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京城埋忠骨 - 碧血恩仇 - 择之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碧血恩仇 >

第一回京城埋忠骨

闲坐书斋阅古今,偶逢奇事感人心。忠臣反受奸臣制,肮脏英雄泪满襟。

休解绶,慢投簪,从来日月岂常阴?到头祸福终须应,天道还分贞与淫。

这一首《鹧鸪天》,出自明末大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讲的乃是明世宗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窃权罔利,陷害忠良,直弄的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佞臣当道,民不聊生。

然而,天无终日阴,月无久时圆。善恶到头,终须一报。自古奸佞顷朝,又有几个能有好下场,不过在历史画壁之上烙下永不磨灭的污点,落得一个千古骂名。自来阴阳相对,忠奸不和,有正必有邪,恍恍千年,莫不如此。

只说嘉靖三十六年,严嵩为相已有十数载,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天下人无不痛恨。怎奈其权倾朝野,心腹爪牙遍及各地,除非不要性命的,否则,哪怕一句话儿,便可招致杀身之祸,众人纵然对他恨之入骨,也只好忍了。

虽然天下各地百姓极苦,这北京城,天子脚下,却仍是一副繁荣昌盛之景。但见周遭屋舍俨然,大道上人来人往,吆喝喧闹之声不绝于耳。

“让开,让开!”

只听一阵催促声,十数名锦衣卫身穿青绿锦绣服,头戴官帽,腰悬佩刀,飞奔着从人群中穿了过去,看他们的样子,着实蛮横的很。

那京城百姓自然知晓,纵然得罪官府也莫要得罪锦衣卫。那锦衣卫干的便是侦察、逮捕、审问的工作,若是不小心得罪了他们,家底丰厚的,托人打点一下,或许还能出来。若是寻常人家,被其捉住,随便安个罪名,不死也要掉一层皮。

只见锦衣卫穿街而过,道旁商贩无不避让,便是行人也闻声躲的远远的,生怕得罪了这帮瘟神。一位老人家动作稍慢了些,被当头的锦衣卫伸手一扬,登时向后仰去,手中一篮子苹果散落一地,被后面的人跟上,踩了个稀碎。

待他们渐远之后,好心人才将那老人扶了起来,微微叹道:“不知道又有哪家官员蒙冤受害了!”

“可不是么?严嵩权大势大,锦衣卫定是奉了他的命令!”

“哎,锦衣卫和严党本是一丘之貉,欺瞒皇上,迫害大臣……”

“嘘,不要说了,小心祸从口出。”

那人脸色一变,忙向周围看了看,确定没有人监听,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在一阵叹息中,渐渐散了开去。

在这人群之中,偏偏一位男子,约莫二十六、七岁年纪,青衣裹身,生的剑眉朗目,冷酷的脸上看不到一丝表情。那男子手握一口碧色长剑,冷冷的向远去的锦衣卫望了几眼,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但见那十数名锦衣卫一路奔走,直到一座宅院前方才停下。抬头望去,只见大门之上写字“沈府”二字。那为首的锦衣卫乃是一名千户,正五品之职,只见他右手一挥,余下之人纷纷向前,将大门推开闯了进去。

那锦衣卫千户随即也走了进去,但见府邸中空空荡荡,没有半点人影,只听那千户正色道:“搜!”

众人应了一声,四散开来。不消片刻,众锦衣卫便在府中搜了一圈,回禀道:“大人,没有!”

那锦衣卫千户微一沉吟,蓦地“吱呀”一声,正堂突然被打了开来。只见一人身穿官袍,腰束玉带,竟是一位官爷,赫然站在堂前,不怒自威。他身后站立一位妇人,左右两边分别拉着两位公子,一个八、九岁样子,一个却是只有六岁模样。

那锦衣卫千户一见,不由眉开眼笑,道:“呦,沈大人,我还以为你携家眷逃了呢,没想到竟还有这般骨气。”

那沈大人面色铁青,冷言道:“哼,我沈炼堂堂男儿,岂能为你等小人所惧!”

他口称小人,那锦衣卫千户却丝毫不怒,依旧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沈大人跟我们走一趟吧!”

沈炼闻言,蓦地脸上一怒,啐了一口,“呸,你们这帮蛀虫,食君之禄,却不为君分忧,反而与严嵩老贼狼狈为奸,欺君瞒上。我且问你,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他这几句话说的慷慨激昂,正气凛然,余下几名锦衣卫稍有良心的不由低下头,面色发青。那千户闻言脸色突变,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不由握紧了腰间佩刀,道:“沈炼,念在你我同袍一场的份上,我已经给足了你面子,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首辅大人忧国忧民,对皇上忠心耿耿,你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污蔑首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