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开张
李山倒也义气,干脆按照三分之一的量给沈岩。100市斤白砂糖,30市斤硬糖疙瘩,30市斤桃酥。
白砂糖供销社凭票8毛钱一市斤,不要票的一般能卖到1块1、2,逢年过节还能再涨点价。
唐祥中间一倒手,给他们的价格是9毛。
李山给了个参考价,他一般在进价成本上加两毛钱。
现在物资紧俏,只要不是加价太离谱,都能很快卖光。
硬糖1块钱一市斤,大概有130颗左右,平均下来每颗7分7厘左右,按照1分钱一颗卖,一市斤能赚3毛。
至于桃酥,在供销社里头买,一市斤要6两点心票,另外再付真金白银7毛5。
散装食品要过秤,还需要油纸和线绳包起来。找零也得准备。李山倒是准备齐全,沈岩却两手空空。
油纸、线绳和零钱都好办,李山家里备着,但是称只有一杆。
咋办?李山摸了摸脑袋想了半天,有主意了。
“称你拿着。我常去的一个主顾家里也有称秤。我去送他一把糖果,借来用两天。等回头有空,我带你去买一杆。”
沈岩感谢再三,抓出捧糖果,“这借秤的钱得算我的!”
李山也不计较这些,“行!”
两人分好东西,赵金凤已经把早饭烧好了。
红薯干稀饭,一盘玉米面馒头,一盘炒鸡蛋。
沈岩馒头拿来咬一口就知道,里头放了糖精。这玩意儿后世的人嫌弃至极,却不知在这个年头是个好东西。现在人嘴巴淡,没吃过好东西,有个糖精掺在食物里头甜甜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显然赵金凤这是专门招待他才放的。
“这馒头可真甜!鸡蛋也香!好久没吃到这么丰盛的早餐了!”沈岩感慨,“嫂子下回别破费了,我喝碗稀饭就行!”
其实也不能说好久,对这一世的沈岩来说,从来都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早餐。他们家晚餐都没这个规格。
“你们出去溜乡,耗体力的,中午饿了也没地吃。早上多吃点、吃好点!”
赵金凤笑呵呵说着,手里头活计不停。她正往一个红黄相间的青食钙奶饼干的袋子里塞馒头,每个馒头里头夹了点咸菜疙瘩。
“正好每袋三个馒头。”赵金凤用绳子把饼干口扎好,“你们俩一人一袋,中午饿了就对付吃两口。等晚上回来我给你们烧好吃的!”
这话显然是交代给沈岩听的。沈岩笑呵呵接过饼干袋子,心里感慨,这年头没有塑料袋,家家户户都会废物利用。这种饼干袋子留下来装食物是常有的事情。
“走了!”李山拍了拍沈岩的后背,再一次交代他,“要舍下面子,大声吆喝,别人才知道有溜乡的货郎来了。”
他看沈岩斯斯文文的,害怕他不好意思开口,“好在咱手里的都是紧俏货,只要有人看到,村里人都会围过来。”
“我知道了李哥,放心吧!”
两人在村口分开,一个往东,一个往西。
初秋的清晨,秋风怡人,吹得沈岩衣服鼓起来,猎猎作响。阳光微煦,光线一缕缕从道路两旁的树梢间穿透进来,如金子般洒在沈岩身上。
沈岩感觉前所未有的兴奋。
前世他也是从溜乡的小货郎做起。不过那时他本钱少、又没什么像样的货源,折腾了半年才找到好的门路。
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溜乡,他挣了3块3毛钱。虽比不上挑沙子,但是胜在轻松。而且那时他拿的货不多,半天的时间就都卖完了。
这是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年代,只要你手里头有货,你就稳赚不赔!
“糖果、桃酥、白砂糖~”
重回1985,沈岩深吸一口气充满胸腔,然后缓缓吐出,发出他这一世第一声饱满、洪亮的叫卖声。
村口小泥猴们是第一波涌上来的。他们巴巴围着沈岩的车子转,眼睛紧紧等着沈岩车上桃酥、糖果,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沈岩下来推着车子,一边跟小泥猴们说话,一边大声叫卖。
大早上,很多男社员们趁着早上天气好都下地干活了。而那些主管着家里采买经济大权的女社员们则在家里烧早饭、喂猪、洗衣服。
沈岩一叫卖,总有人出来围着看看,哪怕啥也不买,也要来瞅几眼。
“咦,今天新来个货郎嘛!”一个大娘,手里端一盆刚在河里洗干净的衣服。
“大娘好啊!”沈岩看到以前的老熟人,心里别提多高兴。这大娘家有个儿子在县城医院上班,家里比一般人家条件要好些,买东西也爽快。
大娘见这小伙子人长得斯文好看,嘴巴还甜,便饶有兴致走过去,开口问道:“你这都有什么?”
沈岩笑道:“我东西不多,但是肯定是你们想要的!”
大娘笑道:“你给我看看,是不是我想要的!”
沈岩打开饼干箱子,“你看,有白砂糖、有糖果、有饼干,你看这喷香的桃酥,闻着都流口水!要是给您小孙子来上两块,那您指定是全村最好的奶奶!”
他话音刚落,大娘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一群围观的孩子里头,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皮猴跳起来抱着大娘叫道:“奶奶,你是全村最好的奶奶!”
大娘笑道:“你这年轻后生,嘴巴还挺会说。怎么卖的?”
“白砂糖供销社拿票买是8毛5一市斤,不要票的都是1块2、3。我这里就算您1块1。这糖块1分钱一颗,您要是买十颗,我给您算9厘一颗。按斤买,那就是1块3一市斤。桃酥供销社一市斤要6两票,还得7毛5。市场上那肯定得1块1、2了。大娘您是第一个主顾,您要是买,我算您1块!后头再来可就没这个价了!”
大娘砸吧砸吧嘴,“便宜点。”
沈岩立刻从包装桃酥的袋子里捡一小块碎渣子递给大娘,“这个价不贵了。您尝尝,这里头核桃香脆,好吃又有营养!小孩子长身体,这核桃是补脑的,您孙子吃了,那脑袋瓜肯定聪明,以后能考大学,吃公家饭!”
大娘喜笑颜开,这年头没有比吃公家饭更让农村人心动的职业了!