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章十一乡政 - 盛周 - 回火的木棒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盛周 >

第11章章十一乡政

第11章章十一乡政

柴迁暗道一声不好,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正当他准备狡辩一下的时候,边上司马全已经先开口了。

“瀚海先祝贺殿下了,世子聪慧,还有一年才加冠,所知所想、所感所言是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士子所不能及的。”司马全淡淡笑道,“殿下也莫要追究世子是从何处、何人那里学来的,除了跟赵家、岳家的小子们闲谈时说起,还能是如何呢?”

“是了……方才讲的多是大略,于细致微末之处却是一点也未涉及。”柴锁看向了柴迁,道,“也难怪,小孩子嘛,未曾从军,不谙军伍,也只能从大致上讲讲。真要是问到细小枝节,恐怕便要哑口无言了。”

柴迁稍稍舒了口气,笑道:“父亲和司马伯伯教训得是,若皇爷爷真能让小子往北军去走一遭,想来看得多了,说起话来腰板也能挺直咯!”

“贤侄年方十五,说话却有些老气。殿下,可别管教太严了呀。”司马全端起茶碗,猛饮一口已经有些温和的茶水,冲柴锁道。

“天家中人,身不由己啊……若是管教不严,弄了个世家子出来,满大街的撒泼打滚、聚众饮酒、飞鹰走狗的,岂不是丢了王府的脸面?”柴锁呵呵一笑,“说到这个,此番我在京北巡政,才是开了眼界。”

“地方县镇不比京城,没有那么多顾忌。寻常地方大族,凭其人多示众,占地广博,往往把控一地之权。瀚海可知,我大周是如何治理村镇的?”

“自然,依周制,民户按田亩资产与人丁多寡到各级衙门充任吏职,又或是直接担任乡村里正、户长、耆长、保正副和大小保长等头目,谓之职役也。”

“是了,秦汉时的三老、魏晋时的三长(邻长、里长、党长),再到唐初的里正,若可得之,则几乎便是所在村镇的领头人物,说一不二的。”柴锁接着说道,“自唐中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土地兼并,里正地位不断下降,至今已从人人竞相追求的美职成了人人视为畏途的洪水猛兽。”

“君不见,并州承天寺智嵩禅师曾将担任里正、耆长同‘成佛作祖’放在一处做比较,可见任职役者地位之低也。”

司马全叹了口气,道:“我又如何不知呢?听闻现如今的里正,朝廷不予报酬,遇乡内有疫病灾荒,还需得将自家的钱财拿出来贴补。倘若无法完成朝廷给的政务,更需自己进行赔补,乃至家贫困顿、破家荡产……”

“迁儿,你随我一同巡政京北,所见所闻总是要比军伍多的,你有何感想?”见柴迁在那里一言不发,柴锁有意听听这个今晚表现很是出色的儿子的评价。

柴迁躬了个身,正色道:“父亲与司马伯伯所言,句句是真,小子想的与你们无异。”

“没……没了?”柴锁一挑眉,问道。

“小子自小习武,对行伍之事更感兴趣。至于治政,虽有所涉猎,但总归不是最喜欢的,说也说不上什么。方才听父亲与司马伯伯交谈,又与随父亲巡政路上的见闻结合,确实有理有据。”柴迁低头道,“只是……父亲方才谈到了地方大族,怎么说着说着便到了里正职役上去了?”

“既然你没什么想说的,那接下来还是我来讲吧。”柴锁深深地看了柴迁一眼,继续了刚才的话题,“方才说了,地方大族人多势众,把持县镇大权,行为处事都以其族的利益优先,凡官司检验、缉捉、催率、勘会,烦重之事,必定统统掌控于其手中。”

“而大族掌控的地方官职,多为保正长,也就是都保的头目。同为村镇理政要职的耆长的职权日渐削弱,在处理县镇村政时几乎寻不得他们的踪迹。至于里正,方才也说了,早已经是人人畏惧的要命之职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多数地方大族掌都保之职,对里正、耆长非理征求,极意凌蔑,甚至索求贿赂,若其不从,轻则捕入监牢任意鞭笞,重则破门灭户肆掠家产,致使流民四散,也使得大族更进一步掌控了乡政大权……”

说到这里,柴锁忍不住叹了口气。

须知,离这破碎不堪的村镇不远处,便是歌舞升平、盛况显著的京师汴梁城啊!

“晓得了……”柴迁见状,忍不住道,“恐怕这次疫病传播之迅速、波及范围之广、底下处置之迟钝,也多是因为这个吧?”

“应该是了,大族为自保,定不会随意接收可能感染的百姓;想要处理疫情的耆长里正又都有心无力,只能任由疫病肆虐……”司马全摇了摇头,颇有些无可奈何。

“所幸父亲亲临,很是整治了那些大族一番。”柴迁淡淡道,“屠了一家,又揪出几个领头的砍了,抄没家产。就这样,还给朝中的几个御史参了一本,说是什么滥杀无辜之类的话,真真是好笑得紧。”

“御史嘛,不就是靠着参别人为生的吗?”柴锁笑了笑,“他们怎么不去问问那些百姓,看看本王做的是否合其心意?本王砍的那几个大族族长砍得好是不好?本王理清乡政,平定疫乱虫灾,是不是救了许多百姓的命?”

“若有一日我能登临大宝,定要将这群说话做事不懂得多看多听的蠢材贬到南边去打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