤心惊。真不知道今天,玉亲王又准备奏什么?不知道又有谁会倒霉。”
官员丙开口道:“玉亲王倒也不会胡乱攀咬,你们难道没有发现他这些天,每天所奏的事情,都言之切切,证据确凿吗?而且每一天的道理,纵然是陛下,也无法反驳一二,这正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他继续开口道:“更何况玉亲王可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更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就已经颇具明主之风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朝廷之中的风向似乎是要变一变了?”
官员乙开口道:“嘘!禁声!洪太师的轿子过来了,咱们到小巷子之中避一避。免得冲撞于他。”
眼看着前方一条街道的转弯处,马蹄声声,灯笼百盏,罗伞闪烁,金光耀眼。却是太师洪玄机也来上早朝了。
几位官员赶紧吩咐仆人,把轿子避到了旁边的小巷中,等待洪玄机的轿子过去。再继续赶路。
“那柄飞天貔貅罗伞华盖,真是威风。亲王都没有这个仪仗。”官员甲开口道。
洪玄机走过去后,那些官员才再次讨论起当今的朝堂以及眼前的太师洪玄机。无他,洪玄机的轿子上打着一柄华盖,这种仪仗甚至亲王都没有,是乾帝杨盘特别赏赐的,乃是大乾朝廷的无上荣耀。
一个酸溜溜的声音传了过来:“华盖再好,毕竟是皇上给的。要是某些人能够像易子那样编著《易经》,进而名满天下,这样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威风荣耀。”
“现在元突国、云蒙国甚至是海外的神风国,都已经把《易经》做为科考的必学经典了。不知道咱们朝廷什么时候也会如此?现在天下读书人中,学《易经》的可不在少数啊!”
官员甲又开口道:“不但这样,似乎是连西域火罗国,都开始励精图治,也准备招募大量的人员翻译《易经》,同时把《易经》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经典了。”
这些话自然是一字不落的,都落入了远处轿子中的洪玄机耳中。
洪玄机白玉一般的手微微一捏,指尖一缕空气就被捏得凭空一爆。但是他的双眼之中,却没有半点情绪波动,不知道他此时此刻是在想些什么。
“太师一起去上早朝吧。”轿子在皇城门口停了,洪玄机刚刚下轿,就看到了身旁一顶轿子也同样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的人正是玉亲王。
洪玄机深深的看了玉亲王一眼,似乎想要把眼前之人看透一般,而后他淡淡开口道:“王爷请自便。”
躲在虚空之中目睹了一切,也听到了一切的“黎浮星主”好奇的问道:“那位就是总理阴阳的太师洪玄机了吗?似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样子。反而那个年轻的王爷,似乎比之更多了一份沟壑。”
玉亲王之所以可以变的如此雄才伟略,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就有极强的决断之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遍观了大周太祖以及云蒙太师宇文穆的一生。从中不但感悟了大周太祖,征战天下,一统天州之铁血豪迈。
也同样感悟了宇文穆在云蒙帝国,宦海沉浮数百年,从一名小吏到领兵攻到玉京城下的绝代权臣的全部,甚至连同当时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如何抉择,都被学了个明明白白。
也正因为有了这数百年的政治智慧积累,玉亲王才有了今日的变化。
当日朝堂上,玉亲王提议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把洪易的圣位送入贡院。如此洪易就成了大乾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的,活着的圣贤。
一旦如此,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势必奉洪易为尊,因为洪易就是一切诸子著作最具权威的解读之人。也代表洪易一人就是天下正道。
届时,乾帝杨盘想要得到天下读书人的任何将会更加艰难,甚至一旦行差踏错,还有被废立的风险,毕竟上古圣皇的九九至尊,就因为中古诸子们的手段,从九九至尊变为了九五之尊。
读书人废立帝王也非是一次两次了。
第二件事就是玉亲王提议把《易经》作为科考的核心书籍之一。
杨盘也明白,第二件事才是玉亲王最想做的,第一件事不过是提出让自己拒绝,同时也是在试探自身的底线。
因为洪易与杨盘曾经的大战,二人可以说是势同水火。所以杨盘把在洪易这里受的气都撒给了洪易的座师,也就是当初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与洪玄机对簿御前的李神光身上。
李神光也因此辞去了六部主官以及内阁大臣的官职。反而游走天下,宣读洪玄机的十大罪状,发表了一篇檄文。
檄文上面写着洪玄机十大罪行:
一、骄奢银逸。
二、独揽大权。
三、嚣张跋扈。
四、结党营私。
五、君前无礼。
六、私养兵马。
七、……
条条都是死罪,李神光的笔锋异常凌厉,言辞也毫不留情,加上其在朝廷为官多年,对于洪玄机可谓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所以他的这这一番声讨,说起来简直是把洪玄机驳斥成了一个歼诈阴险的小人,伪君子。是朝廷中有史以来,最大的歼臣,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